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1 (1700-1725).djvu/1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加減五積散冷服之為當矣。藥服下咽,冷體既消,熱 性乃發,此熱因寒用也。此幾證中,醫不識足冷脈沉, 或數大無力,中無主斷,見其身熱面赤煩躁,便認作 陽證,誤投涼藥,死者多矣。殊不知陰證不分熱與不 熱,面赤與不赤,憑脈下藥,最為切當。不拘脈之浮沉 大小,但指下無力,重按全無,便是陰證,故足冷也。雖 有身熱,不可與涼藥,服之則渴甚而急死,當用五積 散溫解表裏之寒,隨手而愈。內有虛寒,必須薑附以 溫之,切忌發泄。凡下手脈來,雖洪大而數,按之不鼓 擊於指下者,即無力也。重按全無者,即空大而散,是 無根之脈也。面赤戴陽者,乃虛陽泛,上下虛故也;身 微熱者,裏寒故也。煩躁者,陰盛故也。此蓋取脈不取 證也。原夫夾陰、伏陰、真陰、陰躁、陰利等證,皆為色慾 內傷,腎經虛損,復受寒邪,陰氣獨盛,陽氣以衰,故有 此證。此脈諺云:「傷寒偏死下虛人。」誠哉是言也。腎經 真氣者,人命之根也,可不謹養乎。

陰毒

「陰毒者,其人腎經本虛,素有積寒在下,或又先因慾 事,已後著寒,或悮服寒涼藥,或食生冷物,內既伏陰, 復加外寒,內外皆寒,遂成陰毒。」蓋積寒伏於下,微陽 消於上,陰氣極甚,陽氣衰微而成毒也。陰毒傷寒,則 額上、手背冷汗自出。其毒氣漸深,則鼻如煙煤,舌上 黑胎而滑。其候目睛疼,身重如被杖痛,背強,小腹裏 「急絞痛,或咽喉不利,致毒氣攻心,心下脹滿,結硬如 石,四體堅冷如冰,湯藥不受,或氣促嘔悶,或冷汗不 止,或煩躁吐利,甚則神思昏沉,手指甲青脣青,舌卷 囊縮,六脈沉細而疾,或六脈伏絕,此皆陰寒毒氣入 深。」先用薑汁、好酒各半盞,熱服,脈來可治。察其虛寒 伏陰用藥,又當知病人有無痛處。若痛甚者,脈必伏, 急用「蒸臍熨法」,灸關元、氣海法,灌入煎藥,此為斡旋 之功矣。

胸中冷厥

凡手足厥冷。脈乍緊者。此邪結在胸中也。故心中滿 而煩。饑不能食者。此病在胸中。宜吐之,用瓜蔕散主 之。

除中

凡傷寒脈遲厥深,下利,當不能食。若反能食者,名曰 「除中」,此證必死也。

寒熱二厥

陰陽二厥,治之一差,死證立判。陽厥者,先自三陽氣 分,因感寒邪,起於頭疼發熱惡寒,已後傳進三陰血 分,變出四體,厥冷乍溫,大便燥實,讝語發渴,揚手擲 足,不惡寒反惡熱,脈沉有力,此是傳經熱病,謂之陽 厥。陽極發厥者,即陽證似陰,外雖有厥冷,內有邪熱 耳。蓋因大便結實,失下,使血氣不通,手足乍溫乍冷 也。如火煉金,熱極金反化水,水寒極而反成冰,反能 載物,厥微熱亦微;四逆散,厥深熱亦深。《大承氣》,正謂 亢則以害其物,承乃以制其物。倘若醫人不識,疑是 陰厥,復進熱藥,如抱薪救火矣。夫陰厥者,因三陰血 分自受寒邪。其初病起,無身熱,無頭疼,就便惡寒,四 肢厥冷,直至臂脛以上,過乎肘膝不溫,引衣踡臥,不 渴,兼或腹痛吐瀉,或戰慄,面如刀刮,口出涎沫,脈沉 遲無力,此為陰經。自中寒證,不從陽經傳入,謂之陰 厥也。輕則理中湯,重則四逆湯溫之。

傷寒寒熱而厥,面色不澤冒昧,兩手無脈,或一手無 脈,此時要有汗出,如重陰欲雨之狀,多用綿衣蓋暖 手足,或用火磚布包放於足下,急用熱薑汁調稀米 湯服之,溫覆取汗乃愈。若汗出不止者,用人參、熟附 子、乾薑、桂枝、麻黃根、五味子、麥門冬煎湯救之。若汗 不止,脈不至者死。

蚘厥

「蚘厥」者,其人手足冷而吐蚘也。厥陰病,其人素有寒, 妄發其汗,或汗後身熱,以致胃中虛冷,臟寒饑不能 食,食即吐蚘,蚘入胸,故乍靜乍煩,須臾復止,得食而 嘔,又煩,蚘聞食即出,輕者吐小蟲,重者吐長蟲,舌乾 口燥,常欲飲水浸舌,不欲嚥,蚘上煩躁,昏亂欲死,兩 手脈沉遲,足冷至膝,甚者連蚘并屎俱出,或大便祕 「而不行,此證雖出多端,可救治也,加味理中安蚘湯 主之。」又有胃中空虛,蟲無所安,反食其真臟之血,病 人心胸脅下有痛陣,必撮眉呻吟,或時下血如豚肝 色,或如濕毒膿狀,或如鮮血色,或下利急迫,或昏沉 不省人事者,一切吐蚘,雖身火熱,不可與涼劑,服之 必死,俱用理中安蚘湯加減治之。待蚘定,卻以小柴 胡退熱。夫蟲者,上半月蟲頭向上易治,下半月蟲頭 向下難治。先以肉汁或糖蜜引蟲頭向上,然後用藥, 中病則止。又有厥陰病,消渴,氣上沖心,饑不能食,食 即吐蚘。既曰胃寒,復有消渴之證。蓋熱在上焦,而中 下焦則俱寒而無熱,此實至言也。若大便實者,用理 中湯加大黃,入蜜少許。微利之。

冷結膀胱

凡手足厥冷,脈沉細,無結胸,但小腹脹滿,按之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