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1 (1700-1725).djvu/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等,豈可拘以日數?仲景云:「日數雖多,但有表證而脈 浮者,猶宜發汗;日數雖少,若有裏證而脈沉者,即宜 下之」,正應隨脈以汗下之。

「傷寒」 固有始得病便變陽盛之證。須便下之。又有腠理寒。一二日便成少陰病者。須急溫之。

「又況六氣之邪,乘虛入經,自背得之,則入太陽,或入 少陰,緣少陰有伏脈在背,自面感之,則入陽明之類, 不必皆始於太陽。兼寒邪有首尾,止在一經,或間傳 一二經,不可以一理推,但據脈與外證治之,此活法 也。假令有人脈浮,頭項強痛,發熱而惡寒,每日如此, 不以日數多少,止是太陽經受之,其餘經絡皆倣此。」 大扺傷寒憑脈與外證,以汗下之,若過日多,脈尚大 浮數,按之不足者,尚責太陽也,可發汗而愈。若按之 實者,汗之必死,須下之而愈也。若始得病,脈細沉數, 外證或腹滿咽乾,或口燥舌乾而渴為正,責屬裏,可 下之而愈。若無此證,但發熱脈沉者,誤下必死,須行 麻黃附子甘草湯,麻黃細莘附子湯小發汗。此皆仲 景之確論也。

可汗

太陽表證者,惡寒是也。宜發汗。

春不可大發汗,以陽氣尚弱,不可亟奪,使陰氣勝於 時。天寒初解,榮衛腠理緩,可用小柴胡湯之類。 冬不可汗者,以陽氣伏藏,不可妄擾,不問傷寒中風, 以輕藥解利之。傷寒無汗者,只與桂枝麻黃各半湯。 傷風有汗,只與柴胡桂枝湯。或得少汗而解,或無汗 自解,病勢甚者,不拘此。

夏月天氣大熱,元府開,脈洪大,宜正發汗,但不可用 麻黃、桂枝熱性藥,須是桂枝麻黃湯加黃芩、石膏、知 母、升麻也。夏月有桂枝、麻黃證,不加黃芩輩服之,轉 助熱氣,便發黃斑出也。白虎湯雖可用,然治中暑與 汗後一解表藥耳。一白虎未能驅逐表邪,況夏月陰 氣在內,或患熱病而氣虛人妄投白虎,往往有成結 胸者,以白虎性寒,非治傷寒藥也。

凡發汗,欲令手足俱周,濈濈然一時許為佳,不欲如 水淋漓,服湯中病即止,不必盡劑。然發汗須如常覆 腰以上,厚衣覆腰以下,蓋腰以上,流漓而腰以下至 足心微潤,病終不解。凡發汗病證仍在者,三日內可 二三汗之,令腰腳周遍為度。

問:三陰有可汗者乎?答曰:陰病不當發汗,發汗即動 經,然太陰脈浮,少陰發熱,亦須微微取汗,但不正發 汗耳。大扺風寒中人,與榮衛俱薄而發熱,又未曾行 諸汗藥,雖無陽證,須少汗解逐之。王叔和云:「表中風 寒,入裏則不消。」故知初病脈沉細數,雖裏不消,本表 中風寒,須宜溫覆少汗而解。仲景太陰證脈浮可汗, 宜桂枝湯。「少陰病發熱脈沉,宜麻黃附子細莘湯。」「少 陰二三日,常見少陰證,無陽證者,宜麻黃附子甘草 湯」,微發汗,皆陰證表藥也。要知脈沉細數,病在裏,不 可發汗,此大略之言耳。脈應裏而發熱在表,宜以小 辛之藥,取微汗而溫散也。

不可汗

其人當汗。而衄血下血者。不可表也。

太陽病,脈浮而緊,發熱身無汗,自衄者愈不可汗,汗出必額上陷,脈緊急,直視不得瞬。又云: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不愈,宜桂枝湯。

壞病者。不可表也。

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也。當犯何逆,隨證治之。又云:「太陽病不解,傳入少陽者,脅下鞕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若已吐下發汗,柴胡證罷,此為壞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婦人經水適來者」,不可表也。

婦人病,經水適下,而發其汗,則鬱冒不知人,此為表裏俱虛,故令鬱冒也。

風溫者。不可表也。

「脈尺寸俱浮,頭疼身熱,常自汗,體重,其息必喘,其形不仁,嘿嘿但欲眠者,風溫證也」 ,復發其汗者死,宜萎蕤湯。

濕溫者不可表也。

兩脛逆冷。胸腹滿。頭目痛苦妄言。必多汗者,濕溫證也。不可發汗。發汗者名曰重暍。如此死者,醫殺之耳。宜桂附湯、白虎加蒼朮湯。

虛煩者。不可表也。

諸虛煩熱,與《傷寒》相似,然不惡寒,身不疼,故知非傷寒也,不可發汗,頭不痛,脈不緊,故知非裏實也,不可下,宜服竹葉湯。

病人腹間左右上下,有築觸動氣者,不可表也。

「動氣在左,不可發汗,發汗則頭眩,汗不止筋惕肉瞤,此為逆,難治。先服防風白朮牡蠣湯,汗止,次當服建中湯。」 動氣在右,不可發汗,發汗則衄而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