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1 (1700-1725).djvu/8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便黑,此有畜血者;或潮熱不解,脈沉數,大便難者,悉 皆可下之也。」大抵一切下證,要知舌乾,口中燥渴,大 便不通,及脈沉實、沉數、沉疾、沉滑有力者,方可下之。 再以手按臍腹胸脅,硬滿而痛,手不可近者,急下之 無疑也。如下不盡,亦宜再下之。若下後腹中虛軟,脈 無力者,此為虛也,以參胡三白湯加當歸身和之。若 下後發熱潮熱,往來寒熱不解者,宜小柴胡加減和 之。若煩熱不得眠者,溫膽湯加竹葉石膏主之。如下 後利不止,或身體疼痛,脈無力者,又當溫補之,此家 傳之活法也。

不可下

脈沉有表證者,不可下及惡風惡寒者,或頭項腰背 強痛拘急者,或手足逆冷不溫者,或尺脈弱者,或六 脈虛細者,或嘔吐者,或腹中時滿時減者,或不轉屎 氣者,或腹脹可揉可按者,或臍之左右有動氣者,或 腹如雷鳴者,或陽明而冷赤色者,或咽中閉塞者,或 血虛氣虛者,或內傷勞役者,或陰虛勞倦者,或經水 「適來適斷者,或胎前崩漏者,或小便清白者,或夾陰 面赤者,或心下硬者,或脈雖大而無力者,悉皆不可 下之也。」

可吐

凡病在膈上者;及脈大胸滿多痰者;或食在胃口脈 滑者;或胸滿鬱鬱微煩者;或胸中懊憹者;或胸中鬱 鬱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涎沫者;或下利日數 行,寸口脈滑者,吐之利自止也;或病人手足厥冷,脈 乍結,以寒氣在胸中,則心下滿而煩,欲食不能食者; 或傷寒三四日,邪在胸中者;寸口脈沉伏,或浮滑,有 痰者。或喉中有痰聲者。或乾霍亂心腹刺痛欲死者, 或中風寒痰涎壅塞者。悉皆可吐。正所謂在上者。因 而越之也。

不可吐

凡病人元氣羸,及老弱血氣兩虛,或房勞陰虛,或勞 倦內傷,或婦人胎產崩漏,或脈虛細無力,或經水適 來適斷者,悉皆不可吐之也。

可溫

凡中寒者,及直中陰經者;或無熱惡寒者;或口出涎 沫者;或脈虛細無力者;或脈沉遲者;或腹痛泄瀉者; 或「戰慄踡臥,面如刀割者;或四肢逆冷者;或膈上有 寒,乾嘔者;或嘔吐不止者;或面戴陽者;或夾陰中寒, 面脣青者;或下後利不止,清穀不化,脈弱者;或陰證 舌卷囊縮,手足厥冷者;或胃寒欬逆者;或清穀瀉利」 不止者。其要在乎脈來沉細沉遲。或伏絕者。悉皆當 溫之無疑矣。

不可溫

凡口燥咽乾及舌燥而渴者,或身熱小便赤者,或揭 去衣被,揚手擲足者,或喜飲冷者,或大便實者,或身 發斑黃狂亂者,或妄語潮熱者,或面赤大便實,煩躁 讝語者,或身熱脈來有力者,或小水短赤者,要在知 其脈來,沉實、沉數、沉滑、洪大有力者,悉皆不可溫之 也。

用藥寒溫相得

「『夫發表之藥用溫,攻裏之藥用寒,溫裏之藥用熱者, 各有所宜也。蓋表既有邪,則為陽虛陰盛,溫之乃以 助陽,陽有助則陽長,而陰邪所由以消,故用辛甘發 散之,以為陽也。此指表藥用溫者而言之也。裏既有 邪,則為陰虛陽盛,寒之乃以助陰而抑陽,陽受其抑 則微,而真陰所由以長,故用酸苦湧泄之,以為陰也』。 此指裏藥用寒者而言之也。至於陰經直受寒邪,則 為臟病,主陽不足而陰有餘,故用辛熱之劑以溫之, 所以助陽而抑陰也,則陰消陽長」,此則指言溫裏之 藥亦明矣。若表有邪而不汗之,其邪何從而解?裏有 邪而不下之,其邪何從而出?臟有邪而不溫之,其寒 何從而除?以此三者,故用藥有溫涼「寒熱之別。其於 熱藥寒服,寒藥熱服,中和之劑,溫而服之。此則寒因 熱用,熱因寒用,不寒不熱,溫而用之」之義也。且藥之 相得也,如麻黃得桂枝則能發汗;蘇葉得蔥白、豆豉 亦能發汗;芍藥得桂枝則能止汗;黃芪得白朮則能 止虛汗;防風得羌活則治諸風;蒼朮得羌活則止身 痛;柴胡得黃芩則寒;附子得乾薑則熱。羌活得川芎 止頭疼;川芎得天麻止頭眩;乾葛得天花粉則止渴; 石膏得知母亦止渴。香薷得扁豆則消暑;黃芩得連 𧄍則消毒。桑皮得蘇子則定喘;杏仁得五味則止嗽。 丁香得柿蔕、乾薑則止呃;乾薑得半夏則止嘔。半夏 得薑汁則回痰。貝母得䒷蔞則開結痰;竹瀝得薑汁 則行經絡。桔梗得升麻,則開提氣血。枳實得黃連,則 消心下痞。枳殼得桔梗,能使胸中寬。知蘗得山梔,則 降火。豆豉得山梔,治懊憹。神砂得棗肉,安神。白朮得 黃芩,則安胎。陳皮得白朮,則補脾。人參得麥冬、五味 則生脈。蒼朮得香附,開鬱結。厚朴得腹皮,開膨脹。草 果得山樝,消肉積。神麯得麥芽,能消食。烏梅得乾葛 則消酒;砂仁得枳殼則寬中;木香得薑汁則散氣;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