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4 (1700-1725).djvu/6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五十九卷目錄

 釋教部彙考一

  周莊王一則

  秦始皇一則

  漢武帝元狩一則

  後漢明帝永平二則

  魏明帝一則

  吳吳主權赤烏一則 吳主皓一則

  晉總一則 簡文帝咸安二則 孝武帝太元一則 恭帝一則

  宋高祖永初一則 太祖元嘉一則 世祖孝建一則 大明三則 太宗二則

  齊世祖永明三則 高宗一則

  梁高祖天監一則 大通一則 中大通三則 大同二則 中大同一則 太清一則

  又二則

  陳高祖永定二則 世祖天嘉一則 高宗太建二則

  北魏太祖天興一則 太宗泰常一則 世祖神麚一則 太延一則 太平真君三則

   高宗興安一則 興光一則 太安一則 和平一則 顯祖皇興一則 高祖延興一則

   承明一則 太和七則 又二則 世宗景明二則 正始一則 永平四則 延昌二則

  肅宗熙平三則 神龜二則 靜帝元象一則 興和一則 武定一則

神異典第五十九卷

釋教部彙考一

莊王九年釋迦生於天竺迦維衛國

按《魏書釋老志》,所謂佛者,本號釋迦。文者,譯言能仁, 謂德充道備,堪濟萬物也。釋迦前有六佛,釋迦繼六 佛而成道,處今賢劫。文言將來有彌勒佛,方繼釋迦 而降世。釋迦即天竺迦維衛國王之子,天竺,其總稱, 迦維別名也。初,釋迦於四月八日夜,從母右脅而生。 既生,姿相超異者三十二種,天降嘉瑞以應之,亦三 十二。其《本起經》說之備矣。釋迦生時當周莊王九年, 春秋魯莊公七年夏四月,恆星不見夜明是也。至魏 武定八年,凡一千二百三十七年,云釋迦年三十成 佛,導化群生四十九載,乃於拘尸那城娑羅雙樹間, 以二月十五日而入般涅槃。涅槃譯云滅度,或言常 樂我淨,明無遷謝及諸苦累也。諸佛法身有二種義: 一者真實,二者權應。真實身謂至極之體,妙絕拘累, 不得以方處期,不可以形量限,有感斯應,體常湛然。 權應身者,謂和光六道,同塵萬類,生滅隨時,修短應 物,形由感生,體非實有,權形雖謝,真體不遷,但時無 妙感,故莫得常見耳。明佛生非實生、滅非實滅也。佛 既謝世香木焚尸,靈骨分碎,大小如粒,擊之不壞,焚 亦不燋,或有光明神驗,胡言謂之「舍利。」弟子收奉,置 之寶瓶,竭香花致敬,募建宮宇,謂為「塔。」塔亦胡言,猶 宗廟也,故世稱塔廟。於後百年,有王阿育,以神力分 佛舍利,於諸鬼神,造八萬四千塔,布於世界,皆同日 而就。今洛陽、彭城、姑臧、臨渭,皆有阿育王寺,蓋承其 遺跡焉。釋迦雖般涅槃,而留影跡爪齒於天竺,於今 猶在,中土來往,並稱見之。初,釋迦所說教法,既涅槃 後,有聲聞弟子大迦葉、阿難等五百人,撰集著錄。阿 難親承囑授,多聞總持,蓋能綜覈深致,無所漏失,乃 綴文字,撰載三藏十二部經,如九流之異統,其大歸, 終以三乘為本。後數百年,有羅漢、菩薩相繼著論,贊 明經義,以破外道,「《摩訶衍》《大小阿毗曇,中論》《十二門 論》《百法論》《成實論》」等是也。皆傍諸藏部大義,假立外 問,而以內法釋之。

按《隋書經籍志》:「佛經者,西域天竺之迦維衛國,淨飯 王太子釋迦牟尼所說。釋迦當周莊王之九年四月 八日,自母右脅而生,姿貌奇異,有三十二相,八十二 好。捨太子位,出家學道,勤行精進,覺悟一切種智,而 謂之佛,亦曰佛陀,亦曰浮屠,皆胡言也。華言譯之為 淨覺。其所說云,人身雖有生死之異,至於精神,則恆 不滅。」此身之前,則經無量身矣。積而修習,精神清淨, 則佛道天地之外,四維上下,更有天地,亦無終極,然 皆有成有敗。一成一敗,謂之一劫。自此天地以前,則 有無量劫矣。每劫必有諸佛得道,出世教化,其數不 同。今此劫中,當有千佛。自初至於釋迦,已七佛矣。其 次當有彌勒出世,必經三會,演說法藏,開度眾生。由 其道者,有四等之果:一曰須陁洹,二曰斯陁含,三曰 阿那含,四曰阿羅漢。至羅漢者,則出入生死,去來隱 顯,而不為累。阿羅漢已上,至菩薩者,深見佛性,以至 成道。每佛滅度,遺法相傳,有正、象、末三等淳醨之異, 年歲遠近,亦各不同。末法已後,眾生愚鈍,無復佛教, 而業行轉惡,年壽漸短,經數百千載間,乃至朝生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