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5 (1700-1725).djvu/10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軍。」其權譎類若此。

《方技傳》:「師夜光者,薊州人,少為浮屠,至長安,因九仙 公主得召見溫泉。帝奇其辯,賜冠帶,授四門博士。」 《王維傳》:「維兄弟皆篤志奉佛,食不葷,衣不文綵。別墅 在輞川,地奇勝,有華子岡、欹湖、竹里館、柳浪、茱萸沜、 辛夷塢。與裴迪遊其中,賦詩相酬為樂。喪妻不娶,孤 居三十年。母亡,表輞川第為寺,終葬其西。」

《嚴挺之傳》:「挺之溺志于佛,與浮屠惠義善。義卒,衰服 送其喪。已乃自葬於其塔左。君子以為偏。」

《佛法金湯編》。張說字道濟,或字說之,洛陽人。武后策 賢良方正,說對策第一,遷左補闕。開元中為中書令, 封燕國公,諡文貞。說為文精壯,尤善釋典,著《般若心 經序》,略曰:「萬行起于心,心者人之主。三乘歸於一,一 者法之宗。知心無所得是真得,見一無不通是圓通。」 又製法地院法堂讚曰:「是佛虛空相,是法微妙光。定 慧不相離。是僧和合眾,人空法亦空,二空亦復空。住 心三空寶,是名三皈處。見若不染色,知若不取識,是 名真實見,亦名解脫知。佛觀離生滅,諸法等如是說。」 嘗寄香十觔附武平,一至曹溪禮六祖,有詩曰:「大師 捐世去,空留法身在。願寄無礙香,隨心到南海。」 《唐書裴休傳》:「休嗜浮屠法,居常不御酒肉」,講求其說, 演繹附著數萬言,習歌唄以為樂。與紇干泉素善,至 為桑門,號以「相」字,當世嘲薄之,而所好不衰。

《北夢瑣言》:唐裴相公休,留心釋氏,精於禪律。師圭峰 密禪師得達摩頓問,密師注《法界觀》《禪詮》,皆相國撰 序。常被毳衲,於歌妓院持缽乞食,自言曰:「不為俗情 所染,可以說法為人。」每自發願,世世為國王,弘護佛 法。後于闐國王生一子,手文有「裴休」二字,聞於中朝。 有子弟欲迎之彼國,不允而止。

《唐書裴寬傳》:「天寶間稱舊德,以寬為首。然惑于佛,喜 與桑門遊,習誦其書,老彌篤云。」

《酉陽雜俎》:開元末,裴寬為河南尹,深信釋氏,師事普 寂禪師,日夕造焉。居一日,寬詣寂,寂云:「方有小事,未 暇款語,且請遲回休憩也。」寬乃屏息,止于空室,見寂 潔正堂,焚香端坐。坐未久,忽聞叩門連云:「天師一行 和尚至矣。」一行入詣寂,作禮,禮訖,附耳密語,其貌絕 恭,但額云:「無不可者。」語訖,禮禮訖,又語,如是者三,寂 惟云:「是是無不可者。」一行語訖,降階入南室,自闔其 戶。寂乃徐命弟子云:「遣鐘一行和尚滅度矣。」左右疾 走視之,一行如其言。滅度後,寬乃服衰絰葬之,自徒 步出城送之。

元宗既召見,一行謂曰:「師何能?」對曰:「惟善記覽。」元宗 因詔掖庭取宮人籍以示之。周覽既畢,覆其本,記念 精熟,如素所習讀。數幅之後,元宗不覺降御榻,為之 作禮,呼為聖人。

先覺宗乘。唐天寶三年,中使楊光庭造本淨禪師丈 室。禮問曰:「弟子慕道斯久,願和尚慈悲,略垂開示。」淨 曰:「天下禪宗碩學,咸會京師,天使歸朝,足可咨決。貧 道隈山傍水,無所用心。」光庭泣拜。淨曰:「休禮貧道。天 使為求佛耶?問道耶?」曰:「弟子智識昏昧,未審佛之與 道,其義云何?」淨曰:「若欲求佛,即心是佛;若欲會道,無 心是道。」曰:「云何即心是佛?」淨曰:「佛因心悟,心以佛彰。 若悟無心,佛亦不有。」曰:「云何無心是道?」淨曰:「道本無 心,無心名道。若了無心,無心即道。」光庭作禮信受。 《佛祖統紀》:「李華字遐叔,趙州贊皇人。累中進士宏辭 科,天寶十一年徙右補闕。安祿山亂,屏居江南。李峴 表置幕府,擢吏部員外郎。苦風痹,去官」客山陽,勒子 弟農,安於窮槁。晚事浮圖法,不甚著書,唯士大夫家 傳墓版,州縣碑頌,時時齎金帛往請,乃強為應。嘗從 荊溪受《止觀》,為《述大意》一篇。大曆初,卒於家。

《東城老父傳》:「老父姓賈名昌,元宗時為雞坊五百小 兒。長祿山陷洛,大駕幸成都,昌變姓名依于佛舍,除 地擊鐘,施力于佛洎。太上皇歸興慶宮,肅宗受命于 別殿。昌還舊里,居室為兵掠,家無遺物,布衣顦顇,不 復得入禁門矣。明日復出長安南門,道見妻兒于招 國里,菜色黯焉。兒荷薪,妻負故絮,昌聚哭訣于道,遂」 長逝,息長安佛寺,學大師佛旨。大曆元年,依資聖寺 大德僧運平,往東市海池立「陁羅尼石幢。」書能紀姓 名,讀釋氏經亦能了其深義。至道以善心化市井人, 建僧房佛舍,植美草甘木。晝把土擁根,汲水灌竹,夜 止觀于禪室。建中三年,僧運平人壽盡,服禮畢,奉舍 利塔于長安東門外鎮國寺東偏。手植松柏百株,搆 小舍,居于塔下,朝夕焚香灑掃,事師如生。順宗在東 宮,捨錢三十萬,為昌立「大師影堂」及齋舍。又立外屋, 居遊民取備給。昌因日食粥一杯,漿水一升,臥草席 絮衣,過是悉歸于佛。

《佛祖統紀》,「德宗興元三年,翰林學士梁肅,學天台教 于荊溪禪師,深得心要。以《止觀》文義弘博,覽者費日, 乃刪定為六卷,行于世。吏部郎中李華,嘗從荊溪學 止觀,荊溪為述《止觀》大意一篇,包括大部,若指諸掌。 時士夫同學者,散騎常侍崔恭,諫議大夫田敦,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