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1 (1700-1725).djvu/5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手足為之厥。《經》曰:手足厥冷,脈乍緊,邪結在胸中,心 中滿而煩,饑不能食,病在胸中,當吐之者是矣。厥為 陰之盛也。若更加之惡寒而踡者,陰氣之極也,則難 可治。《經》曰:「少陰病。惡寒。身踡而利。手足厥冷者。不治。」 是厥冷之逆者。神丹其能生乎。

鄭聲

《傷寒》鄭聲為邪音也。孔子曰:「惡鄭聲之亂雅樂也。」又 曰:「放鄭聲遠。」人鄭聲淫。人,殆是謂鄭聲為不正 之音也。傷寒鄭聲者,則其聲如鄭衛之音,轉不正也。 《經》曰:「虛則鄭聲。」今汗後或病久人聲轉者是也。以此 為虛,從可知矣。又鄭聲者,重語也,正為聲轉也。若聲 重而轉其本音者,亦是矣。昧者殊不知此,妄以重為 重疊之語,與讝語混而莫辨,遂止以身熱脈數、煩渴、 便難而多言者為讝語;以身「涼、脈小、自利、不渴而多 言者為鄭聲」,如此則有失仲景之本意。兼鄭聲淫,則 語以正之,則鄭聲不為重疊,正為不正也。況仲景之 書,三百九十餘證,曲盡傷寒形候,未有脫落而不言 者。若是鄭聲為多言,則於三陰門中亦須條見,所以 鄭聲別無證治者,是不與讝語為類也。雖曰虛矣,止 為正氣虛而不全。故使轉聲而不正也。明者鑒此。幸 詳究之。

讝語

《傷寒》讝語,何以明之?讝者,謂呢喃而語者也。又作讝, 謂妄有所見而言也。此皆真氣昏亂,神識不清之所 致。夫心藏神而主火,病則熱氣歸焉。傷寒胃中熱盛, 上乘於心,心為熱冒,則神昏亂而語言多出,識昏不 知所以然,遂言無次,而成讝妄之語。輕者睡中呢喃, 重者不睡亦語言差繆。有讝語者,有獨語者,有狂語 者,有語言不休者,,有言亂者,此數者,見其熱之輕重 也。語與獨語,雖間有妄錯之語,若與人言有次,是 熱未至於極者也。《經》曰:「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則 不識人,是病獨語未為劇也。狂語者,熱甚者也,由神 昏而無所見,覺,甚則至於喊叫而言語者也,言語不 休,又其甚也。至於亂語者,謂妄言罵詈善惡不避親 疎,為神明已亂也。《經》曰:諸逆發汗,微者難差,劇者言 亂,是難可復制也。讝語之由,又自不同,皆當明辨之。 有被火劫而致者;有汗出而致者;有下利而致者;有 下血而致者;有燥屎在胃而致者;有三陽合病而致 者;有過經而致者;有亡陽而致者。《經》曰:火熱入胃中, 水竭躁煩,必發讝語。又「腹滿微喘,口乾咽爛,或不大 便,久則讝語,是因被火劫而致也。汗出讝語,此為風 也,須下之,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語言必亂,以表 虛裡實故也,是汗出而致者也。「下利讝語者,有燥屎 也,小承氣湯主之」,是下利而致者也。下血讝語者,此 為熱入血室,當剌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是下血而致 者也。讝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 枚也,是燥屎在胃而致者也。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 不仁而面垢,讝語遺尿,是三陽合病而致者也。過經 讝語者,熱也,當以湯下之,是過經而致者也。發汗多, 亡陽讝語者,不可下,與柴胡湯、桂枝湯和其榮衛,是 以有通津液後自愈,是亡陽而致者也。諸如此者,脈 短則死,脈自和則愈。又身微熱,脈浮大者生,逆冷脈 細沉,不過一日死。實則讝語,氣收斂在內而實者,本 病也。或氣上逆而喘滿,或氣下奪而自利者,皆為逆 也。經曰:「直視、讝語,喘滿者死,下利者亦死。」謂其正氣 脫絕也。能知虛實之診,能識從逆之要,治病療病,則 不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