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5 (1700-1725).djvu/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人心之神明耳,而可認為性乎?且其以本體為真,末 流為妄,既分本末為兩截,謂迷則真成妄,謂悟則妄 即真,又混真妄為一途。蓋所見既差,則心無主。故其 言七顛八倒,更無是處。吾黨之號為聰明特達者,顧 不免為其所惑,豈不深可惜哉!佛氏分本末為兩截, 混真妄為一途,害道之甚,無過於此。不可但如此說 過,須究言之。夫以心識為本,六識為末,固其名之不 可易者。然求其實,初非心識之外別有所謂六識也, 又非以其本之一分而為末之六也。蓋凡有所視則 全體在目,有所聽則全體在耳,有所言則全體在口, 有所動則全體在身。只就此四件說,取簡而易見也。 所謂「感而遂通」,便是此理。以此觀之,本末明是一物, 豈可分而為二,而以其半為真半為妄哉?若真妄之 不可混,則又可得而言矣。夫目之視,耳之聽,口之言, 身之動,物雖未交而其理已具,是皆天命之自然,無 假於安排造作,莫非真也。及乎「感物而動,則有當視 者、有不當視者,有當聽者,有不當聽者,有當言者,有 不當言者,有當動者、有不當動者」,凡其所當然者,即 其自然之不可違者,故曰「真也。」所不當然者,則往往 出於情欲之使然,故曰「妄也。」真者存之,妄者去之,以 此治其身心,以此達諸家國天下,此吾儒所以立人 極之道,而內外本末無非一貫也。若如佛氏之說,則 方其未悟之先,凡視聽言動,不問其當然與不當然, 一切皆謂之妄;及其既悟,又不問其當然與不當然, 一切皆謂之真。吾不知何者在所當存乎?何者在所 當去乎?當去者不去,存者必不能存,人欲肆而天理 滅矣。使其說肆行而莫之禁,中國之為中國,人類之 為人類,將非幸歟?《楞伽》四卷,並無一「理」字,註中卻多 用理字訓釋,其說蓋本他經之文爾。常見《楞嚴》有云: 「理則頓悟」,乘悟併銷。圓覺有云:「一者理障,礙正知見; 二者事障,續諸生死。」事理二障,在《楞伽》但謂之惑障、 智障爾,非逃儒歸佛者,誰能易之?雖其所用理字,不 過指知覺而言,初非吾儒所謂性命之理。然言之便 足以亂真,不可不辨。達磨告梁武帝有云:「淨智妙圓, 體自空寂。」只此八字,已盡佛性之形容矣。其後有神 會者,常著《顯宗記》,反覆數百語,說得他家道理亦自 分明。其中有云:「湛然常寂,應用無方。用而常空,空而 常用。用而不有,即是真空;空而不無,便成妙有。妙有 即摩訶般若,真空即清淨涅槃。」此言又足以發盡達 磨妙圓空寂之旨。余常合而觀之,與《繫辭傳》所謂「寂 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殆無異也。然孰知其所 甚異者,正惟在於此乎?夫《易》之神,即人之心,程子常 言:「心一也」,有指體而言者,寂然不動是也;有指用而 言者,「感而遂通」是也。蓋吾儒以寂感言心,而佛氏以 寂感為性,此其所為甚異也。良由彼不知性為至精 之理,而以所謂神者當之,故其應用無方,雖不失圓 通之妙,而高下無所準,輕重無所權,卒歸於冥行妄 作而已矣。與吾儒之道安可同年而語哉?程子常言: 「仁者渾然與物同體。」佛家亦有心佛眾生渾然齊致 之語,何其相似也?究而言之,其相遠奚啻燕越哉?唐 相裴休,深於禪學者也,常序《圓覺經疏》首兩句云:「夫 血氣之屬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體。」此即心佛眾生 渾然齊致之謂也。蓋其所謂齊同,不出乎知覺而已 矣。且天地之間,萬物之眾,有有知者,有無知者。謂有 知者為同體,則無知者非異體乎?有同有異,是二本 也。蓋以知覺為性,其窒礙必至於此。若吾儒所見,則 凡賦形於兩間者,同一陰陽之氣以成形,同一陰陽 之理以為性,有知無知,無非出於一本。故此身雖小, 萬物雖多,其血氣之流通,脈絡之聯屬,元無絲毫空 闕之處,無須臾間斷之時,此其所以為渾然也。然則 所謂「同體」者,亦豈待於採攬牽合以為同哉?夫程子 之言,至言也。但恐讀者看得不子細,或認從知覺上 去,則是援儒以助佛,非吾道之幸矣。「有物先天地,無 形本寂寥。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此詩乃高禪所 作也。自吾儒觀之,昭然太極之義,夫復何言?然彼初 未嘗知有陰陽,安知有所謂太極哉?此其所以大亂 真也。今先據佛家言語解釋一番,使彼意既明且盡。 再以吾儒言語解釋一番,然後指其異同之實,則似 是之非,有不難見者矣。以佛家之言為據,則《無始菩 提》所謂有物先天地也;湛然常寂,所謂無形本寂寥 也;心生萬法,所謂能為萬象主也;常住不滅,所謂不 逐四時凋也。作者之意,不亦明且盡乎?求之吾儒之 書,太極生兩儀,是固先天地而立矣。無聲無臭,則無 形不足言矣。富有之謂大業,萬象皆一體也;日新之 謂盛德,萬古猶一時也。太極之義,不亦明且盡乎!《詩》 凡二十字,其十七字彼此意義,無甚異同,不足深辨, 所當辨者三字爾。物也,萬象也。以物言之,菩提不可 為太極,明矣;以萬象言之,在彼經教中,即萬法爾。以 其皆生於心,故謂之能主。然所主者,實不過陰界入。 自此之外,仰而日月星辰,俯而山河大地,近而君臣 父子兄弟夫婦朋友,遠而飛潛動植水火金石,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