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1 (1700-1725).djvu/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有無表證。若有畜血證而外不解,亦未可便用扺當湯,先用桂枝湯以解其外。緣熱在膀胱太陽經故也。

又有火邪發驚狂者,醫以火於臥牀下,或周身用火 迫劫汗出,或熨而成火邪,其人亡陽,煩躁驚狂,臥起 不安,「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桂枝甘 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凡灸及燒鍼後證似火。者並用。法治之。「《金匱》風引湯尤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更捷。」

無陽則厥,無陰則嘔。嘔者,足陽明胃之經,足陽明之 氣下行,今厥而上行,故為氣逆,氣逆則嘔。仲景云:「嘔 多雖不大便,不可下,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 得下,胃氣相和,浹然汗出而解。大抵嘔證不一,各有 治法,要之小柴胡湯尤相主當耳。與小柴胡湯,胸脅 滿而嘔,日晡發潮熱者,可小柴胡湯加芒硝也。若嘔 不止。心下急。鬱鬱微煩者。與大柴胡湯也。大便祕者。 方加大黃。

大柴胡治嘔最妙,為內有枳實故也。枳實去穢壓虛氣,須是去大黃。仲景云:嘔多,雖有陽明病,慎不可下,《官局》桔梗湯最良,亦用枳實耳。

古人治嘔,多用半夏、生薑。孫真人云:「生薑是嘔家聖 藥,仲景治嘔皆用之。」《金匱》治諸嘔吐穀不得下者,小 半夏湯、小半夏加茯苓湯、小半夏加橘皮湯,皆可選 用也。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嘔而發渴者,豬苓 湯主之。先嘔卻渴者,此為欲解,急與之。先渴卻嘔者, 為水停心下,此屬飲家。仲景云:「本渴飲水而嘔者,柴」 胡不中與也,宜治膈間有水,赤茯苓湯主之。若少陰 證而嘔者,真武湯去附子加生薑也。若汗、若吐、若下 後,虛煩不得眠,若嘔者,梔子生薑湯主之。傷寒差後 嘔者,有餘熱在胃脘,竹葉湯加生薑主之。

問:「有乾嘔者何也?」答曰:大凡嘔者,飲食不下。乾嘔者, 今人所謂啘也。或因汗出,或因有水,或因下利,脾胃 有熱,故使乾嘔,官局中桔梗湯最佳。仲景治法,汗自 出,乾嘔者,桂枝證也;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 者,小青龍也;身涼汗出,兩脅痛,或乾嘔者,十棗湯也。 少陰下利脈微,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 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也。少陰下利,裏寒外熱,脈微欲 絕,或乾嘔者,通脈四逆湯也。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 茱萸湯也。

若病人直患嘔吐,而復腳弱或疼,乃是腳氣,當作腳 氣治之。

吐有冷熱二證。寸口脈數,手心熱,煩渴而吐,以有熱 在胃脘,五苓散主之。

傷寒有表證,渴欲飲水也。水入口即吐者,名曰「水逆」 ,由心經受熱,而小腸不利故也,宜服五苓散。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為逆,若更發汗,必吐下不止,小半夏加茯苓湯、大半夏加橘皮湯主之。

「曾經汗下,關脈遲,胃中虛冷而吐,乾薑黃芩黃連人 參湯主之。寒多不飲水而吐者,理中湯去朮加生薑 主之。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 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 吐之。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宜四 逆湯。吐利手足逆冷,煩躁甚者,吳茱萸湯主之。若傷」 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竹葉石膏湯主之。

欬逆

傷寒欬逆,此證極惡,仲景經中不載。孫真人云:欬逆, 遍尋方論,無此名稱深窮其狀,欬逆者,噦逆之名,蓋 古人以欬逆為噦耳。大抵欬逆者,古人所謂噦是也; 啘者,今人所謂乾嘔是也。 《扁鵲中藏經》治傷寒欬逆丁香散:丁香、柿蔕各一分, 甘草、良薑各半錢,沸湯點作一服,乘熱猛喫,極效。 《三因》又有竹茹湯等方,亦丁香散方。竹茹湯治陽證 也。

《本事方》治傷寒候欬逆豆蔻湯治陰證欬逆。丁香、茴 香、肉豆蔻等藥,若陽證不可用。

凡欬逆,多有先熱而後喫生冷或涼藥,多相激而成。 蓋陰陽二氣相搏。林人之僕,本發大熱,以涼藥下之, 熱太甚,欬逆四五日,竟至於服丁香、柿蔕,而後卻再 以小柴胡之屬解其餘熱,遂愈。

吐血

傷寒吐血,由諸陽受邪,熱初在表,應發汗而不發汗, 熱毒入深,結於五臟,內有瘀積,故吐血也。瘀血甚者, 抵當圓;輕者,桃仁承氣湯,兼服犀角地黃湯、三黃圓。 假令已下,脈數不解,今熱則消穀善饑,至六七日不 大便者,有瘀血也,扺當湯主之。

以上《陽明經脈證》治也。

《少陽經脈證治》

足少陽膽之經,起目外眥,絡於耳,遂分為四道,下缺 盆,循於脅,并正別脈六道上下,主經營百節,流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