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4 (1700-1725).djvu/5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變幻神妙。殊勝非一。明公慨然勸化。「雲間善信。」此盛 事也。所為道法。不及寒暄。

《答張觀察論佛老書》
前人

明公以佛老下問及不佞云:「考亭翁之論佛老,謂異 端虛無寂滅之教,其高過于《大學》而無實。佛老之理, 果虛無邪,果寂滅邪,果無實邪?而又謂之高過于《大 學》。大學之道,有體有用,佛老既謂之無實矣,安得過 於大學?吾子在法門久,其為我著論明之。」不佞夙承 公知,又慨二氏之理之不明於天下,使天下人不知 而造謗,陷其身於大罪。故退而以書奏。《孟氏》有言:予 豈好辨哉?予不得已也。孔子之時,佛教未入於中國, 而孔子似已知之,故推尊西方有聖人焉。孔子蓋與 老氏同時,常適周而問禮,退而嘆曰:「老子其猶龍乎!」 終其身不見有一語排老氏。若與釋生同時,孔子未 必排也。惟佛不及與孔子見聞而折衷焉。以故後之 儒者,肆為詆毀,或非孔子意也。子嘗云:「攻乎異端,斯 害也已。」此未必以佛老為異端也。蓋三教各有異端, 如木之有蠹,如苗之有莠。後世之偽學,儒之異端也。 黃白男女諸旁門,老之異端也;無為白蓮諸外道,佛 之異端也。必以吾儒為正,而以佛老為異端,亦或非 孔子意也。不佞中歲兼學佛、老,晚年壹意奉佛,故請 先論佛理。就考亭論佛氏之教,誠虛無也,誠寂滅也, 以救弊也。世人迷真逐妄,背覺合塵,妄認世間一切 法以為實,而結縛諸緣,膠黏萬物,永無解脫之期,故 佛以「虛救」之言,空花幻泡,一切皆不實也;妄認世間 一切法以為有,而為六道流轉三途,長淪生死之苦, 故佛以無救之。言。成住壞空,一切皆非有也。一切有 為,皆屬無常。生而復滅,滅而復生,若轆轤而不休,若 葛藤而不斷。故佛云:「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暗室燃燈, 永破幽暗;海舶及岸,長免漂流。」其言寂滅,以救無常 也。且虛無寂滅,三教咸不能外也。儒者云:「無極而太 極,無極生太極,太極生陰陽五行,陰陽五」行生萬物。 無極云者,即虛無之理也。老、莊云:「天地萬物,以無為 本。致虛極,守靜篤,吾以觀其復。」此亦虛無之理也。佛 氏云:「清淨本然,忽生山河大地。」又曰:空生大覺中,如 海一漚發,有限之微塵國,皆依空所生。是亦虛無之 理也。且天地間之有,必有執著,必有變滅。惟虛無者 不有,惟寂滅者不滅。三教之理,有至不至,而要皆以 此理為主宰,獨詆佛老以為異端,可乎?然而佛理實 不止於虛無寂滅也。何以明其然?佛弟子有聲聞緣 覺,名為二乘人者,厭浮生之實有,逃而屏於空虛,知 苦斷集,慕滅修道,觀物變易,自悟無生。一切沉於空 寂,而流於枯禪。獨跳之獐,不顧後群;自了之漢,因知 普度,是所謂偏空也。佛則又為說有以救之。蓋如來 為凡夫說空,空以破其執有;為二乘人說有,有以破 其沉空。皆頂門之針,對病之藥也。如來之說空,蓋權 托空以救有;如來之說有,蓋權說有以救空。所謂羊 鹿以出火宅,原非牛車;黃葉以止兒啼,原非真金也。 開權顯實,佛理之至者,則有真空,有妙有空,而曰真 空自含有,不沉於空;有而曰妙有自含空,不滯於有。 《宗鏡錄》云:「談空不斷,斯乃即有之空;論有不常,斯乃 即空之有。」故其所云虛無寂滅,是如來之權說也。是 說也,《大學》之道亦有之,言能慮則本於靜安,言正心 則戒於有所,其意皆與佛氏合。而考亭謂佛氏之高, 過於大學,良亦有見。喜怒哀樂,子思要於中節,而佛 氏則併絕乎貪嗔飲食男女,孟子以為天性,而佛氏 則盡斥為情慾。古聖王創為庖廚,設為網罟,祭祀燕 饗,悉用犧牲,烹臛蕭膋,聖賢甘嗜,其於萬物之命,止 云「取有時、用有節、樽節愛養」而已,而佛氏則戒殺持 齋,永斷葷血。吾儒事上帝、交神明,則有三日齋、七日 戒,而佛氏則盡受齋戒,永不破犯。吾儒斟酌取予,恐 傷廉惠,而佛氏之言「布施」,則外而國城珍寶,內而頭 目腦髓,皆所不恡。吾儒報施怨德,止於直道,而佛氏 之言「忍辱」,則小而罵詈鞭笞,大而肢解割裂,並所不 嗔。吾儒朝乾夕惕,法天行健,猶云「嚮晦晏息也」,而佛 氏之言「精進,則四大不惜,六時翹勤,煉去睡魔,脅不 貼席。」吾儒「寂然不動,感而遂通」,非不談定性也,而佛 氏之言禪定,則妙於那伽,極於滅晝,三明六通,洞然 悉了。吾儒之智慧,觀物窮理,雖百世可知,而佛氏則 世出世間,歷萬劫而畢照。吾儒之道德,博厚高明,與 兩儀配合。而佛氏則天上天下,超三界而獨尊。語其 廣大精微,一毛端而現寶王剎,一微「塵而轉大法輪; 一字法門,海墨書而不盡;一偈妙理,大千載而莫窮。 衍剎那為億劫,促萬期為須臾。總持妙湛,含裹十方; 毗盧遮那,遍周沙界。所謂其高過於《大學》」以此。夫而 謂之無實,則未為知佛也。夫《大學》之道,明德新民而 止至善,佛氏之自度,明德也,度他,新民也。凡夫而二 乘、而菩薩,而如來,臻無虞涅槃,入常寂光土,止至善 也。「佛氏空,山河大地空,三千大千國土空,十方三界 空,四大五蘊、六根、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二十八 天、八萬四千塵勞門。」而總之,山河大地、三千大千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