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8 (1700-1725).djvu/5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胸痹之病,喘息欬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 上小緊數,「䒷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䒷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烏頭赤石脂圓主之。

心中寒者,其人苦病心如噉蒜狀,劇者心痛徹背,背 痛徹心,譬如蠱注。其脈浮者,自吐乃愈。

膈上病,痰滿喘欬吐,發則寒熱,背痛腰疼,目泣自出, 其人振振身瞤,劇,必有伏飲。

《華佗中藏經》

痛屬臟腑虛實寒

心脈微急,心中痛,引腰背痛,不下食。微大則痛引背, 多淚。

肺太過,則令人氣逆,胸滿背痛,虛則肩背痛。

上焦寒,則不入食,吐酸水,胸背引痛,嗌乾,津不納也。

《唐孫思邈千金方》

強屬膀胱實熱

右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陽實者,足太陽經也。病苦胞 轉,不得小便,頭眩痛,煩滿,脊背強,名曰膀胱實熱也。

發背

凡服金石人,皆須勞役四體,無令自安。如其不爾者, 多有發動。亦不得遂便恣意取暖,稱己適情,必須違 欲以取寒凍。雖當時不寧,於後在身多有所益,終無 發動之慮耳。

《宋竇漢卿瘡瘍全書》

發背

發背之生,積毒臟腑,正氣盛,淹留停緩,元氣虛,朝輕 夕重,如發弓矢,外小內大,內托則生,敗毒則斃。治法 以參芪為主,一定之論,百世不易。凡癰發於背,廣一 尺,深可一寸,雖潰至骨,不穿膜不死。此證六氣七情, 或因飲食而感,其毒積於脾肚之間,用藥先消脾肚 中之毒,內外夾攻,斯無患矣。

魚脊瘡

魚脊瘡者,臟中積冷,腎氣虛寒,故虛熱得傳經絡,脊 骨之間發動,不拘何處,初生如疽癤,破時黃水流生 白泡似魚脊。若不速治,肉爛膿流,命亦難保。先服「神 功活命湯」,次用「歸芪調榮湯」,或參芪內托散,外用解 毒潤肌散搽之,或用金絲膏貼之。洗用豬蹄煎湯,或 用地骨皮煎湯尤妙。

兩頭發

此證兩頭小者,四邊散攻,乃因飲酒體虛之所致也。 而氣食相鬥合,陰虛而成之,氣虛而散,所以開口而 闊,急服內消藥,亦宜補陽也。治法與發背肩癰同,前 方加減服之。

腎俞發

腎俞之發屬陰,人難知識,因受暑濕并怒氣飲熱酒 而得之。傷於內腎之間,流毒在腎。急用解內腎之毒, 內外攻之。若醫緩傷膜者,難生矣。切戒怒氣、行房,稍 或一犯,決不可治。治法同發背癰疽,而補腎加黃蘗、 知母、沒藥、廣膠。

對心發

對心發,此證難治。蓋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恬惔 虛無,病安從來?心有怫鬱,諸病生焉。發於手足者,皆 由於心火,故發於心乎?此證發於背脊,與心相對,乃 對心發,因心火盛而熱氣會生於此處,其毒愈盛,急 用疏導心火之藥解之,用意調處,若合兵法,方有生 機。必須戒性,若一怒不能生矣。發於心之側者,亦可 治。並宜黃連解毒湯、護心散、蠟礬丸。日夜服之。

散走流注發

此證發於背胛之間,若氣血不調,經絡不通,復感六 氣七情,故毒氣乘風熱而走是也。乃因風盛而生熱 之證,熱極氣盛,氣因熱之極而走於四散,急宜疏風 定熱,則氣自然而息。若元氣盛,初發者,速以艾灸七 壯,四圍敷藥,內服二十四味流氣飲,無不愈者。若流 注於手足腿者,死無疑矣。

連珠發

此疾若陰囊赤腫,小便不通,小腹脹痛,此疽因色慾 過度,及醉飽房事,以傷腎水,得此疾者,必致成串。令 人口乾,身發寒熱,百節皆疼。治以「十奇散」,酒煎散。 或患處好肉,四邊紅腫,其色如火,用磁鋒砭去惡血, 即用雞子清調乳香末敷之,時時用芭蕉根汁潤之, 以助藥功。

蜂窩發

此疾若肉黑色、青色,中大陷,四圍硬肉赤紫色,風毒 氣傷於腠裡,可發出即生,不發出即死。此毒因膏粱 之味,溫床厚被,醉飽房事,以致五臟積毒不流,積而 為癰,則心神恍惚,夜夢不安,小便頻數,大便溏泄,此 疾串於左脅即死。治宜「內托十宣散」,連服蠟礬丸,日 進五服。膿將透便服「排膿內補十宣散」,即內托散加 木香、穿山甲,仍貼「金絲膏。」

竟體發

此毒發於背脊之間,因暑熱之時,空心受其穢氣,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