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8 (1700-1725).djvu/1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大承氣湯、三黃丸、老人麻子仁丸。

食積鬱結,腸胃作痛,得大便後則減者,宜平胃散加 消導藥,或保和丸、枳朮丸、紅丸子調之,或木香檳榔 丸、大黃備急丸、神保丸、如意丸下之。又有食填胸滿, 心胃作痛者,宜大吐之。

濕痰阻滯氣道,必小便不利,或二便俱不利,宜芎朮 散。如清痰留滯胸腹作聲者,控涎丹、小胃丹。

痰火病痛,乃火欲升,水欲降,相擊腸鳴者,二陳湯加 芩、連、山梔。如怒火攻衝,痛無定處定時者,更加香附、 芍藥、青皮。又有糞結腸鳴作痛,不大便者,大黃備急 丸之類通之。如臟寒冷結腸鳴者,宜分三陰,以溫藥 治之。

蟲痛肚大青筋,往來絞痛,痛定能食,發作有時,不比 諸痛,停聚不散,烏梅丸、化蟲丸。

七情痛,心胸痞悶,或攻注脅背。虛者七氣湯、木香勻 氣散、木香化滯湯,實者三和散,分心氣飲。

中虛脾弱,隱隱冷痛,全不思食者,人參養胃湯加肉 桂、吳萸、木香。素氣虛挾痰者,六君子湯加蒼朮。 瘀血痛有常處,或憂思逆鬱,跌撲傷瘀,或婦人經來 產後,惡瘀不盡而凝,四物湯去地黃加桃仁、大黃、紅 花。又血虛鬱火,燥結阻氣不運而痛者,四物湯倍芍 藥加炒乾薑。凡痛多屬血澀,通用芍藥甘草湯為主。 惡寒而痛屬脾腎,加肉桂;惡熱而痛屬脾胃,加黃芩; 脈緩傷水,加桂枝;脈澀傷血,加當歸;脈遲傷寒,加乾 薑;臍下痛,加熟地。惟氣分諸痛,不宜芍藥;酸收,宜木 香、檳榔、青皮、陳皮、香附辛散之。劫痛宜手拈散。 凡痛虛宜辛溫消散,燒脾散、蟠葱散、丁香脾積丸。果 係沈寒痼冷,小腹下痛者,酒煑當歸丸。《經》曰:「結者散 之是也。實宜辛寒推蕩,《經》曰:『通因通用,痛隨利減』」是 也。方與積熱痛同

「腹屬坤,久病宜和脾胃。如脈弦急,木尅土也,小建中 湯加當歸,取芍藥味酸,於土中瀉木為君;如脈沈細, 水侮土也,理中湯取乾薑辛熱,於土中瀉水為君;如 脈緩,腹痛自利,米穀不化者,平胃散加肉桂、吳茰,取 蒼朮苦辛,瀉濕土為君;胃氣下陷者,加升麻、柴胡、蒼 朮以升之。有積者,加山樝、麥芽、枳實、黃連、木香以消」 之。上熱下寒,升降失常,腹痛嘔吐者,黃連湯主之。 疝痛引睪丸,痢痛拘急。積聚痛,有形可按。腸癰痛,臍 生瘡,小便如淋,脈芤沙證痛甚,嘔吐脈沈。

腹中自覺窄狹,神昏性躁,乃濕痰濁氣攻於心脾,以 致升降失常。肥人多濕痰,宜二陳湯加蒼朮燥濕,香 附行氣。瘦人多火,宜二陳湯加黃連清熱,蒼朮流濕。 心神不斂者,俱加遠志、麥門冬、酸棗仁。血氣虛者,六 君子湯加芎歸,養血流濕,自然平復。

《論臍》

「夫人之臍也。受生之初,父精母血相受,凝結胞胎混 沌,從太極未分之時,一氣分得二穴,穴中始產四穴, 外通二腎,內長赤白二脈。四穴之中,分為表裡,在母 腹中,母呼兒呼,母吸兒吸,是一身臍蔕如花,果在枝 而通蔕也。」一月一週,真氣漸足。既產,胎衣未脫,臍蔕 且緩斷。倘臍門未閉,感風傷寒,即損嬰兒真氣。遂以 「艾火熏蒸數次,則真氣無患矣。《三七》,臍門自閉,惟覺 口深」,於是陽盛年長,汨於五味,溺於五音,探於五氣, 外耗精神,內傷生冷,而真氣不得條暢,故用「長生延 壽丹」,蒸臍固蔕,如水灌土培,草木根本自壯茂也。人 常依法熏蒸,則榮衛調和,安魂定魄,寒暑不侵,身體 可健,其中有神妙也。夫肺為五臟之華蓋,聲音所從 生者,皮毛賴之而滋潤,腎水由之而生養。腠理不密, 外感內傷乘之令人咳嗽。外感發散,內傷滋潤,又有 欝結,則當解之。或傷辛燥之藥,或未發散,而遂使欝 遏之劑,則氣不散而滯於肺中,多生粘痰,而作喘急 咳嗽,或傷房勞飲食,致使吐血,乍寒乍熱,耳目昏昏, 身體倦怠拘急,胸滿煩悶。飲食少思。精神怯弱等疾 作矣。醫者可急用保真丸、化痰丸等劑療之。倘用之 無效。必須長生延壽丹依法熏臍。

《王肯堂證治準繩》

《痞論》

或問「痞屬何臟,邪屬何氣?」曰:「嘗考之《內經》,有陽明之 復,心痛痞滿者,註以清甚於內,熱鬱於外;太陽之復, 心胃生寒,心痛痞悶者,註以心氣內燔,備化之紀,痞 病卑監之紀,留滿痞塞,太陰所至為積飲否隔,註皆 以陰勝陽也。由是觀之,則是受病之臟者,心與脾也; 因而怫鬱壅塞不通為痞者,火與濕也。其論致病所」 由之邪,則不可一言而盡。天氣之六淫,外感人氣之 五邪,相乘陰陽之偏負,飲食七情之過節,皆足以亂 其火土之氣。蓋心陽火也,主血;脾陰土也,主濕。凡傷 其陽,則火怫鬱而血凝;傷其陰,則土壅塞而濕聚。二 臟之病,相去不離方寸間。至於陰陽之分,施治之法, 便不同也。何則?《金匱要略》水病篇謂心下堅大如盤, 邊如旋杯,水飲所作者。二條同是語也。但一條之上, 有「氣分」二字,用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莘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