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2 (1700-1725).djvu/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四證皆具,三焦俱傷,宜大承氣湯;但見痞、燥實三證, 邪在中焦,宜調胃承氣湯,不用枳朴,恐傷上焦之氣 也;但見痞實二證,邪「在上焦,宜小承氣湯。不用芒硝, 恐傷下焦之血也。小腹急,大便黑,小便不利,如狂喜 忘,畜血證也,宜桃仁承氣湯。傳至三陰,四肢厥冷,腹 痛吐瀉,口吐冷涎,畏寒戰慄,面如刀割,引衣踡臥,脈 見遲軟,急宜溫之,輕者理中湯,重者四逆湯。」或初病 起不發熱,便見寒證者,名為直中陰經,亦以二湯主 之。以上各經治法。一見表證。即與汗之。一見裏證。即 與下之。一見虛寒。即與溫補。但當以脈證為據。不可 以日數為拘也。

可汗

頭痛項強,肢節腰背俱強,身疼拘急,惡寒發熱,無汗, 脈浮數或浮緊,皆可汗。若汗後不解,仍發熱脈浮,須 再汗之。

不可汗

無表證者不可汗。脈沉不可汗。尺脈遲不可汗。脈微 弱者,雖惡寒不可汗。咽中閉塞者不可汗。諸動氣者 不可汗。淋家不可汗。亡血虛家不可汗。厥者不可汗。 汗家不可重汗。太陽與少陽併病,頭項強痛,或眩冒 心下痞,不可汗。脈弦細,頭痛而熱,屬少陽,不可汗。

可吐

病在膈上者可吐。汗下後。虛煩懊憹者可吐。

不可吐

脈虛者。不可吐。厥逆者。不可吐。膈上寒。乾嘔者。宜溫 不宜吐。

可下

汗後不解,邪傳胃腑,可下。潮熱腹痛,脈實者,可下。陽 明多汗,讝語有燥糞,可下。潮熱手足腋下汗出,讝語 者,可下。吐後腹滿者,可下。凡臍腹硬,或痛不可按者, 可下。下後不解,臍腹硬痛者,可再下。結胸脈不浮,可 下。少陰病,下利清水,色青者,心下必痛,口乾者,可下。 太陽證熱結膀胱,小便不利,小腹急結,其人如狂者, 畜血也,可下。陽明證,其人喜忘,大便黑,必有瘀血,可 下。陽明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必發黃,可下。

不可下

表未解者,不可下。腹脹可按而減者,不可下。諸虛者, 不可下。陽微者,不可下。咽中閉塞者,不可下。諸動氣 者,不可下。脈弱者,不可下。脈浮大者,不可下。小便清 白者,不可下。陽明病,面赤,心下,雖鞕滿,不可下。

用火法

以火燒地,布桃葉柏葉亦可。設席置病人於上,即汗 出。或酢炒香附,熱熨胸背即汗。或置火於床下,或艾 灸。

用水法

傷寒思飲水為欲愈,若不與則不愈。若恣飲則水停, 宜以新汲水少與之,待再思再與。熱甚者,以青布浸 新汲水中,置病人胸前,熱則易之。甚者置病人於水 中,或浸手足,或漱口。若表未解,及陰證似陽者,忌之。

發熱

翕翕而熱者,表也,羌活沖和湯。蒸蒸而熱者,裏也。輕 者大柴胡湯,重者承氣湯。半表半裏者,表裏俱熱,而 輕於純在裏也,小柴胡湯。至於三陰發熱,則有腹痛、 肢冷、脈沉、下利為異。四逆湯。潮熱屬陽明,一日一發, 日晡而作,陽明內實也。大便鞕者,承氣湯;表未罷者, 小柴胡湯。煩熱兼渴者,竹葉石膏湯;心煩不眠,酸棗 「仁湯。煩而心悸,小建中湯。煩而悶者,梔子豉湯。熱者, 白虎湯。寒者,附子湯。」

惡寒

不見風,亦惡寒,身雖熱,不欲去衣被也。發熱惡寒者, 陽也,羌活沖和湯。無熱惡寒者,陰也,理中湯。下證悉 具。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先解表而後攻裏。下後不解, 發熱而渴,惡寒,白虎湯。惡寒而嘔,心下痞者,五苓散。 汗後惡寒,虛也,芍藥附子甘草湯。背惡寒,表未解也, 葛根湯。背惡寒而潮熱,柴胡加桂湯。口渴心煩,背微 惡寒,白虎加人參湯。背惡寒,潮熱腹痛,小承氣湯。少 陰病,口中和,背惡寒,附子湯。汗後不解,反背惡寒者, 虛也,芍藥甘草附子湯。

惡風

見風則惡密,室中則無所惡也。太陽惡風,無汗而喘, 麻黃湯;有汗,桂枝湯。吐下後不解,表裏俱熱,時時惡 風,燥渴而煩,白虎加人參湯。汗多亡陽惡風者,桂附 湯。

自汗

惡風寒者,桂枝湯。惡寒自汗,表虛也,小建中湯或黃 芪建中湯。自汗不惡風寒,表證罷,裏證實也,承氣湯。 汗多小便利,必津液竭,大便雖鞕,不可攻,宜蜜導,用 蜜於銅器中微火煎,稍凝攪之,勿令焦,內皂角末少 許和之,乘熱捻作棗子樣,冷納穀道中,欲大便,急去 之。自汗而渴,小便難,五苓散。汗多不止曰亡陽,桂枝 附子湯。外用白朮、藁本、川芎、白芷各一兩,牡蠣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