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1 (1700-1725).djvu/4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則苗槁矣。即此陽殺之謂。治者滋陰「以制陽。庸醫反 說清涼傷胃,飲食何進?當補起胃氣,吃得飲食,痘自 起長。」此說易足惑人,殺人不淺。豈知飲食不進,正以 滿腹皆邪氣,如何進得飲食?誠能于大熱之證,投以 清解之藥,如亢旱而得陰雨,邪散胃清,飲食自進,膿 自起長。又說發表太虛,痘何以成就?豈知毒在皮內, 熬煎陰血,若大開門戶,邪散氣暢,豈不妙哉?若專以 補胃,豈知邪盛用補,正氣未復,而邪氣愈盛,如火上 添油。況補土太實,土能尅水,水盡血枯者死。此非虛 談,皆出自《內經》推理而來。自出《痘疹辨》一書,屢施屢 驗。且看痘只在三日間,血尚未虧,如遇大毒,大清解 之藥,時時屢進不斷,必食進心安,藥漸漸減少,必至 痘成「白膿,根下只有一線紅者,藥方止。若怠緩過四 五日,到那血枯水乾時候,發癢變黑,歸腎田,地仙丹 難救。故治痘者早治多服藥,此上策也。飲藥又不可 大碗,一進,恐吐傷胃,須細細陸續服,如細雨之潤苗。 或一服不效,則杯水之意,必至再三見效方緩。」若疹 證加沙加斑,皆屬陽證,皆以清解為主,切不可用參。 《近說》有南北不仝。然陰陽無二理。陽證定然不可生 陽。陰證定然不可生陰。

一如色白頂陷,腹脹煩躁,身不大熱,便白不赤,口氣 涼,不進飲食及嘔噦,此不及之證,乃心經之元陽不 足也,即《經》曰:「孤陰不生」之意。治者專以助陽為主,切 不可用清解。

《金劉完素六書》

《涼膈散論》

小兒疹痘未出,誤以熱藥發汗,致使陽熱轉甚,則重 密出不快,多致黑陷而死,因以世俗多斑疹,不敢服 藥,以誤小兒,諸病多矣。亦不知古人所留涼瀉之藥, 通治風驚積熱,傷寒熱病,縱誤是斑瘡,亦使熱勢稍 退而稀少出快,早得痊安也。若用此最為妙也。 《閻孝忠集小兒方論》,未達錢氏本意,不明造化之理, 反妄言疹病黑陷為寒。及曰:凡斑疹始終不可服涼 瀉之藥,後人因之,反致熱甚,黑陷而死者,不可勝計 也。閻公豈不詳自所編《錢氏方》,治斑疹黑陷,用牛李 膏及百祥丸,凡寒藥下之而多得痊愈者,一不救則 必死。然則痘疹之為熱病,豈不明哉!況《經》曰:「諸痛癢 瘡瘍,皆屬於心。」及夫斑瘡黑陷,無不腹滿喘喝。嘆聲而 小便赤澀不通。豈不是熱極乎。況痘疹本因熱而生。 病勢轉甚。豈能反為寒者耶。

《斑疹論》

斑疹之病,其狀各異。瘡發焮腫於外,屬「少陽三焦相 火,謂之斑;小紅隱行於皮膚之中不出者,屬少陰君 火也,謂之疹。凡顯斑證,若自吐瀉者,慎勿亂治則多 吉」,謂邪氣上下皆出也。大凡瘡疹首尾皆不可下,恐 妄動而生變,此謂少陽通表裡,宜和之也。當先安其 裡以解毒,次微發之。安裡解毒者,謂能安和五臟,防 風湯是也。如大便不祕,須微發之。微發之藥,錢氏方 甚多,宜選用之。如大便過祕,宜微利之,當歸丸、棗變 百祥丸是也。初知是斑疹,若便發之,令斑併出,小兒 難禁,是使別生他證也。首尾不可下者,首曰上焦,尾 曰下焦。若已吐利,尤不可下也,便宜安裡藥三五服。 如能食,大便祕,內實者,宜微疏利之。若內虛而利者, 宜安裡藥三五服,末後一服,調微發之藥服之。大抵 用安裡之藥多,發表之藥少,祕則微疏之,邪氣不併 出,能作番次,使小兒易禁也。身溫者順,身涼者逆,二 者宜服防風湯以和之。若大便實祕,能飲食而內實, 宜當歸丸微利之。

《五臟病各有所見證》

熱則從心,寒則從腎,嗽而氣上則從肺,風從肝,瀉從 脾。假令潟見嗽而氣上,脾肺病也,瀉白益黃散,合而 服之。又宜黃芩厚朴湯、白朮厚朴湯。謂脾苦濕,肺苦 燥,氣則上逆也。其證先瀉,又兼面色黃,腸鳴呦呦者 是也。如見渴熱多者,當服厚朴湯。不渴熱少者,當服 白朮厚朴湯。其他五臟若有兼證,皆如此類。

《四時經移用藥》

「假令春分前風寒也,宜用地黃、羌活、防風,或地黃丸, 及瀉青相間服之。春分後風熱也,宜用羌活、防風、黃 芩或瀉青丸,用導赤散下之。」「立夏之後熱也,用三黃 丸、導赤散。」夏至後濕熱也,宜導赤瀉黃散合而服之, 或黃芩、甘草、白朮、茯苓之類,為勝濕之藥。「立秋後宜 用益黃散」、瀉白散、陳皮、厚朴、人參、木香之類。秋分後 用瀉白散,立冬之後地黃丸主之,謂腎不受瀉也。大 凡小兒斑疹已發,有瘡有聲音者,乃形病氣不病也; 無瘡無聲音者,乃氣病形不病也。有瘡而無聲音者, 是形氣俱病也。後一證當清利肺氣,八風湯或涼膈 散、大黃硭硝亦可,或如聖湯加大黃,或八味羌活湯 加大黃。此是春時發斑,謂之曰風斑耳。瘡疹者,《內經》 云:「痛癢瘡瘍,皆屬心火。」斑子者,是相火行命,三焦真 陽氣之所作也。若氣入肺變膿疱,入肝為水疱,自病 為斑。心乃君火,入于皮作癮疹,為肺主皮毛,心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