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1 (1700-1725).djvu/6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陽明證》

陽明證,身熱目疼,鼻乾,不得臥,不惡風寒而自汗,或 惡熱,脈尺寸俱長,白虎湯主之。

陽明禁忌

不當發汗,不當利小便。若發汗利小便,竭其津液,則 生畜血證也。唯當益津液為上,以其火就燥也。益津 液者,連鬚蔥白湯是也。汗多亡陽,下多亡陰,小便重 利之走氣,三者之變雖異,而亡津液則一也。

《論汗下》

汗多亡陽汗者,本所以助陽也。若陽受陰邪,寒結無 形,須當發去陰邪,以復陽氣,所謂益陽而除風寒也。 若陰邪已去,而復汗之,反傷陽也。《經》曰:「重陽必陰」,故 陽去自亡。汗多亡陽,此之謂也。

下多亡陰:下者本所以助陰也。若陰受陽邪,熱結有 形,須當除去其敗壞者,以致新陰,此所謂益陰而除 火熱也。若陽邪已去,而復下之,反亡陰也。《經》曰:重陰 必陽,故陰氣自亡。下多亡陰,此之謂也。

汗無太早,非預早之早,乃早晚之早也。謂當日午以 前,為陽之分,當發其汗;午後陰之分也,不當發汗。故 曰:「汗無太早」,汗不厭早,是為善攻。

下無太晚,非待久之晚,乃當日巳後為陰之分也。下 之謂當巳前為陽之分也。故曰:「下無太晚」,下不厭晚, 是為善守。汗不亡陰,以其汗多,陽亦隨陰而走;下本 瀉陽,以其下多,陰亦隨陽而走,故曰:「汗多亡陽,下多 亡陰」也。若犯發汗,多畜血上焦,為衄;若犯利小便,多 畜血下焦,為發狂,其人如狂也。

《論諸白虎湯》

「《傷寒》脈尺寸俱長,自汗大出,身表如冰石,至脈傳入 於裡,細而小,其人動作如故」,此陽明傳入少陰,戊合 癸,即夫傳婦也,白虎加桂枝湯主之。然脈雖細小,亦 當以遲疾別之。此證脈疾而非遲,故用此法。

煩躁

煩者氣也。躁者血也。氣主肺,血主腎,故梔子豉湯用 梔子以治肺煩,用香豉以治腎躁。煩躁者,懊憹不得 眠也。少氣虛滿者,加甘草。如若嘔噦者,加生薑、橘皮。 下後腹滿而煩者,梔子厚朴枳實湯。下後身熱微煩 者,梔子甘草乾薑湯。

火入於肺,煩也;火入於腎,躁也。煩躁俱在上者,腎子 通於肺母也。「髮潤如油,喘而不休」,總言肺絕。鼻者,肺 之外候。肺氣通於鼻,鼻中氣出粗大,是肺也。髮者血 之餘,腎氣主之。髮潤如油,火迫腎水至高之分,是水 將絕也。仲景以髮潤喘大為肺絕,兼其腎而言之,髮 在高巔之上,雖屬腎,肺為五臟之至高,故言肺絕兼 腎也。大抵肺腎相通,肺既已絕,則腎不言而知其絕 矣。或曰:煩者心為之煩,躁者心為之躁。何煩為肺,躁 為腎耶?夫心者,君火也,與邪熱相接,上下通熱,金以 之而燥,水以之而虧,獨存者火爾,故肺腎與心合而 為煩躁焉。此煩雖肺,躁雖腎,其實心火為之也。若有 宿食而煩躁者,梔子大黃湯主之。

讝妄

問:「邪入陽明,為讝語妄言錯失,此果陽明乎?」答曰:「足 陽明者,胃也,豈有其言哉?傷寒始自皮毛入,是從肺 中來,肺主聲,入於心則為言。胃即戊也,戊為火化,下 從腎肝。」

傷寒雜證發熱相似

《傷寒》表證,發熱惡寒而渴,與下證同,但頭痛身熱,目 疼鼻乾,不得臥,白虎湯主之,乃陽明經病也。正陽陽 明氣病,脈大,先無形也。雜病裡證,發熱惡熱而渴,但 目赤者,臟病也。手太陰肺不足,不能管領陽氣也。宜 以枸杞、生地黃、熟地黃之類主之。脈洪大,甚則嘔血, 先有形也。

狂言讝語鄭聲

「狂言」者,大開目與人語,語所未嘗見之事,即為「狂言」 也。「讝語」者,合目自言,言所日用常見常行之事,即為 「讝語」也。「鄭聲」者,聲戰無力,不相接續,造字出於喉中, 即鄭聲也。

陽證發斑

有下之早而發者,有失下而發者,有胃熱胃爛而發 者。然得之雖殊,大抵皆戊助手少陰心火,入於手太 陰肺也。故紅點如斑,生於皮毛之間耳。白虎瀉心湯、 調胃承氣湯,從所當而用之,及當以肺脈別也。

傷寒有九經

傷寒之經凡九,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是為 六也。有太陽陽明,有少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是為三 也。非九而何?陽明者,太陽少陽俱入於胃,故曰「正陽 陽明也。」前三經者,陽明自病,不入於裡者,謂之在經, 不為正陽陽明矣。

三陽從中治

「太陽陽明,大承氣湯;少陽陽明,小承氣湯;正陽陽明, 調胃承氣湯。以汗證言之,以少陽居其中」,謂太陽證 為表當汗,陽明證為裡當下,少陽居其中,故不從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