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74 (1700-1725).djvu/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理會歷觀諸經,可謂「漏洩太過,自是學者不得入頭處,如蚊子咬餓牛」 ,非經之罪也。

「山川之形,不外方圓曲直;山川之勢,不外遠近高低;山川之體,不外水泉土石;山川之變,不外閤闢往來;山川之情,不外生剋制化。探其賾,雖萬變莫窮;握其機,殆一笑可破。」 古人千言萬語,皆為未悟者設法,若從頭腦上見得,即所稱「方便法」 ,亦屬贅辭。卜子言卦例之非,亦是為偏執《羅經》者立論耳。今之論地者,不顧龍穴之有無,輒以《羅經》排格,某龍向某穴,必定某向某向要合某水合則是,否則非。如此則三尺童子亦可按圖為之。不知造化無全功。譬如吾人之生,五星偏枯,古人用之以改神功,奪天命者在此。今人用之以至覆絕敗亡者亦在此,不可不辨。

「術之所得者淺,精之所入者深。」 凡學到至處,皆不可雜以俗務。學者必須謝去塵勞,寄跡名山,憑凌風景,笑傲煙霞,靜觀身世之浮沉,默察陰陽之變化,如此則法從道轉,神逐機流,微妙元通,不可思議,區區形跡,夫復何言。

日月飛流,星辰錯落,雷霆震驚,而人不以為恠者,習於見也。奇形異格,平素不曾經歷,一旦見之,鮮不疑懼。龍有龍格,穴有穴格。龍格者,如「金牛轉車」 ,「飛燕帶遊絲」 之類。穴格者,如《天清穴》,「騎龍斬關」 ,仰高憑高之類。他如天完地縮、天脆天潛,種種等格,皆不可不覓,以資見聞。而世不知星,焉知格?不知格,焉知龍?不知「龍,焉知穴?」 造詣之後先,眼力之淺深,實取驗於此。學者先從龍穴以探其機,後從諸家以核其博,斯可謂天下之全術矣。

昔有僧看《西廂》,官人見而呵之曰:「伱若曉得一部《西廂》重在那一句,我便饒伱。」 僧對曰:「只重在臨去秋波那一轉一句。」 此言深中肯綮地理千言萬語,門例雖多,有情無情,亦難辨認。有身在千里,思憶不忘而有情者;有連袂同床,面合心離而無情者。山川性情,大率相似。人能透得此關,方不被他瞞過。

附道法雙譚敘

「祖道」 之說者,往往是主宰,而以法為幻,其弊卒成理障,而搖於禍福成敗之數;「祖法」 之說者,往往神作用,而以道為迂,其弊至欲以人力奪天工,而適戕山川之真性情,其偏而用之者過也。由斯以譚,地理之難有六:不可無資,不可無目,不可無師,不可無考驗,不可不圓通,不可不合法。諳此數者,而後論大成,否則縱有所得,終臆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