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88 (1700-1725).djvu/1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矣。計所獲不啻千金,姥年已六十餘,願計二十年衣 食之用以自贖。當就近別居,晨昏不廢溫凊,於姥亦 無所苦。」姥度其志堅,乃許之。因以給姥之餘金,於北 隅稅一隙院,乃與生沐浴更衣,先以湯粥通其腸,次 以酥乳潤其臟。旬餘,方薦水陸之饌,巾履皆取珍異 者。未數月,肌膚豐腴,卒歲平愈如初。娃謂生曰:「體已 康矣,曩昔之業,可溫習乎?」生思之曰:「十得二三耳。」娃 命車出游,生騎而從。至書肆,令生自擇取,計費百金, 盡載以歸。因令生專氣務學,俾夜作晝,孜孜矻矻。娃 常隅坐,宵分乃寐。伺其疲倦,即勸綴詩賦,二歲而業 大就。生謂娃曰:「可策名矣。」娃曰:「未也。更令精熟一年。」 曰:「可矣。」于是遂一上,登甲科,聲振禮闈。雖前輩見其 文,罔不斂衽敬羨,願友之而不可得。娃曰:「未也。秀才 幸擢一第,便自謂致身青雲。子行穢跡鄙,不侔他士。 當礱淬利器,以求再捷,方可連轡群英耳。」生由是益 自勤苦,聲價彌甚。其年遇大比,詔徵四方之雋,生應 直言極諫科,策名第一,授成都參軍。將之官,娃謂生 曰:「某今日始不相負矣,願以殘年,歸養老姥。君當結 媛鼎族,以奉蒸嘗。中外婚媾,無自黷也。勉思自愛,某 從此去矣。」生泣曰:「子若棄我,當自剄以就死。」娃固辭 不從。生勸請彌懇。娃曰:「送子涉江,至于劍門,當令我 回。」生許諾。月餘,至劍門。未及發而除書至。生父繇常 州詔入,拜成都尹,兼劍南採訪使。浹辰父到,生因投 刺,謁于郵亭。父不敢認,見其祖父官諱,方大驚,命登 階,撫背慟哭,遂為父子如初。因訪其由,具陳本末,大 奇之,詰娃安在,曰:「送某至此,當令復還。」父曰:「不可。」翌 日,命駕與生先之成都,留娃于劍安別館。明日,命媒 氏備六禮以迎焉。娃既歸,歲時伏臘,婦道甚修,治家 嚴整,極為親所眷。後數歲,生父母偕歿,持孝甚至,感 靈芝、白燕之異,終制。累遷清顯之任,十年間至數郡。 娃封汧國夫人,有四子,皆為大官。其卑者猶為太原 尹。唐人白行簡作《李娃傳》。

關盼盼

按《全唐詩話》:「樂天有《和燕子樓》詩,其序云:『徐州張尚 書,亦有愛妓盼盼,善歌舞,雅多風態。為校書郎時,遊 淮泗間。張尚書宴予,酒酣,出盼盼以佐歡。予因贈詩 落句云:『醉嬌勝不得,風嫋牡丹花』。一歡而去。爾後絕 不復知,茲一紀矣。昨日司勳員外郎張仲素繪之訪 余,因吟詩,有《燕子樓》詩三首,辭甚婉麗。詰其由,乃盼』」 盼所作也。繪之從事武寧軍累年,頗知盼盼始末,云: 「張尚書既歿,彭城有張氏舊第,中有小樓名燕子,盼 盼念舊,愛而不嫁,居是樓十餘年,于今尚在。」盼盼詩 云:「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相思一夜情 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長。」又云:「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 樓人思悄然。自埋劍履歌塵散,紅袖香銷一十年。」又 云:「適看鴻鴈岳陽迴,又睹元禽逼社來。瑤瑟玉簫無 意緒,任從蛛網任從灰。」余獨愛其新作,乃和之云:「滿 窗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臥床。燕子樓中寒月夜, 秋來祇為一人長。」「鈿帶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著即潸 然。」「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十二年。」又:「今春有客 洛陽迴,曾到尚書墓上來。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 粉不成灰。」又贈之絕句:「黃金不惜買蛾眉,揀得如花 四五枝。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後仲素 以余詩示盼,盼乃反覆讀之,泣曰:「自公薨背,妾非不 能死。恐百載之後,以我公重色,有從死之妾,是玷我 公清範也,所以偷生耳。」乃和白公詩云:「自守空樓斂 恨眉,形同春後牡丹枝。舍人不會人深意,訝道泉臺 不去隨。」盼盼得詩後怏怏旬日,不食而卒。但吟云:「兒 童不識沖天物,謾把青泥汙雪毫。」出《長慶集》。

薛濤

按《稿簡贅筆》:「蜀妓薛濤,字洪度,本長安良家子。父鄭 因官寓蜀,濤八九歲知聲律,其父一日坐庭中,指井 梧示之曰:『庭中一枯梧,挺幹入雲中』。令濤續之,應聲 曰:『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父愀然久之。父卒,母孀 居。韋皋鎮蜀,召令侍酒賦詩,因入樂籍。濤暮年屏居 浣花溪,著女冠服,有詩五百首。」

按《蜀牋譜》:薛濤僑止百花潭,躬撰深紅小彩牋,裁書 供吟,酬獻賢傑,時謂之「雪濤牋。」晚歲居碧雞坊刱吟 詩樓,偃息于上。後段文昌再鎮蜀,濤卒,文昌為撰墓 誌。

劉採春

按:《全唐詩》小傳:「劉採春,越州妓也。」

按雲溪友議安人。元相國應制科之選,歷天祿畿尉, 則聞西蜀樂籍有薛濤者,能篇詠,饒詞辯,常悄悒于 懷抱也。及為監察,求使劍門,以御史推鞫,難得見焉。 及就除拾遺,府公嚴司空綬知微之之欲,每遣薛氏 往焉。臨途訣別,不敢挈行。洎登翰林,以詩寄曰:「錦江 滑膩峨嵋秀,化出文君與薛濤。言語巧偷鸚鵡話,文 章分得鳳凰毛。紛紛詞客皆停筆,箇箇君侯欲夢刀。 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元公既在中書, 論與裴晉公度子弟撰《及第議》,出同州,乃廉問浙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