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有徵驗處。〈答李伯諫〉
來書云:「特聖人以中道自任,不欲學者躐等。」某謂此 正是王氏「高明處己,《中庸》處人」之說,龜山嘗力詆之 矣。須知所謂「不欲學者躐等」者,乃是天理本然,非是 聖人安排教如此。譬諸草木,區以別矣。且如一莖小 樹,不道他無草木之性,然其長須有漸,是亦性也。所 謂便欲當人立地成佛者,正如將小樹來噴一口水, 「便要他立地千雲蔽日」,豈有是理。設使有此幻術,亦 不可謂之循理。此亦見自私自利之規模處。〈答李伯諫〉 有李伯諫者,舊嘗學佛,自以為有所見,論辨累年,不 肯少屈。近嘗來訪,復理前語。某因問之:「天命之謂性, 公以此句為空無一法耶?為萬理畢具耶?若空則浮 屠勝果實則儒者是。此亦不待兩言而決矣。」渠雖以 為實,而猶戀著前見,則請因前所謂空者而講學以 實之。某又告之曰:「此實理也,而以為空,則前日之見」 誤矣。今欲真窮實理,亦何藉於前日已誤之空見,而 為此二三耶?渠遂脫然肯捐舊習而從事於此。此人 氣質甚美,內行修飭,守官亦不苟得,其回頭吾道殊 有賴也。〈答張敬夫〉
青巖叢錄
《佛教宗傳》
佛氏之學。其未入中國也,世尊大弟子阿難陀,多聞 總持,有大智慧,結集世尊所說為《修多羅藏》。而諸尊 者,或後或先,各闡化源。優波羅集為四部律,謂之毗 尼金剛薩埵,於毗盧遮那前,親授瑜珈五部,謂之「祕 密章句。」無著、天親頻升知足天宮,咨參慈氏,相與造 論,發明大乘,謂之《唯識宗旨》。西竺龍勝以所得毗羅 之法,弘其綱要,謂之《中觀論》。燉煌杜法順,深入華嚴 不思議境,大宣元旨,謂之《華嚴法界觀》。此其大略也。 自漢永平二年,佛法始入中國,厥後離為異宗,曰教、 曰禪、曰律,凡三焉。魏嘉平初,曇柯羅始持僧祗戒本, 至洛陽,曇無得、曇諦等繼之,立羯磨法。唐南山澄照 律師道宣作疏以明之,四分律遂大行,是為南山之 宗。薩埵以瑜珈授龍猛,猛授龍智,智授金剛智。唐開 元中,智來中國,大建曼茶羅法事,大智、道氤、大慧、一 行及不空三藏咸師尊之,是為瑜珈之宗。唐貞觀三 年,三藏元奘往西域諸國,會戒賢於那蘭陀寺,因授 《唯識》宗旨以歸,授慈恩基。基乃網羅舊說,廣製疏論, 是為慈恩之宗。梁陳之間,北齊惠聞因讀《中觀論》悟 旨,遂遙禮龍勝為師,開空、假、中三觀止觀法門。以《法 華宗旨》授慧思,思授天台國師智顗,其說乃大備。顗 授灌頂,頂授智威,智威授惠威,惠威授元朗,元朗授 湛然,是為天台之宗。隋末,順以《法界觀》授智儼,儼授 賢首法藏。至清涼國統國師澄觀,追宗其學,著《華嚴 疏論》數百萬言。圭峰宗密繼之,而其化廣被,是為賢 首之宗。瑜珈久亡,南山亦僅存。其行於今者,唯慈恩 天台、賢首,而天台為尢盛,此則世之所謂教也。世尊 大法,自迦葉二十八傳至菩提達磨,乃弘教外別傳 之旨,謂「不立文字,可以見性而成佛。」達磨傳慧可,可 傳僧璨,璨傳道信,信傳弘忍,忍傳曹溪大鑒禪師慧 能,而其法始盛。能二弟子懷讓、行思,皆深入其閫奧。 《讓傳》得一一之學,江西宗之。其傳為懷海,海傳希運, 運傳臨濟慧照大師義元,元立三元門,以策厲學徒, 是為臨濟之宗。海之旁出為溈山大圓禪師靈佑,佑 傳仰山智通大師慧寂,父唱子和,微妙元機,不可湊 泊,是為溈仰之宗。思傳希遷,遷之學湖南宗之。其傳 為道悟,悟傳崇信,信傳宣鑑,鑑傳義存,義存傳雲門 匡真大師文偃,偃之語言如青天震雷,聞者掩耳,是 為雲門之宗。元沙師備實,偃之同門友。其傳為桂琛, 琛傳法眼大師文益,益雖依《華嚴》六相唱明宗旨,而 迥然獨立,不涉凡情,是為法眼之宗。遷之旁出為藥 山惟儼,儼以《寶鏡三昧》、五位顯訣、三種滲漏傳曇晟, 晟傳洞山悟本大師良价,价傳曹山元證。大師本寂 而復大振,是為曹洞之宗。法眼再傳至延壽,流入高 勾驪、仰山,三傳至芭蕉徹,石晉開運中,亦亡弗繼。雲 門曹洞雖僅存,然不絕如線。惟臨濟一宗,大用大機, 震蕩無際,久盛於今,此則世之所謂禪也。律學均以 南山為宗。真悟智圓律師允堪,著《會正記》等文,實出 六十家釋義之外,是為會正之宗。至大智律師元照, 復別以《法華》開顯圓意,作《資持記》,乃與《會正》之說不 能有同,是為資持之宗。二宗今雖並存,而學者多遵 資持之教,此則世之所謂律也。大抵佛之為道,本無 二門。自去聖既邈,源遠而流益分。於是師異指殊,各 建戶庭,互相矛盾。禪則譏教為滯於名相,教則譏禪 為溺於空寂。若律之為用,雖禪教所共持,而取舍各 不同。至於為教,禪之學者,又各立異以取勝,一彼一 此,不相出入。自《教宗》言之,慈恩立三教,天台則分四 教,賢首則又為五教。自《禪宗》言之,慧能與神秀同受 法於弘忍,能則為頓宗,秀則為漸宗。道一神會,同出 於能道,一則密契心印,神會則復於知解。其不同如 此。至若天台教宗之一也,而四明知禮、孤山智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