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4 (1700-1725).djvu/5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所同了邪?解之以登道場,重之以輕異學,誠未見其 淵深。」黑曰:「斯理若近,求之實遠。夫情之所重者虛,事 之可重者實。今虛其真實,離其浮偽,愛欲之惑不得 不去。愛去而道場不登者,吾不知所以相曉也。」白曰: 「今析豪《空樹》,無」「垂蔭之茂,離材虛室,不損輪奐之 美。明無常增其愒蔭之情,陳若偏篤其競辰之慮,貝 錦以繁采發輝,和羹以鹽梅致旨,齊侯追爽鳩之樂, 燕王無延年之術,恐和合之辯,危脆之教,正足戀其 嗜好之欲,無以傾其愛競之惑也。」黑曰:「斯固理絕於 諸華,《墳》《素》莫之及也。」白曰:「山高累卑之辭,川樹積小 之詠,舟壑《火傳》之談,堅白《唐肆》之論,蓋盈於中國矣。 非理之奧,故不舉以為教本耳。子固以遺情遺累,虛 心為道,而據事剖析者,更由指掌之間乎?」黑曰:「周孔 為教,止及一世,不見來生無窮之緣。積善不過子孫 之慶,累惡不過餘殃之罰,報效止於榮祿,誅責極於 窮賤,視聽之外,漠然不知,良可悲矣。釋迦闢無窮之 業,拔重關之險,陶方寸之慮,宇宙不足盈其明,設一 慈之救,群生不足勝其化,敘地獄則民懼其罪,敷天 堂則物歡其福,指泥洹以長歸,乘法身以遐覽,神變 無不周,靈澤靡不覃,先覺翻翔於上世,後悟騰翥而 不紹,坎井之局,何以識大方之家乎?」白曰:「固能大其 言矣。今效神光無徑寸之明,驗靈變罔纖介之異,勤 誠者不睹善救之貌,篤學者弗剋陵虛之實,徒稱無 量之壽,孰是期頤之叟。咨嗟金剛之固,安覿不朽之 質。苟於事不符,宜尋立言之指,遺其所寄之說也。且 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義而蹈道,懼地獄以敕身,孰 與從理以端心,禮拜以求免?」罪不由祗肅之意,施一 以徼百倍,弗乘無恡之「情,美泥洹之樂,生耽逸之慮, 贊法身之妙,肇好奇之心。近欲未弭,遠利又興,雖言 菩薩無欲,群生固以有欲矣。甫救交敝之氓,永開利 競之俗,澄神反道,其可得乎!」黑曰:「不然。若不示以來 生之欲,何以權其當生之滯?物情不能頓至,故積漸 以誘之,奪此俄頃,要彼無窮。若弗勤春稼秋穡,何期 端坐井底而息意庶慮者,長淪於九泉之下矣。」白曰: 「異哉!何所務之乖也。道在無欲,而以有欲要之,北行 求郢,西征索越,方長迷於幽都,永謬滯於昧谷,遼遼 閩楚,其可見乎!所謂積漸者,日損之謂也。當先遺其 所輕,然後忘其所重,使利欲日去,淳白自生耳。豈得 以少要多,以麄易妙。俯仰之閒,非利不動。利」之所蕩, 其有極哉!乃丹青眩媚綵之目,土木夸好壯之心,興 靡廢之道,單九服之財,樹無用之事,割群生之急,致 營造之計,成私樹之權,務勸化之業,結師黨之勢,苦 節以要勵精之譽,護法以展陵競之情,悲矣!夫道其 安寄乎?是以周、孔敦俗,弗關視聽之外;老、莊陶風,謹 守性分而已。黑曰:「三遊本於仁義,盜跖資於五善,聖 跡之敝,豈有內外?且黃老之家,符章之偽,水祝之誣, 不可勝論。子安於彼,駭於此,玩於濁水,違於清淵耳。」 白曰:「有跡不能不敝,有術不能無偽,此乃聖人所以 桎梏也。今所惜在作法於貪,遂以成俗,不正其敝,反 以為高耳。至若淫妄之徒,世自近鄙,源流蔑然,固不 足論。」黑曰:「釋氏之教,專救夷俗,便無取於諸華耶?」白 曰:「曷為其然?為則開端,宜懷屬緒,愛物去殺尚施。周 人息心遺榮華之願,大士布兼濟之念,仁義元一者, 何以尚之?惜乎幽旨不亮,末流為累耳。」黑曰:「子之論 善殆同矣,便事盡於生乎?」白曰:「幽冥之理,固不極於 人事矣。周孔疑而不辨,釋迦辨而不實,將宜廢其」顯 晦之跡,存其所要之旨,請嘗言之。夫道之以仁義者, 服理以從化,帥之以勸戒者,循利而遷善。故甘辭興 於有欲,而滅於悟理,淡說行於天解,而息於貪偽。是 以示來生者,蔽虧於《道釋》;不得已杜幽闇者,冥符於 《姬孔》閉其兌。由斯論之,言之者未必遠,知之者未必 得,不知者未必失。但知六度與五「教並行,信順與慈 悲齊立耳。殊途而同歸者,不得守其發輪之轍也。」論 行於世,舊僧謂其貶黜釋氏,欲加擯斥。太祖見論賞 之。元嘉中,遂參權要,朝廷大事,皆與議焉。賓客輻輳, 門車常有數十輛,四方贈賂相係,勢傾一時。注《孝經》 及《莊子·逍遙篇》文論傳於世。

《南齊書·顧歡傳》:佛道二家,立教既異,學者互相非毀。 歡著《夷夏論》曰:『夫辨是與非,宜據聖典。尋二教之源, 故兩標經句。《道經》云:『老子入關之天竺維衛國,國王 夫人名曰淨妙,老子因其晝寢,乘日精入淨妙口中, 後年四月八日夜半時,剖左腋而生,墜地即行七步, 於是佛道興焉』』。」此出《元妙內篇》。《佛經》云:「釋迦成佛,有」 塵劫之數。出《法華》《無量壽》。或為國師道士,儒林之宗。 出《瑞應本起》。歡論之曰:「五帝三皇,莫不有師。國師道 士,無過老莊;佛林之宗,孰出周孔?若孔老非儒,誰則 當之?」然二經所說,如合符契。道則佛也,佛則道也。其 聖則符,其跡則反。或和光以明近,或曜靈以示遠。道 濟天下,故無方而不入;智周萬物,故無物而不為。其 入不同,其為必異,各成其性,不易其事。是以端委搢 紳,諸華之容;翦髮曠衣,群夷之服。擎跽罄折,侯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