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8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絞腸沙作痛,以樟木煎湯大吐,或白礬調湯吐之,鹽 湯亦可。探吐,宜刺《委中》出血。

腹痛須用芍藥。惡寒而痛者。加桂。惡熱而痛者。宜加 黃蘗。

凡腹痛以手重按者屬虛,宜參、朮、薑、桂之屬。

凡腹痛不可以手按者,屬實,宜大黃、芒硝下之。 凡肥人腹痛者,屬氣虛兼濕痰,宜人參、二朮、半夏。 如感寒而腹痛者,宜薑、桂,嘔者,丁香。

如傷暑而腹痛,宜「玉龍丸。」

如飲食過傷而痛者,宜「木香檳榔丸」下之。

如稟受弱,飲食過傷而腹痛者,當補脾胃而消導,宜 參、朮、山樝、麯糵、枳實、木香。 如顛撲損傷而腹痛者,乃是瘀血,宜桃仁承氣湯加 當歸、紫蘇、紅花,入酒、童便煎服下之。

有全不思食,其人本體素弱而腹冷痛者,以養胃湯 仍加桂、茱萸各半錢,木香三分,又或理中湯、建中湯 皆可用,內加吳茱萸良。

腸鳴

腹中水鳴。乃火擊動其水也。二陳湯加芩、連、梔子。亦 有臟寒而鳴者。

腹中鳴者,病本於胃也。

《明虞摶醫學正傳》

心腹痛

《內經》曰:「木鬱之發,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鬲 咽不通,食飲不下。」蓋木氣被鬱,發則太過,故民病有 土敗木賊之候也。夫胃為脾之腑,陽先於陰,故臟未 病而腑先病也。甚而至於脅下如刀劙之痛者,已連 及於臟矣。古方名為脾疼者是也。胃之上口,名曰賁 門,賁門與心相連,故經所謂胃脘當心而痛。今俗呼 為心痛者,未達此義耳。雖曰運氣之勝復,未有不由 痰涎食積鬱於中,七情九氣觸於內之所致焉。是以 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而肝木之邪,得以乘機侵侮而 為病矣。更原厥初致病之由,多因縱恣口腹,喜好辛 酸,恣飲熱酒,煎煿復餐寒涼生冷,朝傷暮損,日積月 深,自鬱成積,自積成痰。痰火煎熬,血亦妄行,痰血相 雜,妨礙升降,故胃脘疼痛,吞酸噯氣,嘈雜惡心,皆膈 噎反胃之漸者也。俗醫不究其源,例以辛香燥熱之 劑治之,以火濟火,遂成危劇,良可痛哉!古方九種心 痛,曰飲,曰食,曰風,曰冷,曰熱,曰悸,曰蟲,曰疰,曰來去 痛。夫所謂冷者惟一耳,豈可例以熱藥治之乎?詳其 所由,皆在胃脘,而實不在於心也。有真心痛者,大寒 觸犯心君。又曰:污血衝心,手足青過節者,旦發夕死, 夕發旦死。宜區別諸證而治之,無有不安之理。 《內經》曰:「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 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又《舉痛論》言寒 邪外客而痛者,甚詳悉,未能盡述,學者自宜檢閱。外 有因實、因虛、因傷寒、因痰火、因食積、因死血者,種種 不同,亦當表而出之,庶使學者易為參考焉。東垣曰: 「腹中諸痛,皆由勞役過甚,飲食失節,中氣不足,寒邪 乘虛而客入之,故卒然而作大痛。《經》曰:『得炅則止』。此 事《難知,集論》曰:『傷寒中脘痛,太陰也,理中湯、黃芪建 中湯之類;臍腹痛者,少陰也,四逆湯、真武湯、附』」子湯 之類。小腹痛,厥陰也。重則正陽散、回陽丹,輕則當歸 四逆湯之類。太陰連少陰痛甚者,當變為下利不止。 若夫雜病腹痛,四物苦楝湯、酒煮當歸丸之類。夏月 腹痛,肌熱惡熱,脈洪數,屬手太陰,足陽明,黃芩芍藥 湯主之。秋月腹痛,肌寒惡寒,脈沉疾,屬足太陰,足少 陰,桂枝芍藥湯主之。四時腹痛,芍藥甘草湯主之。《原 病式》曰:「熱鬱於內,則腹滿堅結而痛,不可例言為寒 也。」成無己曰:「陰寒為邪者,則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 益甚,腹㽲痛,太陰證也。發汗不解,醫反下之,因而腹 滿時痛者,屬太陽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而痛 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又曰:「邪氣聚於下焦,則津液 不得宣通,血氣」不得流行,或溺澀,或血凝滯於下,而 生脹痛鞕痛也。若從心下至小腹,皆鞕滿而痛者,是 邪實也,須以大陷胸湯下之。若但小腹鞕滿而痛,小 便利者,則是蓄血之證;小便不利者,則為溺澀之證 也。其有血虛瘦弱之人,津液枯涸,傳送失常,鬱火燥 熱,煎成結糞,滯於大小腸之間,阻氣不運而作痛者, 宜以枳實導滯丸、備急大黃丸之類,先通其滯,止其 痛,然後用四物等生血潤燥之劑以治其本。外有卒 然心腹大痛,欲吐不得吐,欲瀉不得瀉,脣青厥逆,死 在須臾,此內因食積,外感寒邪,是名「乾霍亂」之候也。 急宜以鹽湯灌之,而以鵝翎探吐取涎而愈。若夫清 痰留滯於胸腹之間,食積鬱結於腸胃之內,皆能令 人腹痛。清痰作痛者,控涎丹、小胃丹之類。食積為患 者,保和丸、枳實丸之類消之,枳實導滯丸、木香檳榔 丸之類下之。濁氣在上者湧之,清氣在下者提之,寒 者溫之,熱者清之,虛者培之,實者瀉之,結者散之,留 者行之,此治法之大要也。

胃中若有涎飲,清痰作痛。腹中。有聲。及手足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