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5 (1700-1725).djvu/1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著《唐史發潛》,遂曰:「蒼天之上,何人見其有堂?黃泉之 下,何人見其有獄?」然予觀《國史補》,李肇云:「天堂無則 已,有則賢人生;地獄無則已,有則小人入。」如此則又 何必較其有無耶?

退之原道闢佛老,欲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於是儒 者咸宗其語。及歐陽公作《本論》,謂莫若修其本以勝 之,又何必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也哉?此論一出,而 《原道》之語幾廢。予顴魯直所云:「毘盧遮那宮殿樓閣, 充遍十方,普入三世,於諸境界,無所分別,彼又安能 廬吾居?有大經卷,量等三千大千世界,藏在一微塵 中,彼又安能火吾書?無我無人、無佛無眾生,彼又安 能人吾人耶?」然儒者猶云:「我不讀佛書,安用如此語?」 由是讀者笑之。予聞釋氏之論曰:「欲破彼宗,先善彼 宗。」故佛在世日,西域有三十六種外道,每種各以其 藝咸來難佛。佛固晏然,不動聲色,即以彼藝還與之 較,皆出其上。於是外道藝窮,乃始揚佛。今之與佛、老 辨者,皆未嘗涉其流者也。乃欲以一己之見破二氏 之宗,譬如與人訟,初不置詞曲直所在,而曰「吾理勝」, 其誰肯信之?

僧惠洪覺範嘗言:「東坡言語文字,理頗通曉,蓋從般 若中來。然嘗恨窺幻夢如隔霧見月,雖老而死者,聖 達所不免。譬之晝則有夜,而東坡欲白日仙去,竟以 病而歿。蓋師徐川亦云。」予以為不然,坡公胸次韜藏 萬象,洞觀八表,視天下萬物無足以易其樂者,顧常 好寫字畫竹,談笑之餘,猶復留意養生,蓋游戲為之, 與道不妨也。公詩云:「平生萬事足,所欠唯一死。」此豈 死生夢幻所能障蔽乎?覺範之言,良亦未是。然予笑 覺範亦自是有癖,常好作詩。陳瑩中以書痛戒之曰: 「比丘以寂滅為事,五十三善知識中,惟法雲等五人 可名比丘。彼於行住坐臥,所為所念,永與世隔。公既 不忘僧事,直欲追侶先覺,則於世間」文字不宜貪,著 太深,書數千言,然覺、範為之不衰。惟古之達者,無物 非真,無不可以寓其意者。養生作詩,比之古人結髻 蠟屐,聊當一戲,亦復何害哉!

《侯鯖錄》:東坡云:「皎然禪師《贈吳憑處士詩》云:『世人不 知心是道,只羨道在他方妙,還如瞽者望長安,長安 在西東向笑。東坡代答云:『寒時便是熱時風,饑漢那 知食藥功。莫怪禪師西向笑,緣師身在長安東 崖下,放言常上人來。吾問如來會中,阿那律多無目 而見,難咤龍無耳而聽,曉伽神女,非鼻聞香,驗梵缽 提,無』』」舌知味;舜若多神,無身覺觸。此自根塵中來,為 復在根塵外?若言根塵中來,彼自無有,誰為受者?若 言在外,我既無內,云誰為外?常子大笑。若能解此,則 老氏言:「視之不見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猶是落 第二義。人生十二時,要須常體會此一段事,勿令冷 地有人看見。

《道山清話》:司馬君實嘗言:「呂晦叔之信佛近夫佞,歐 陽永叔之不信近夫躁,皆不須如此。信與不信,纔有 形跡便不是。」

《姑蘇筆記》:東坡言:梅二丈長身秀眉,大耳紅頰,飲酒 過百盞,輒正坐高拱,此其醉也。然不可謂之能飲。蓋 謂聖俞剛正,不為酒所動矣。馮當世好佛,知太原,以 書寄王平甫曰:「并門歌舞妙麗,但閉目不觀,惟自以 談禪為事。」平甫答曰:「若如所論,即明公未達禪理,閉 目不觀,已是一重公案。」平甫此論,與東坡意合。 《欒城遺言》:「東坡求龍井辨才師塔碑,於黃門,書云:『兄 自覺談佛不如弟』。今此文見《欒城後集》。」又:《天竺海月 塔碑》以坡與之遊,故銘云:「我不識師面,知其心中事。」 儒者談佛,為坡公所取,因火失其書翰。

《三柳軒雜識》:沈丞相說,為樓貯書,時禮佛其上,人謂 之「五體投地之樓」,以對秦檜「一德格天之閣。」

《佛祖統紀》:高宗謂輔臣曰:「自佛法入中國,士大夫靡 然從之,上者信於清淨之說,下者信於禍福之報。殊 不知六經廣大,靡不周盡,如《易》無思無為,寂然不動, 感而遂通。《禮》之正心誠意者,非佛氏清淨之化乎?積 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與書「作善 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非佛氏禍福之報乎? 真」《君傳》「結壇之法有九:上三壇為國家。上曰順天興 國壇,星位三千六百,為普天大醮;中曰延祚保生壇, 星位二千四百,為周天大醮;下曰祈穀福時壇,星位 一千二百,為羅天大醮。中三壇為臣寮。上曰黃籙延 壽壇,星位六百四十;中曰黃籙臻慶壇,星位四百九 十;下曰黃籙去邪壇,星位三百六十。下」三壇為士庶。 上曰續命壇,星位二百四十。中曰集福壇,星位百二 十。下曰卻災壇,星位八十一。旌旗鑒劍,弓矢法物,具 列儀範,各有差降。《真君》曰:「諸天萬靈仙眾,梵佛悉朝 上帝於通明殿。」又曰:「佛在三清之中,別有梵天居之 於上帝,如九卿奉天子也。」

《魏書釋老志》云:「生生之類,三世識神常不滅。凡為善 惡,必有報應。漸積勝業,陶冶粗鄙,經無數形,澡鍊神 明,乃致無生,而得佛道。」其始修心,則依佛法僧,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