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6 (1700-1725).djvu/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矣。胸中之位舍有限,已亂之氣,無處可容,勢必攻入 於背,以背為胸之腑也。至於肩髃骨空,鑽如刃刺,則 入之深矣。故一胃耳分為三脘,上脘氣多,下脘血多, 中脘」氣血俱多。今胃中既亂,氣血混矣,不但胃也,胃 之上為膈,其心煩多怒者,正《內經》所謂血并於膈之 上,氣并於膈之下,致使氣血倒矣。所以《內經》又言:「血 并於陽,氣并於陰,乃為熱中。」又言「癉成為消中」,癉即 熱也。消中者,善食多饑,而肌肉暗減也。病者之嗜飲, 為熱積胃中,其不病消中而病嘔血者,何耶?《內經》又 以胃脈本宜洪盛,反得沉細者,為胃氣已逆。若見人 迎脈盛,則熱聚於胃而內生癰。今胃脈已見沉細,其 不成胃癰而成嘔血者又何耶?不知病者嘔血之源, 與此兩者同出異名耳。熱積於中即為消,血積於中 即為癰,而隨積隨嘔,則為此證。揆其致此之繇,必以 醉飽入房而得之。蓋人身氣動,則血動而搆精,時之 氣,有乾坤鼓鑄之象,其血大動,精者,血之所化也。灌 輸原不止胃之一經,獨此一經所動之血,為醉飽之 餘所阻,不能與他經之血,緝續於不息之途,是以開 此脫血一竇,今者竟成熟路矣。欲治此病,不如此以 分經辨證,何從措手乎?豈惟經也,絡亦宜辨。胃之大 絡,貫膈絡肺。不辨其絡,亦孰知膈間緊迸,肺間氣脹 痰膠,為胃病之所傳哉。當此長夏土旺,不惟母病而 子失養,抑且母邪盡傳於子。至三秋燥金司令,欬嗽 喘滿之患必增,不急治之,則無及矣。今歲少陰司天, 少陰之上,熱氣主之,運氣熱也,夏月適當暑熱,時令 熱也,而與胃中積熱合煽,其虐,不治其熱,血必不止。 然不難於血之止,苐患其止而復聚也。聚於中為蠱 為癰,猶緩也;聚於上為喘為厥,則驟也。惟遵《內經》「熱 淫血溢」,治以鹹寒之旨為主治。鹹能走血,寒可勝熱, 庶於消渴、癰疽兩患,可無妨礙。然必先除經病,務俾 經脈下走,經氣下行,後迺可除絡中之病,譬溝渠通 而行潦始消也,未易言也。病者嘔血,經久無法可止, 父兄敦請,僕往救治,告以「必須議病不議藥」,予乃定 是案,用元明粉化水煮黃蘗,秋石化水煮知母,以清 解蘊熱,而消瘀化疽,加甘草以調其苦,獨取鹹寒氣 味,進四劑而血止,可謂神矣。醫者果然,破藥性太寒, 渠家果不終其用。延至八月,病者胸脅高腫數圍,肺 內生癰,寒熱大作,喘欬不休,食飲不入,俯几不敢動 移,以致臀肉磨穿,危在呼吸。百計強與醫治,斷不應 命。父兄因生仇恨,再求為其所難,以曲盡人情,只得 極力治之。變證:出,通計免於五死,而得五生。病者 不戒,兼啖生冷,肺復生癰,一夕嘔痰如豬肝狀者百 十餘枚,一臟兩傷,竟至不起。僕焦勞百日,心力俱殫 苐,無如末流難挽,何矣? 門人問曰:「州尊暴病,嘔血數升,指尖微冷,喉間窒塞, 聲不易出,安危之機,關於醫藥,有用溫補,人參、阿膠 之屬者,有用涼血,生地、元參之屬者;有用降火」,黃蘗、 知母之屬者,漫難適從,請吾師確言其理以開瞽?瞶 答曰:古今論失血之證,皆混在痰火一門,是以言之 不中肯窾,吾試為子詳之。夫血病有新久微甚,無不 本之於火,然火有陰陽不同,治法因之迥遠。州尊雖 舊嘗失血,不過傷損之類,其原頗輕。今入春以來,忽 爾嘔血數盂,則出之暴矣。《經》云:「暴病非陽」,則其為火 也,即非陽火。甚明。陽火者,五行之火,天地間經常可 久之物,何暴之有?設其暴也,復可以五行之水折之, 不能暴矣。惟夫龍雷之火,潛伏陰中,方其未動,不知 其為火也,及其一發,暴不可禦,以故載陰血而上溢。 蓋龍雷之性,必陰雲四合,然後遂其升騰之勢。若天 青日朗,則退藏不動矣。故凡用涼血清火之藥者,皆 以水制火之常法,施之於陰火,未有不轉助其焰者 也。大法惟宜溫補,而溫補中之細微曲折,要在講明。 有《素經》曰:「少陰之脈縈舌本。」謂腎脈縈遶於舌根之 間也。又曰:「咯血者屬腎。」明乎陰火發於陰中,其血咯 之,成塊而出,不比欬嗽癆證,痰中帶血為陽火也。此 義從前未有發明,惟漢代張仲景為醫中之聖,於傷 寒證中垂戒一款云:「悮發少陰汗,動其經血者,下竭 上厥為難治。」後人隨文讀去,至下竭上厥之理,總置 不講。不知下竭者,陰血竭於下也;上厥者,陰氣逆於 上也。蓋氣與血兩相維附,氣不得血,則散而無統,血 不得氣,則凝而不流,故陰火動而陰氣不得不上奔, 陰氣上奔,而陰血不得不從之上溢,陰血上溢,則下 竭矣。血既上溢,其隨血之氣散於胸中,不能復返本 位,則上厥矣。陰氣上逆,不過至頸而止,不能越高巔 清陽之位,是以喉間窒塞,心忡耳鳴,胸膈不舒也。然 豈但窒塞不舒已哉。陰氣久居於上,勢必龍雷之火 應之於下,血不盡,竭不止也;氣不盡,厥亦不止也。仲 景所以斷以為難治者,其以是乎?但止曰難治,非謂 不治也。仲景不立治法者,以另有《卒病論》十六卷,顓 論暴病,後世散逸無傳耳。吾為子大闢其則以「健 脾中之陽氣為第一義。健脾之陽,一舉有三善也。一 者脾中之陽氣旺,如天青日朗,而龍雷潛伏也;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