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8 (1700-1725).djvu/8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薛氏醫按》曰:「憲副陳魯山,居官勤苦,勞傷元氣,背患 疽,漫腫中央色黯,四畔微赤微痛,脈浮大,按之微細, 左寸短而右寸若無,十餘日腫未全起。」此病元氣虛 寒,朝用參、芪、薑、桂、歸、朮、陳皮、半夏、炙草溫補其陽,夕 用加減八味丸,滋其肝腎,各四劑而腐潰。但膿水清 稀,盜汗自汗,內熱晡熱,脈浮而數,改用八珍湯,復發 熱而陽夜舉,此腎虛火動,仍用加減八味丸料,煎服 而安。又因怒動肝火,瘡出鮮血二盞許,左關弦數,右 關弦弱,此肝木侮脾,以致肝不能藏血,脾不能統血, 用十全大補兼前藥各二劑而血止,再用前藥調理 而痊。

《節推》王器之背患疽,瘡頭如黍,臖腫背重,脈沉而實, 此毒在內,服黃連內疏湯二劑少退,更與仙方活命 飲而愈。

舉人劉華甫,臖腫作痛,脈浮而數,此毒蓄於經絡,用 內托復煎散二劑而臖腫減,用仙方活命飲四劑而 腫痛止,更用托裡藥而痊。

一儒者患背疽,腫臖痛甚,此熱毒蘊結而熾盛,用隔 蒜灸而痛止,服「仙方活命飲」而腫消,更與托裡藥而 潰愈。

一男子背患疽,腐肉雖潰,而新肉不生,此毒氣解而 脾胃之氣虛也。用六君子加芎、歸、五味、黃芪漸愈;用 十全大補湯全愈。

一男子背患疽,肉腐膿清,肌肉不生,此邪去而氣血 俱虛也,用十全大補湯,月餘而斂。

一男子背患疽,腫痛赤暈尺餘,背如負石,其勢當峻 攻,其脈又不宜,遂砭赤處,出紫血椀許,腫痛頓退。更 用神功散及仙方活命飲二劑,瘡口及砭處出血水 而消。大抵瘡毒勢甚,若用攻劑,怯弱之人必損元氣, 因而變證者眾矣。

儒者周在魯,懷抱久鬱,背脊患疽,肝脈弦洪,脾脈浮 大,按之微細。以補中益氣加桔梗、貝母,少用銀花、白 芷二劑,肝脈頓退,脾脈頓復。乃以活命飲二劑,膿潰 腫消,肝脈仍弦,此毒雖去,而胃氣復傷,仍用前湯加 半夏、茯苓而愈。用銀花、白芷,非為治瘡,乃解患者之 疑耳。

秋官高竹真患背疽,色黯堅硬,重如負石,神思昏憒 可畏。其親廷評鄭沙村請同往治。鄭云:「竹真先任湖 廣某縣時,以某河涉險不便,竹真為整治有功。其民 為立生祠,凡渡河者無不禱祭。竹真患此,悉疑立祠 致祟。」余曰:「不然,病因元氣虛寒,積毒熾盛所致。」遂以 杵蒜攤患處,用錢大艾炷灸二十餘壯,尚不知,乃攤 蒜鋪艾。灸亦不知。乃著肉灸。良久方知。再灸方痛。內 服參附大補之劑而起。

「水部曹文兆,背胛患之,半月餘,瘡頭如粟且多,內痛 如刺,其脈歇止。此元氣虛而疽蓄於內,非灸不可。」遂 灼艾二三十壯,飲以六君加藿香、當歸數劑,瘡勢漸 起,內痛頓去,胃脈漸至。但瘡色紫,瘀肉不潰,此陽氣 虛也。燃桑枝灸患處,以解散其毒,補接陽氣,仍以前 藥加參、芪、歸、桂,色赤膿稠,瘀肉漸腐,兩月而愈。夫邪 氣沉伏。真氣怯弱。不能起發。須灸而兼大補。若投以 常藥。待其自潰。鮮有不誤者。

儒者顧大有,年幾六旬,仲冬背疽初起,入房,患處黑 死五寸許,黯暈尺餘,漫腫堅硬,背如負石,發熱作渴, 小便頻數,兩耳重聽,揚手露體,神思昏憒,脈沉而細, 右手為甚,便祕二十七日,計進飲食百餘椀,腹內如 常。眾欲通之,余曰:「所喜者此耳。」急用大劑六君加薑、 附、肉桂三劑,瘡始臖痛。自後空心用前藥,午後以六 味丸料加參、芪、歸、朮五劑,復用活命飲二劑,鍼出黑 血甚多,瘀膿少許,背即輕軟。仍用前藥,便亦通利。余 適他往四日,神思復昏,瘡仍黑陷,膿水淋漓,飲食不 進。急以參、芪、歸、朮各一兩,炮附子五錢,薑、桂各三錢 服之,即索飲食,并鴨子二枚,自後日進前藥二劑,肉 腐膿潰而愈。

僉憲申天益兄,背患疽,脈沉而實,腫硬木悶,大便祕 結,此毒蓄於內。用大黃、白芷,名《萬全散》,一服去瘀血, 瘡頓消。

通府張廷儀,背患疽,作嘔,臖痛,大便祕結,口乾作渴, 此內蘊熱毒。用竹葉石膏湯二劑,諸證頓退。用托裡 消毒散,四畔腫消。用仙方活命飲,瘡亦尋愈。

一男子背瘡潰而瘀血不散,此陽氣虛弱也,用參、芪、 歸、朮峻補,更以桑枝灸之,又用托裡散加肉桂,瘡口 自斂,此補接陽氣之法也。

一男子背瘡漫腫微痛,食少體倦。余曰:「證屬形病俱 虛,法當補元氣為主。」彼不信,仍用攻毒之劑,中央肉 黯五寸許,惡證悉具,復求治。余曰:「此胃氣虛寒,而變 證作矣,當急溫補脾胃,則惡證自退,黯肉自生。」仍不 信,乃割死肉祛惡證,遂致不起。

御醫王介之室,背疽不起,發不臖赤,泄瀉欲嘔,飲食 少思,手足厥冷,脈息如無,此陽氣虛寒,用大補之劑, 加附子二錢,薑、桂各一錢,不應,附子加至三錢,二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