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1 (1700-1725).djvu/3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腰痛,肌熱目疼,鼻乾者,合病也。太陽初得病時,發其 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者, 併病也。三陽皆有合病,惟三陰無合病,不可不知也。」

兩感傷寒

「傷寒一日,頭疼口乾,煩滿而渴;二日腹滿身熱,不欲 食,讝語;三日耳聾,囊縮而厥,水漿不入,不知人,此名 兩感傷寒也。」兩感者,表裏俱病也。太陽與少陰為表 裏,陽明與太陰為表裏,少陽與厥陰為表裏,陰陽雙 傳,臟腑俱病,此為難治,六日而死矣。故一日太陽與 少陰俱病,則頭痛口乾,煩滿而渴;二日陽明與太陰 「俱病,則腹滿身熱,不欲食,讝語;三日少陽與厥陰俱 病,則耳聾、囊縮而厥。」仲景無治法,但云「兩感病俱作, 治有先後」,發表攻裏,本自不同。尋至第三卷中言「傷 寒下之後,復下利不止,身疼痛者,當急救裏,宜四逆 湯。復身體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宜桂枝湯。」遂 以意尋比倣效,治兩感有先後,宜先「救裏。若陽氣內 正,即可醫也。內才正,急當救表,蓋內尤為急,才溫內 則急,救表亦不可緩也。」

壞病

仲景云:「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 解者,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也,當知何逆,隨證治之。」又 云:「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鞕滿,乾嘔不能食, 往來寒熱,尚未吐下,其脈沉緊者,可與小柴胡湯。若 已吐下、發汗,小柴胡證罷,此為壞病,知犯何逆,以法 治之。」蓋為病中又感異氣,變為壞病。以時令寒暑燥 濕,風氣不節,脈息與少陽相異,證候與傷寒不同,明 當消息其由,以法治之。若脈尺寸俱盛,重感於寒,變 為溫瘧;陽脈浮滑,陰盛濡弱,更遇於風,變為風溫;陽 脈洪數,陰脈實大,更遇溫熱,變為溫毒,為病最重。陽 脈濡弱,陰脈弦緊,更遇溫氣,變為溫疫。脈證之變,方 治不同。仲景謂「溫病之脈,行在諸經」,不知何經之動, 隨其經而取之也。又有傷寒過經,再受熱邪,留畜臟 腑,病後多變,久而不差,陰陽無復綱紀,及傷寒解後, 虛羸少氣,皆名壞傷寒也。知母麻黃湯、鱉甲散、《黑奴 圓》,檢方與病證相參選用之。若傷寒解後,虛羸少氣, 氣逆吐者,竹葉石膏湯主之。

勞復食復

問:傷寒差後,發熱者何也?答曰:此名勞食復也。病新 差,血氣尚虛,津液未復,因勞動生熱,熱氣既還,復入 經絡,名曰勞復。仲景云:「傷寒差已後,更發熱,小柴胡 湯主之。」

脈浮者,以汗解,宜「柴胡桂枝湯。脈實者,以下解,宜大 柴胡湯。」

又「大病差後,勞復者,枳實梔子湯主之。」麥門冬湯、雄 鼠屎湯、七味蔥白湯皆可選用。

又《食復》者,大病新差,脾胃尚弱,穀氣未復,強食過多, 停積不化,因爾發熱,名曰「食復。」

大抵新病差,多因傷食便作痞,乾噫食臭,腹中雷鳴下利等證,可與生薑瀉心湯。

仲景於枳實梔子湯證云。若有宿食內。大黃如博。 子五六枚。服之愈。

陰陽易

病人身體重,少氣,陰腫入裏,腹內絞痛,熱上衝胸,頭 重不欲舉,眼中生花,婦人則裏急,腰胯連腹內痛,此 名「陰陽易」也。傷寒病新差,陰陽氣未和,因合房室,則 令人陰腫,入腹絞痛,婦人則裏急,腰胯連腹內痛,名 為「陰陽易」也。其男子病新差未平復,而婦人與之交 接得病,名曰《陽易》;其婦人病新差未平復,男子與之 交接,得病,名曰陰易。所以呼為《易》者,陰陽相感動,其 毒疫著於人,如換易然。其病狀,身體重,熱上衝胸,頭 重不能舉,眼中生花,四支拘急,小腹絞痛,手足拳,則 皆死。其亦有不即死者,病苦小腹裏急,熱上衝胸,頭 重不欲舉,百節解離,經脈緩弱,血氣虛,骨髓枯竭,便 恍恍翕翕,氣力轉小,著牀而不能搖動,起止仰人,或 引歲月方死。「燒裩散、豭鼠糞湯、竹皮湯、乾薑湯、青竹 茹湯、當歸白朮湯,可選用之。」

狐惑

病人默默欲眠,目不能閉,起居不安,其聲嗄,或咽乾, 此名狐惑傷寒也。狐惑與濕𧏾,皆蟲證,初得狀如傷 寒,或因傷寒變成其疾,其候默默欲眠,目不能閉,起 居不安。蟲蝕其喉為惑,其聲嗄。蟲食下部為狐,其咽 乾、狐惑之病,並惡飲食,面目乍赤乍白乍黑,是其證 也。大抵傷寒病,腹內熱,入食少,腸胃空虛,三蟲行作 求食,蝕人五臟及下部,為𧏾病。其候齒無色,舌上盡 白,甚者脣黑有瘡,四支沉重,忽忽喜眠,蟲蝕其肛,爛 見五臟則死。當數看其上下脣,上脣有瘡,蟲食其臟 也;下脣有瘡,蟲食其肛也。殺人甚急,多因下利而得。 治𧏾,桃仁湯、黃連犀角湯、雄黃銳散主之。 少陰證,口燥咽乾者,急下之。病人默默欲眠,目不能 閉,起居不安,其聲嗄,或咽乾者,當作「狐惑」治之。

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