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5 (1700-1725).djvu/8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肝經燥火風熱,或腎經虛火等因。若發熱焮痛,屬少 陽厥陰風熱,用柴胡梔子散。若內熱癢痛,屬肝經風 熱,用小柴胡湯加山梔、川芎。若內熱口乾,屬腎經虛 火,用加味地黃丸。如不應,用加減八味丸。餘當隨證 治之。

《趙獻可醫貫》

《論耳諸病》

耳者,腎之竅,足少陰之所主。人身十二經絡中,除足 太陽、手厥陰,其餘十經絡皆入於耳,惟腎開竅於耳, 故治耳者,以腎為主。或曰:「心亦開竅於耳,何也?蓋心 竅本在舌,以舌無孔竅,因寄於耳」,此腎為耳竅之主, 心為耳竅之客爾。以五臟開於五部,分陰陽言之,在 腎肝居陰,故耳目二竅陰精主之;在心脾肺居陽,故 口鼻舌三竅,陽精主之。《靈樞》曰:「腎氣通於耳,腎和則 能聞五音,五臟不和,則七竅不通。」故凡一經一絡,有 虛實之氣入於耳者,皆足以亂其聰明,而致於聾聵, 此言暴病者也。若夫久聾者,於腎亦有虛實之異,左 腎為陰,主精,右腎為陽,主氣。精不足,氣有餘,則聾為 虛。若其人瘦而色黑,筋骨健壯,此精氣俱有餘,固藏 閉塞,是聾為實,乃高壽之兆也。二者皆稟賦所致,不 須治之。又有乍聾者,《經》曰:「不知調和,七損八益之道, 早衰之節也。」其年未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是可 畏也。其證耳聾面頰黑者,為脫精腎憊,用安腎丸、八 味丸、蓯蓉丸、薯蕷丸選而用之。若腎經虛火,面赤口 乾,痰盛內熱者,六味丸主之。此論陰虛者也。至於陽 虛者,亦有耳聾。《經》曰:「清陽出上竅。」胃氣者,清氣、元氣、 春升之氣也,同出而異名也。今人飲食勞倦,脾胃之 氣一虛,不得上升,而下流於腎肝,故陽氣者閉塞,地 氣者冒明,邪害空竅,令人耳目不明。此陽虛耳聾,須 用東垣補中益氣湯主之。有能調養得所,氣血和平, 則其耳聾漸輕。若不知自節,日就煩勞,即為久聾之 證矣。

又有因虛而外邪乘聾者,如《傷寒》邪入少陽,則耳聾 脅痛之類,當各經分治之。

又有耳痛、耳鳴、耳痒、耳膿、耳瘡,亦當從少陰正竅,分 寒、熱、虛、實而治之者,多不可專作火與外邪治。耳鳴, 以手按之而不鳴,或少減者,虛也;手按之而愈鳴者, 實也。王節齋云:「耳鳴聲如蟬,或左或右,或時閉塞,世 人多作腎虛治,不效。」殊不知此是痰火上升,鬱於耳 而為鳴,甚則閉塞矣。若其人平昔飲酒厚味,上焦素 有痰火,只作清痰降火治之。大抵此證多先有痰火 在上,又感惱怒而得,則氣上,少陽之火客於耳也。若 腎虛而鳴者,其鳴不甚,其人必多慾,當見勞怯等證。 惟薛立齋詳分縷悉云:「若血虛有火,用四物湯加山 梔、柴胡。若中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若血氣俱虛,用 八珍湯加柴胡。若怒便聾而或鳴者」,屬肝膽經氣實, 用小柴胡湯加川芎、當歸、山梔;虛,用八珍湯加山梔。 若午前甚者,陽氣實熱也,小柴胡加黃連、山梔。陽氣 虛,用補中益氣湯加柴胡、山梔。午後甚者,陰血虛也, 四物加白朮、茯苓。若腎虛火動,或痰盛作渴者,必用 地黃丸。

「耳中鬨鬨然。」是無陰也。又液脫者。腦髓消。脛痠。耳數 鳴。宜地黃丸。

腎虛,耳中潮聲,蟬聲無休止時,妨害聽聞者,當墜氣 補腎,正元飲嚥黑錫丹,間進安腎丸。腎臟風,耳鳴,夜 間睡著如打戰鼓,更四肢抽掣痛,耳內覺風吹奇痒, 宜黃芪丸。腎者,宗脈所聚,耳為之竅,血氣不足,宗脈 乃虛,風邪乘虛,隨脈入耳,氣與之搏,故為耳鳴。先用 生料五苓散加製枳殼、橘紅、紫蘇、生薑同煎,吞青木 香丸。散邪風下氣。續以芎歸飲和養之。耳中耵聹。耳 鳴耳聾。內有污血。宜柴胡聰耳湯。

其餘耳痛、耳痒、耳腫、「耳聤等證,悉與《薛氏論》」相參用 之。

耳瘡

羅謙甫曰:「耳內生瘡者,為足少陰,是腎之經也,其氣 通於耳。其經虛,風熱乘之,隨脈入於耳,與氣相搏,故 令耳門生瘡也。曾青散主之。黃連散亦可內服鼠黏 子湯。」

膿耳

耳膿即聤耳,用紅綿散、麝香散,內服柴胡聰耳湯、通 氣散。如壯盛之人,積熱上攻,膿水不瘥,紅綿散、麝香 散不宜用,收斂太過也,宜三黃散效。

《王肯堂證治準繩》

《論耳》

耳屬足少陰腎經。

《中藏經》曰:「腎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外通於耳。」 《素問》曰:「腎在竅為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 又曰:「腎者主為外,使之遠聽,視耳好惡,以知其性,故耳好。前居牙車者,腎端正。」 註:牙車,即頰車穴也,在耳下曲頷端陷中。耳偏高者,腎偏傾;耳高者,腎高;耳後陷者,腎下;耳堅者,腎堅;耳薄不堅者,腎脆。《元珠》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