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3 (1700-1725).djvu/1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不然。嘔有熱者,有寒者,有停飲者,有胃脘有膿者,皆 當明辨之。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與其嘔不止,心 下急,鬱鬱微煩,大柴胡湯主之者,是邪熱而嘔者也。 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與其乾嘔吐 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是寒邪為嘔者也。先嘔 後渴者,此為欲解;先渴後嘔者,為水停心下,此屬飲 家,是停飲嘔者,嘔家有癰膿,不須治,膿盡自愈,是胃 脘有膿而嘔也。諸如此者,雖有殊別,大扺傷寒表邪 欲傳裏,裏氣上逆,則為嘔也。是以半表半裏證,多云 嘔也。傷寒三日,三陽為盡,三陰當受邪,其人反能食 而不嘔,此為三陰不受邪,是知邪氣傳裏者,必致嘔 也。至於乾薑附子湯證云:「不嘔不渴,為裏無熱。」十棗 湯證云:「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裏未和也。」 即此觀之,其嘔為裏熱明矣。嘔家之為病,氣逆者必 散之,痰飲者必下之。《千金》曰:「嘔家多服生薑,此是嘔 家聖藥」,是要散其逆氣也。《金匱要略》曰:「嘔家用半夏 以去其水,水去嘔則止」,是要下其痰飲也。嘔多雖有 陽明證,不可攻者,謂其氣逆而收斂為實也。其嘔而 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俱為難治,蓋謂其 虛寒之甚也。醫者必審其邪氣之虛實,疾證之逆順, 而施藥圖治則當矣。

《元李杲十書》

《用藥宜禁》

吐多不得復吐,如吐而大便虛輭者,此上氣壅滯,以 薑橘之屬宣之。吐而大便不通,則利大便,當歸、桃仁、 麻仁、㮋李仁、皂角仁,則所當禁也。

《論證分經》

嘔吐噦胃所主,各有經乎?答曰:「胃者,總司也。內有太 陽、陽明少陽三經之別,以其氣血多少,而與聲物有 無之不同。即吐屬太陽,有物無聲,乃血病也。有食入 即吐、嘔食已則吐,食久則吐之別。」

嘔屬陽明,有物有聲,氣血俱病也。《仲景》云:「嘔冬,雖有 陽明證,不可下。」

《朱震亨心法》

嘔吐

凡有聲有物,謂之「嘔吐」;有聲無物,謂之「噦。」

胃中有熱,膈上有痰者,二陳湯加炒山梔、黃連及生 薑。有久病嘔者,胃虛不納穀也,用人參、生薑、黃芪、白 朮、香附之類。大抵嘔吐以半夏、橘皮、生薑為主。劉河 間謂「嘔者火氣炎上」,此特一端耳。有痰膈中焦,食不 得下者;有氣逆者;有寒氣鬱於胃口者;有食滯心肺 之分,而新食不得下而反出者;有胃中有火與痰而 嘔者。

嘔吐藥忌䒷蔞、杏仁、桃仁、蘿蔔子、山梔,皆要作吐丸 藥,帶香藥行散不妨。

《注》船大吐渴飲水者即死,童便飲之最妙。

惡心有痰、有熱、有虛,皆用生薑,隨證佐藥。戴云:「惡心 者,有聲無物,心中欲吐不吐,欲嘔不嘔,雖曰惡心,實 非心經病,皆在胃口上,宜用生薑,蓋能開胃豁痰也。 惡心欲吐不吐,心中兀兀如人畏舟船,宜大半夏湯, 或理中湯加半夏亦可。又胃中有熱惡心者,以二陳 加生薑汁炒黃連、黃芩各一錢最妙。」

蚘厥者。乃胃寒所生。《經》曰:「蚘者長蟲也。」胃中冷即吐 蚘蟲。宜理中湯加炒川椒五粒。檳榔半錢,吞烏梅丸 效。蚘見椒則頭伏故也。

《局方發揮》

吐酸

或曰:「吐酸,《素問》以為熱,東垣又言為寒,何也?」予曰:吐 酸與吞酸不同,吐酸是吐出酸水如酢,平時津液隨 上升之氣,欝積而成,欝積之久,濕中生熱,故從火化, 遂作酸味,非熱而何?其有積久不能自涌而出,伏於 肺胃之間,咯不得上,嚥不得下,肌表得風寒,則內熱 愈欝,而酸味刺心,肌表溫煖,腠理開發,或得香熱湯 丸,津液得行,亦得暫解,非寒而何。《素問》言熱者,言其 本也;東垣言寒者,言其末也。但東垣不言外得風寒, 而作收氣立說,欲瀉肺金之實。又謂寒藥不可治酸, 而用安胃湯、加減二陳湯,俱犯丁香,且無治濕熱欝 積之法,為未合經意。予嘗治吞酸,用黃連、茱萸各製 炒,隨時令迭為佐使,蒼朮、茯苓為主病。湯浸炊餅為 小丸吞之。仍教以粗食蔬菜自養。則病易安。

王履㴑洄集===
《嘔吐乾嘔噦欬逆辨》
===

嘗讀成無己《傷寒明理論》有曰:「嘔者,有聲者也,俗謂 之啘。吐者,吐出其物也。故有乾嘔而無乾吐,是以於 嘔則曰食穀欲嘔,及吐則曰飲食入口即吐。則嘔吐 之有輕重可知矣。」又曰:「噦者,俗謂之欬逆是也。」余竊 疑之,於是即仲景《傷寒論》以考其是非,以訂其說。夫 《傷寒論》曰:嘔,曰吐、曰乾嘔、曰噦者至多,曰欬逆者,則 二而止也。因類聚而觀之,夫嘔者,東垣所謂聲物兼 出者也。吐者,東垣所謂物出而無聲者也。至若乾嘔 與噦,皆聲出而無物也,東垣但以噦該之,而無乾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