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6 (1700-1725).djvu/6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肺脹者,虛滿而喘欬。

此胃氣逆於城郭之中,而為臟脹也。

《五閱五使篇》

肺病者,喘息鼻張。

《本臟篇》

肺小則少飲,不病喘喝;肺大則多飲,善病胸痹、喉痹、 逆氣;肺高則上氣肩息欬;肺下則居賁迫肺,善脇下 痛;肺堅則不病欬上氣;肺脆則苦病消癉易傷;肺端 正則和利難傷;肺偏傾,則胸偏痛也。

肺居胸中,開竅於喉,以司呼吸,故小則不病喘喝,大則善病胸痹喉痹。肺主氣,故高則上氣息肩而欬也。

《漢張機金匱要略》

《喘病證治》

《濕病篇》曰:「濕家病,身疼發熱,面黃而喘,頭痛,鼻塞而 煩,其脈大,自能飲食,腹中和,無病。病在頭中寒濕,故 鼻塞,內藥鼻中則愈。」

《血痹篇》曰:「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脈浮 者,裡虛也。」

脈沉小遲,名「脫氣。」其人疾行則喘喝,手足逆寒,腹滿, 甚則溏泄,食不消化也。

肺癰《肺痿篇》曰:問曰:「病欬逆脈之,何以知此為肺癰? 當有膿血,吐之則死,其脈何類?」師曰:「寸口脈微而數, 微則為風,數則為熱;微則汗出,數則惡寒。風中於衛, 呼氣不入;熱過於榮,吸而不出。風傷皮毛,熱傷血脈。 風舍於肺,其人則欬。口乾喘滿,咽燥不渴,多唾濁沫, 時時振寒。熱之所過,血為之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 粥,始萌可救,膿成則死。

上氣面浮腫。肩息。其脈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上氣喘而躁者。屬肺脹。欲作風水。發汗則愈。

「大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 「肺癰。喘不得臥。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

「欬而上氣。喉中水鷄聲。射干麻黃湯主之。」 「欬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越 婢加半夏湯主之。」

「欬逆上氣,時時唾濁,但坐不得眠,皂莢丸主之。」 肺脹,欬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 加石膏湯主之。

肺癰。胸滿脹。一身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 酸辛欬逆上氣。喘鳴迫塞。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 《胸痹篇》曰:胸痹之病,喘息欬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 沉而遲。關上小緊數。䒷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五臟風寒篇》曰:「肺中風者。口燥而喘。身運而重。冒而 腫脹。」

《痰飲篇》曰:「膈上病痰,滿喘欬吐,發則寒熱,背痛腰疼, 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劇,必有伏飲。 夫病人飲水多,必暴喘滿。凡食少飲多,水停心下,甚 者則悸,微者短氣。脈雙弦者寒也,皆大下後喜虛,脈 偏弦者飲也。」

肺飲不弦,但苦喘短氣。

支飲亦喘而不能臥。加短氣。其脈平也。

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 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湯主之。虛者即 愈。實者三日復發。復與不愈者。宜木防己湯去石膏 加茯苓芒消湯主之。

《水氣篇》曰:「正水,其脈沉遲,外證自喘。」

太陽病,法當骨節疼痛。痛在骨節,欬而喘不渴者,此 為脾脹。其狀如腫,發汗即愈。然諸病此者,渴而下利, 小便數者,不可發汗。

《黃疸篇》曰:「病黃疸,發熱煩喘,胸滿口燥者,以病發時, 火刦其汗,兩熱所得。」然黃家所得,從濕得之。一身盡 發熱,面黃肚熱,熱在裡,當下之。

黃疸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滿而喘,不可除熱,熱 除必噦,噦者,小半夏湯主之。

《嘔吐篇》曰:「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 徹心中,憒憒然無奈者,生薑半夏湯主之。」

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 者死。少陰負趺陽者,為順也。

《吐衄篇》曰:「夫吐血,欬逆上氣,其脈數而有熱,不得臥 者死。」

《華佗中藏經》

《脈證定生死》

病氣人一身盡腫,四支不收,喘無時,厥逆不溫,脈候 沉小者死,浮大者生。

病寒人狂言不寐,身冷脈數喘急目直者死。脈有力 而不喘者生。

人不病而喘息者死。

病腹痛而喘。其脈滑而利。數而緊者死。

病上氣。脈數者死。

病上氣喘急。四匝脈澀者死。

肩息一日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