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8 (1700-1725).djvu/1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導飲丸五六十丸,量虛實加減,利五七行。所傷冷食, 宿酒若推盡,則頭痛等病自愈也。次以五苓散,生薑 棗長流水煎服五六服,不可服酒癥進食丸。此藥皆 犯巴豆,有熱毒之故也。

夫膏粱之人,起居閒逸,奉養過度,酒食所傷,以致中 脘留飲,脹悶痞膈酢心,可服「木香導飲丸」以治之夫。 《蕘》之人,飲食粗糲,衣服寒薄,勞役動作,一切酒食 所傷,以致心腹滿悶,時嘔酸水,可用「進食丸」治之。

《張潔古活法機要》

內傷

人之生也,由五穀之精,化五味之備,故能生形。《經》曰: 「味歸形。」若傷於味,亦能損形。今飲食過節,以致腸胃 不能勝氣,不及化,故傷焉。經云:壯火食氣,氣食少火。 壯火散氣,少火生氣。又云:飲食自倍,腸胃乃傷。以失 四時之調節,故能成病。脈在氣口。《經》曰:氣口脈盛,傷 於食,心胃滿而口無味。口與氣口同口曰坤者,口乃 脾之候,故胃傷而氣口緊盛。夫傷有多少,有輕重,如 氣口一盛,得脈六至,則傷於厥陰,乃傷之輕也,枳朮 丸之類主之。氣口二盛,脈得七至,則傷於少陰,乃傷 之重也,雄黃聖餅子、木香檳榔丸、枳殼丸之類主之。 氣口三盛,脈得八至九至,則傷太陰,填塞悶亂,則心 胃大痛,備急丸、神保丸、消積丸之類主之。兀兀欲吐 不已,俗呼食迷風是也。《經》曰: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 人當吐不吐者死,瓜蔕散主之。如不能吐,是無治也。 《經》曰:「其高者因而越之。」此之謂也。備急下之亦可, 既有三陰可下之法,亦必有三陰可補之法。予故云: 內傷三陰,可用溫劑。若飲冷內傷,雖云損胃,未知色 脈各在何經。若面色青黑,脈浮沉不一,弦而弱者,傷 在厥陰。若面色紅赤,脈浮沉不一,細而微者,傷在少 陰。若面色黃潔,脈浮沉不一,緩而遲者,傷在太陰也。 如傷在厥陰肝之經,當歸四逆湯,加吳茱萸生薑湯 之類主之。傷在少陰腎之經,宜服「通脈四逆湯。」傷在 太陰脾之經,理中丸湯主之。大便軟者宜湯,結者宜 丸。

《李杲十書》

《內傷論》

《陰陽應象論》云:「水穀之寒熱,感則害人。」《六腑痹論》云: 「陰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消亡。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此 乃混言之也,分之為二,飲也,食也、飲者水也,無形之 氣也。因而大飲則氣逆,形寒飲冷則傷肺,肺病則為 喘欬,為腫,為水瀉。輕則當發汗,利小便,使上下分消 其濕,解酲湯、五苓散、生薑、半夏、枳實、白朮之類是也。 如重而畜積為滿者,芫花、大戟、甘遂、牽牛之屬利下 之,此其治法也。食者,物也,有形之血也。如《生氣通天 論》云:「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又云:食傷太陰 厥陰,寸口大於人迎兩倍三倍者,或嘔吐,或痞滿,或 下痢腸澼,當分寒熱輕重治之。輕則內消,重則除下。 如傷寒物者,半夏、神麯、乾薑、三稜、廣朮、巴豆之類主 之。如傷熱物者,枳實、白朮、青皮、陳皮、麥糵、黃連、大黃 之類主之。亦有宜吐者,《陰陽應象論》云:在上者因而 越之,瓜蔕散之屬主之。然而不可過劑,過則反傷腸 胃。蓋先因飲食自傷,又加之以藥過,故腸胃復傷,而 氣不能化,食愈難消矣,漸至羸困。故《五常政大論》云: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小毒治病,十去其七;常毒治病, 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不可過之。」此聖人之 深戒也。

酒者,大熱有毒,氣味俱陽,乃無形之物也。若傷之,止 當發散,汗出則愈矣。其次莫如利小便,乃上下分消 其濕。今之病酒者,往往服「酒癥丸」,大熱之藥下之,又 有用牽牛、大黃下之者,是無形元氣受病,反下有形 陰血,乖誤甚矣。酒性大熱,已傷元氣,而復重瀉之,亦 損腎水,真陰及有形陰血,俱為不足。如此則陰血愈 虛,真水愈弱,陽毒之熱大旺,反增其陰火,是以元氣 消爍,折人長命,不然則虛損之病成矣。酒疸下之,久 則為黑疸,慎不可犯,宜以葛花解酲湯主之。

瓜蔕散治大滿大實,氣上衝逆,上部有脈,下部無脈, 填塞悶亂者用之。若不至兩尺脈絕者,不宜便服此 藥,恐損元氣,令人胃氣不復。若止胸中窒塞,悶亂不 通,以物探之,得吐則已,如探不去,方以此劑吐之。或 曰:「盛食填塞,胸中痞亂,兩寸脈當用事,今反兩尺脈 不見,其理安在?」曰:胸中有食,是木鬱宜達,故探吐之。 食者,物也。物者,坤土也,是足太陰之號也。胸中者,肺 也,為物所塞。肺者,手太陰金也,金主殺伐,與坤土俱 在手上而旺於天。金能尅木,故肝木發生之氣伏於 地下,非木鬱而何?吐去上焦陰土之物,木得舒暢,則 鬱結去矣。食塞於上,脈絕於下,若不明天地之道,無 由達此至理。水火者,陰陽之徵兆,天地之別名也。故 獨陽不生,獨陰不長。天之用在於地下,則萬物生長; 地之用在於天上,則萬物收藏。此乃天地交而萬物 通也。此天地相根之道也。故陽火之根,本於地下;陰 水之源,本於天上。故曰「水出高源。」故人五臟主有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