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5 (1700-1725).djvu/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即之義?」令答:「聖人所得,自見其無;凡人所得,自見其 有。見自不同,無妨俗不出真外。」又諮:「未審既無異質, 而有二義,為當義離於體,為當即義即體?」令答:「更不 相出,名為一體。愚聖見殊,自成異義。」又諮:「凡夫為但 見俗,亦得見真不?」令答:「止得見俗,不得見真。」又諮:「體 既相即,寧不睹真?」令答:「凡若見真,不應睹俗。睹俗既 妄,焉得見真?」

靈根寺僧遷諮曰:「若第一以無過為義,此是讚嘆之 名;真離於俗,亦應是讚嘆之名。」令答曰:「即此體真,不 得言嘆。第一義諦既更立美名,所以是歎。」又諮:「無勝 我者,既得稱讚歎,我體即真,何故非嘆?」令答:「無勝我 者,所以得稱讚嘆;我體即真,亦是我真,故非讚嘆。」又 諮:「我無過者,所以得稱讚嘆;我是不偽,何得非讚?」令 答:「不偽直是當體之名,如人體義,謂之解義,正足稱 其實體,豈成讚嘆?」又諮:「此法無能出者,焉能即是讚 嘆令答:既云無出,非讚如何?」

羅平侯蕭正立諮曰:「未審俗諦是生法以不?」令答曰: 「俗諦之體,正是生法。」又諮:「俗既橫見,何得有生?」令答: 「橫見為有,所以有生。」又諮:「橫見為有,實自無法。實既 無法,說何為生?」令答:「即此生法,名為橫見;亦即此橫 見,名為生法。」又諮:「若是橫見,不應有生;若必有生,何 名橫見?」令答:「既云橫見,實自無生。但橫見為有,有此 橫生。」

衡山侯蕭恭諮曰:「未審第一義諦既有義目,何故世 諦獨無義名?」令答曰:「世既浮俗,無義可辨。」又諮:「若無 義可辨,何以稱諦?」令答:「凡俗審見,故立諦名。」又諮:「若 凡俗見有,得受諦名;亦應凡俗見有,得安義字?」令答: 「凡俗審見,故諦名可立;浮俗無義,何得強字為義?」又 諮:「浮俗雖無實義,不無浮俗之義。既有此浮俗,何得 不受義名。令答。正以浮俗故。無義可辨。若有義可辨。 何名浮俗。」

中興寺僧懷諮曰:「『令旨解言,真不離俗,俗不離真』。未 審真是無相,俗是有相,有無相殊,何得同體?」令答曰: 「相與無相,此處不同。但凡所見有,即是聖所見無。以 此為論,可得無別。」又諮:「既是一法,云何得見為兩?見 既有兩,豈是一法?」令答:「理乃不兩,隨物所見,故得有 兩。」又諮:「見既有兩,豈不相違?」令答:「法若實兩,可得相 違;法實不兩,人見自兩。就此作論,焉得相乖?」又諮:「人 見有兩,可說兩人。理既是一,豈得有兩?」令答:「理雖不 兩,而約人成兩。」

始興王第四男蕭映諮曰:「第一義諦,其義第一,德亦 第一不?」令答曰:「義既第一,德亦第一。」又諮:「直言第一, 已包德義,何得復加義字,以致繁複?」令答:「直言第一, 在義猶昧;第一見義,可得盡美。」又諮:「若加以義字,可 得盡美;何不加以德字,可得盡美?」令答:「第一是德,豈 待復加?但加義字,則德義雙美。」又諮:「直稱第一,足見」 其美,偏加義字,似有所局。令答:第一表德復加義字, 二美俱陳,豈有所局?

吳平世子蕭勵諮曰:「通旨云:『第一義諦,世諦褒貶立 名,真俗二諦,定體立名。尋真諦之理,既妙絕言慮,未 審云何有定體之旨』?」令答曰:「談其無相,無真不真。寄 名相說,以真定體。」又諮:「若真諦無體,今寄言辨體;未 審真諦無相,何不寄言辨相?」令答:「寄言辨體,猶恐貶 德;若復寄言辨相,則有累虛元。」又諮:「真諦元虛,離於 言說。今既稱有真,豈非寄言辨相?」令答:「寄有此名,名 自是相;無傷此理,無相虛寂。」又諮:「未審此寄言辨體, 為是當理,為不當理?」令答:「無名而說名,不合當理。」又 諮:「若寄言辨名,名不當理。未審此寄,將何所說?」令答: 「雖不當理,為接引眾生,須名相說。」

宋熙寺慧令諮曰:「真諦以不生為體,俗諦以生法為 體,而言不生即生,生即不生,為當體中相即,為當義 中相即?」令答云:「體中相即,義不相即。」又諮:「義既不即, 體云何即」令答:「凡見其有,聖睹其無,約見成異,就體 恆即。」又諮:「體既無兩,何事須即?」令答:「若體無別兩,緣 見有兩,見既兩異,須明體即。」又諮:「若如解旨,果是就」 人明即令答「約人見為二,二諦所以名生。就人見明 即,此亦何妨?」

始興王第五男。蕭曄諮曰:「真諦稱真,是實真不?」令答 曰:「得是實真。」又諮:「菩薩會真之時,為忘俗、忘真不?」令 答:「忘俗、忘真,故說會真。」又諮:「若忘俗、忘真,故說會真。 忘俗、忘真,何謂實真?」令答:「若存俗、存真,何謂實真?正 由兩遣,故謂實真。」又諮:「若忘俗、忘真而是實真,亦應 忘真、忘俗而是實俗?」令答:「忘俗、忘真,所以見真;忘真、 忘俗彌見非俗。」又諮:「菩薩會真,既忘俗忘真,今呼實 真,便成乖理。」令答:「假呼實真,終自忘真,兩忘稱實,何 謂乖理?」

興皇寺法宣諮曰:「義旨云:俗諦是有是無,故以生法 為體。未審有法有體,可得稱生?無是無法,云何得有 生義?」令答曰:「俗諦有無,相待而立,既是相待,故並得 稱生。」又諮:「若有無兩法,並稱為生;生義既一,則有無 無異?」令答:「俱是凡夫所見,故生義得同。是有是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