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5 (1700-1725).djvu/1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入,以其手少陽有隙也,加枳殼除風益損湯主之。」傷 於頭角,耳前後,及目銳眥後者,病自銳眥而入,以其 足少陽有隙也,加龍膽草,除風益損湯主之。傷於額 角及巔者,病自目系而下,以其足厥陰有隙也,加五 味子除風益損湯主之。諸有熱者,更當加黃芩,兼服 加減地黃丸。傷甚者,須從權倍加大黃,瀉其敗血。《六 節臟象論》曰:肝受血而能視,此蓋滋血、養血、復血之 藥也。此治其本也。又有為物暴震,神水遂散,更不復 治,故并識之於此。

傷寒愈後之病

傷寒病愈後,或有目復大病者,以其清陽之氣不升, 而餘邪上走空竅也。其病隱澀赤脹,生瞖羞明,頭腦 骨痛。宜作群隊升發之劑餌之,數服斯愈。《傷寒論》曰: 「冬時嚴寒,萬類深藏,君子固密,不傷於寒。觸冒之者, 乃名傷寒。其傷於四時之氣者,皆能為病。」又《生氣通 天論》曰:「四時之氣,更傷五臟。五臟六腑一病,則濁陰 之氣不得下,清陽之氣不得上。今《傷寒》時病雖愈,濁 陰清陽之氣猶未來復,濁陰清陽之氣未復,故餘邪 尚熾不休,故其走上而為目之害也。是以一日而愈 者,餘邪在太陽;二日而愈者,餘邪在陽明;三日而愈 者,餘邪在少陽;四日而愈者,餘邪在太陰;五日而愈 者,餘邪在少陰;六日而愈者,餘邪在」厥陰,七日而復, 是皆清陽不能出上竅,而復受其所害也。當為助清 陽上出則治,人參補陽湯主之,「羌活勝風湯主之,加 減地黃丸主之」,「㗜鼻,碧雲散亦宜用也。忌大黃、芒硝, 苦寒通利之劑,用之必不治。」

強陽搏實陰之病

「強者,盛而有力也,實者,堅而內充也。故有力者,強而 欲搏,內充者實而自收。」是以陰陽無兩強,亦無兩實, 惟強與實,以偏則病,內搏於身,上見於虛竅也。足少 陰腎為水,腎之精上為神水,手厥陰心包絡為相火, 火強搏水,水實而自收。其病神水緊小,漸小而又小, 積漸之至,竟如菜子許。又有神水外圍,相類蟲蝕者, 「然皆能睹而不昏,但微覺眊燥羞澀耳。是皆陽氣強 盛而搏於陰,陰氣堅實而有禦,雖受所搏,終止於邊 鄙皮膚也。內無所傷動,治法當抑陽緩陰則愈。以其 強也故可抑,以其實也故可緩,而弗宜助,助之則反 勝,抑陽酒連散主之。」大抵強者則不易入,故以酒為 之導引,欲其氣味投合,入則可展其長。此反治也。還 陰救苦湯主之。療相火藥也。亦宜用㗜鼻碧雲散。然 病世亦間見。醫者要當識之。

亡血過多之病

《六節臟象論》曰:「肝受血而能視。」《宣明五氣篇》曰:「久視 傷血。」《氣厥論》曰:「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傳為衄衊。」 《瞑目繆刺論》曰:「冬刺經脈,血氣皆脫,令人目不明。」由 此推之,目之為血所養者明矣。手少陰心生血,血榮 於目;足厥陰肝開竅於目。肝亦多血,故血亡目病。男 子衄血便血,婦人產後崩漏,亡之過多者,皆能病焉。 其為病睛珠痛,珠痛不能視,羞明隱澀,眼睫無力,眉 骨太陽因為酸疼,當作芎歸補血湯主之,當歸養榮 湯主之,除風益損湯主之,滋陰地黃丸主之。諸有熱 者,加黃芩。婦人產漏者,加阿膠。脾胃不佳,惡心不進 食者,加生薑復其血,使得其所養則愈。然要忌鹹物。 《宣明五氣篇》又曰:「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故忌。

斑疹餘毒之病

東垣李明之曰:「諸斑疹皆從寒水逆流而作也。子之 初生也,在母腹中,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呼吸者陽也, 而動作生焉。饑食母血,渴飲母血,飲食者陰也,而形 質生焉。陰具陽足,十月而降,口中惡血,因啼即下,卻 歸男子生精之所,女子結胎之處,《命宗》所謂元牝元 關者也。此血僻伏而不時發,或因乳食內傷,或因濕 熱下溜,營氣不從,逆於肉理,所僻伏者,乃為所發。初 則膀胱壬水,挾脊逆流,而尅小腸丙火,故頸項已上 先見也;次則腎經癸水,又尅心火,故胸腹已上次見 也;終則二火熾盛,反制寒水,故胸腹已下後見也。至 此則五臟六腑皆病也。七日齊,七日盛,七日謝,三七 二十一日而愈者,七為火數故也。愈」後或有病疽病 瘡者,是皆餘毒尚在不去者。今其病目者亦然,所害 者,與風熱不制之病,稍同而異,總以羚羊角散主之。 便不鞕者,減硝黃。未滿二十一日而病作者,消毒化 斑湯主之。此藥功非獨能於目,蓋專於斑者之藥也。 不問初起已著,服之便令消化,稀者則不復出,方隨 四時加減。

深疳為害之病

衛氣少而寒氣乘之也,元氣微而飲食傷之也,外乘 內傷,釀而成之也。父母以其純陽也,故深冬不為裳; 父母以其惡風也,故盛夏不解衣;父母以其數饑也, 故飼後強食之;父母以其或渴也,故乳後更飲之。《有 愚》。而為父母者。又不審其寒暑飲食也。故寒而不 為暖。暑而不能涼。飲而不止渴。食而不濟饑。而小兒 《幽元》。默抱疾而不能自言。故外乘內傷。因循積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