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8 (1700-1725).djvu/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陰,陰虛則陽盛,損則自下而上。一損損於腎,骨痿不 起於牀;二損損於肝,筋緩不能自收持;三損損於脾, 飲食不能消化。自上而下者,過於胃則不可治;自下 而上」者,過於脾則不可治。蓋飲食多自能生血,飲食 少則血不生,血不生則陰不足以配陽,勢必五臟齊 損,越人歸重脾胃,旨哉言矣。至仲景《金匱》之文,昌細 會其大意,謂精生於穀,穀入少而不生其血,血自不 能化精。《內經》於精不足者,必補之以味,味者五穀之 味也。補以味而節其勞,則積貯漸富,大命不傾。設以 雞口之入,為牛後之出,欲其不成虛勢,寧可得乎?所 以垂訓十則,皆以「無病男子,精血兩虛」為言,而虛勞 之候,煥若指掌矣。夫男子平人,但知縱慾勞精,抑孰 知陰精日損,飲食無味,轉勞轉虛,轉虛轉勞,脈從內 變,色不外華,津液衰而口渴,小便少,甚則目瞑衄血, 陰精不交,自走盜汗淋漓,「身體振搖,心膽驚怯者,比 比然也。」故血不化精,則血痹矣。血痹則新血不生,并 素有之血,亦瘀積不行,血瘀則營虛,營虛則發熱,熱 久則蒸其所瘀之血,化而為蟲,遂成傳尸瘵證,窮凶 極厲,竭人之神氣,養蟲之神氣,人死則蟲亦死。其遊 魂之不死者,傳親近之一脈,附入血隧,似有如無,其 後蟲日榮長,人日凋悴。閱三傳而蟲之為靈,非符藥 所能制矣。《醫和》視晉平公疾曰:「是近女室,晦而生內 熱惑蠱之疾,非鬼非食,不可為也。惑即下脣有瘡,蟲 食其肛,其名為惑」之惑。「蠱」字取義,三蟲共載一器,非 鬼非食,明指蟲之為厲,不為尊者諱也。以故狐惑之 證聲啞嗄,勞瘵之證,亦聲啞嗄。是則聲啞者,氣管為 蟲所蝕明矣。男子前車之覆,古今不知幾千億人矣。 巢氏《病源》不察,謂有虛勞,有蒸病,有注病;勞有五勞、 六極、七傷;蒸有五蒸、二十四蒸;注有三十六種,九十 九種,另各分門異治。後人以岐路之多,茫然莫知所 適,且諱其名曰痰火,而夢夢者,遂謂痰火有虛有實。 乃至《充棟》諸方,妄云肺虛用某「藥,肺實用某藥」,以及 心肝脾腎,咸出虛實兩治之法,是於虛損虛勞中,添 出實損實勞矣。鄙陋何至是耶?仲景於男子平人,諄 諄致戒,無非謂榮衛之道,納穀為寶,居常調榮衛以 安其穀。壽命之本,積精自剛,居常節嗜慾以生其精。 至病之甫成,脈纔見端,惟恃建中復脈為主治。夫建 中復脈,皆稼穡作甘之善藥。一遵「精不足者,補之以 味」之旨也。豈有泉之竭矣,不云自中之理哉?後人補 腎諸方,千蹊萬徑,以治虛勞,何反十無一全,豈非依 樣壺盧,徒資話柄耶?及其血痹不行,仲景亟驅其舊, 生其新,幾希於勞瘵將成未成之間,誠有一無二之 聖法,但牽常者,不能用耳。試觀童子,臟腑脆嫩,纔有 寒熱積滯,易於結癖成疳,待其血痹不行,氣蒸發熱, 即不可為。女子血乾經閉,發熱不止,勞瘵之候更多。 待其勢成,縱有良法,治之無及。倘能服膺仲景「幾先」 之哲,喫力於男子、童子、女子瘵病將成未成之界,其 活人之功,皆是起白骨而予以生全,為彼蒼所眷注 矣。

《論脈》

虛勞之脈,皆不足之候,為精氣內奪,與邪氣外入之 實脈常相反也。黃帝問何謂重虛?岐伯對以「脈氣上 虛尺虛,是謂重虛」,謂其上下皆虛也。氣虛者,言無常 也,謂其脈之無常也;尺虛者,行步恇然,謂其步履之 不正也;脈虛者,不象陰也,謂其脈全不似手太陰脈 之充盛也,皆易明也。獨脈之無常,從來謂是上焦陽 氣虛,故其脈無常,果爾,則下焦陰氣虛脈更無常矣。 觀下文云:「如此者,滑則生,濇則死。」濇脈且主死,而寸 脈之無常,寧復有人理哉!故氣虛者,言無常也。此一 語,明謂上氣之虛,由胸中宗氣之虛,故其動之應手 者無常耳。乃知無常之脈,指左乳下之動脈為言,有 常則宗氣不虛,無常則宗氣大虛,而上焦之氣始厭 厭不足也。後之論脈者,失此一段精微,但宗越人所 述損脈,而引伸觸類曰:「脈來耎者為虛,緩者為虛,滯 為虛,芤為中虛,弦為中虛。脈來細而微者,血氣俱虛; 脈小者血氣俱少;脈沉小遲者脫氣。」虛損之脈,似可 一言而畢,實未足以盡其底裏,賴仲景更其名為虛 勞。虛勞之脈,多兼浮大,當於前人論脈,合參浮大與 否。所以謂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又謂脈 浮者裏虛。又謂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 秋冬瘥。男子脈浮弱而濇,為無子。脈得諸芤動微緊, 男子失精,女子夢交。脈極虛芤遲,為清穀,亡血失精。 脈虛弱細微者,善盜汗。而《總結》其義曰:「脈弦而大,弦 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 名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可見浮 大弦緊,外象有餘,其實中藏不足。不顓泥遲緩微弱 一端以驗脈,而脈之情狀,莫能逃於指下,即病之疑 似,莫不炫於胸中。仲景之承前啟後,豈苟焉而已哉? 昌不揣愚陋,已著《大氣論》於卷首,發明胸中大氣,宗 氣所關之重,因辨岐伯所指脈氣上虛,為宗氣之虛, 以見重虛之脈,乳下宗氣,在所當診,固堂下指陳,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