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8 (1700-1725).djvu/9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如牛領之皮,脈更濇,此精氣已絕矣,不治亦死。

張宜人年逾六十,患發背三日,肉色不變,頭如粟許, 肩背加重,寒熱飲冷,脈洪數。陳良甫云:「外如麻,裡如 瓜。」齊氏云:「憎寒壯熱,所患必深。」又云:「肉色不變,發於 內也。」予以人參敗毒散二劑,及隔蒜灸五十餘壯,毒 始發,背始輕,再用托裡藥漸潰。顧氣血虛甚而作渴, 用參、芪、當歸、熟地等藥,渴亦止。彼欲速效,自用草藥 罨患處,毒氣復入,遂不救。嘗見老弱者患此,瘡頭不 起,或堅如牛領之皮,多不待潰而死。有潰後氣血不 能培養者亦死。凡瘡初潰,毒正發越,宜用膏藥吸之。 參芪等藥托之。若反以藥遏之。使毒氣內攻者。必不 救。

虞奕侍郎背中發小瘡,不悟,只以藥調補數日,不疼 不痒,又不滋蔓。疑之,呼外醫灸二百壯,已無及。此公 平生不服藥,一年來唯覺時時手腳心熱,疾作不早 治,又誤服補藥,何可久也?蓋發背無補法。諺云:「背無 好瘡,但發於正中者,為真發背。」按:謂發背無補法,此 非通論。然一種癡補而無通變者,又為不可。

程明佑治槐充胡嫗,年六十,疽發背,大如盂,頭如蜂 窠,嘔逆咽不下。瘍醫藥之,毒雖殺而胃寒泄。程曰:「凡 病必分陰陽虛實,今胃傷於寒,故嘔逆,溫補則榮衛 充而氣血周貫,毒隨膿出而肌肉漸生。」依方投藥四 五劑,咽遂下,嘔止癰潰,體漸平。

陳斗。治王主政,福建人,背患癰,痛甚,發咳逆,十餘 日,水穀不下,脈伏如絕,醫皆不治。陳視之曰:「此寒涼 過甚,中氣下陷。」以四君加薑、桂,三進而病如失,癰亦 漸愈。

周評事觀患背癰,瘡口久不合,召瘍醫徐廷禮療治, 恆以托裡、十宣二散與服,不效。徐謂周曰:「更請盛用 美來,共事料理,吾技窮矣。」既而盛至,按用藥率與徐 類,但多加人參五錢,附子稍行功耳。服後兩足俱暖, 自下而上。謂其子曰:「今之藥何神哉?」頓覺神爽快,服 之旬日而瘡口平復。

《汪石山》治一老人患癰,診視之,其脈洪緩而濡,癰腫 如椀,皮肉不變,按之不甚痛,微發寒熱。乃語之曰:「若 在髆胛脈絡交錯,皮薄骨高之處,則難矣。今腫去胛 骨下掌許,乃太陽經分,尚可治。」遂用黃芪五錢,當歸、 羌活、甘草節各一錢,先令以被盇煖藥熟熱服,令微 汗,寢熟腫消,一暈,五服遂安。

進士張德弘背疽,微腫微赤,飲食少思。予用六君等 藥,膿成而潰。再用大補陽氣之類,肉生而斂。忽寒熱 作嘔,患處復腫,其脈浮大,按之若無,形氣殊倦。予謂 之曰:「此胃氣虛憊,非瘡毒也。」彼云:侵晨登厠,觸穢始 作。信夫先生胃虛之說也,用補托而斂。

崑庠王子大,背患疽,年餘,瘡口少許不斂,色黯陷下, 面色痿黃,形氣怯弱,脈浮緩而濇,此脾肺氣虛也。用 「十全大補湯」加附子少許,數劑而元氣漸復。卻去附 子,又三十餘劑全愈,而領鄉薦。

一婦年五十餘,四月初,背當心生疽如粟大,三日漸 大,根盤五寸許,不腫痛,不寒熱。予診其脈微而沉,曰: 「脈病而形不病者忌也。實則痛,虛則痒,陰證陽證之 所由分也。不發不治,潰而不斂亦不治。」乃與大補陽 氣之劑,色白而黯,瘡勢如故。至十二日復診其脈沉, 瘡勢不起,神疲食減,小便淋漓。乃與大補氣血加薑 桂二劑,瘡亦不起。十五日因怒嘔瀉並作,服大補藥 一劑,瘡仍不起。予留藥二劑而去,病者昏憒不服。或 勸之省悟,依方連進七劑。十六日,瘡起而潰,色紅而 淡,膿亦如之。十九日,予至,喜曰:「瘡已踰險處,但元氣 銷鑠,尚可憂。」連與大補二十餘劑。五月十一日,病者 因勞自汗,口乾舌強,太陽髮際、腦頂俱脹,復延予至。 診之曰:「此氣血俱虛,肝膽火上炎。」用補中益氣湯加 山梔、芍藥頓愈。但內熱少睡,手足發熱,不時寒熱,用 逍遙散加山梔,熱退復用歸脾湯,瘡乃愈,計瘡發及 斂四十二日。

操江都憲伍松月,背瘡愈後大熱,誤為實火,用苦寒 藥一鍾,寒熱益甚,欲冷水浴,身脈浮大,按之全無。予 曰:「此陽氣虛,浮在肌表,無根之火也。」急用六君子加 附子,一劑即愈。

一男子背瘡不斂,小便赤澀,臖腫發熱,口乾體倦,脈 洪數而無力,用參、芪、歸、朮、熟地、芎、芍、陳皮、麥冬、五味、 炙草、肉桂補元氣,引虛火歸經,脈證益甚,此藥力未 能及也。再劑頓退,卻去肉桂,又數劑而愈。此證因前 失補元氣故耳。

中翰鄭朝用背疽,發熱吐痰,飲食無味,肌肉不生,瘡 出鮮血。予曰:「此脾氣虧損,不能攝血歸源也,法當補 脾胃。」彼不信,消毒涼血,加惡寒嘔吐,始悟其言,用六 君加炮薑、半夏、茯苓數劑,諸證悉退。又令用十全大 補,瘡口漸斂。後因飲食稍多,泄瀉成痢,此脾胃虛寒 下陷,用補中益氣,下四神丸而痢止,繼以六君子湯 而瘡愈。

封君袁懷雪,背疽發熱作渴,脈數無力,用四物加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