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5 (1700-1725).djvu/6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說,厥義彌暢,仰尋條流,理非備足。又按《涅槃》初說,阿 闍世王、大迦葉、阿難三部徒眾獨不來至。既而二人 並來,唯無迦葉。迦葉,佛大弟子不容不至,而經無至 文,理非備盡。昔涅槃未啟十數年間,廬阜名僧已有 蔬食者矣。豈非乘心闇踐,自與理合者哉?且一朝裂 帛,可以終年,烹牢待膳,亙時引日。然則一歲八蠶,已 驚其驟,終朝未肉,盡室驚嗟。拯危濟苦先其所急,敷 說次序,義實在斯。《外聖》又云:「一人不耕,必有受其饑 者,故一人躬稼,亦有受其飽焉。」桑野漁川事雖非己, 炮肉裂繒咸受其分。自涅槃東度,三肉罷緣,服膺至 訓,操概彌遠。促命有殫,長蔬靡惓,秋禽夏卵,比之如 浮雲。山毛海錯,事同於腐鼠,而繭衣纊服,曾不懷疑。 此蓋慮窮於文字,思迷於弘旨,通方深信之客,庶有 鍳於斯理。斯理一悟,行迷克反,斷蠶肉之因,固蔬枲 之業。然則含生之類,幾於免矣。

《述僧設會論》
前人

夫修營法事,必有其理。今世召請眾僧,止設一會,當 由佛在世時,常受人請,以此擬像故也。而佛昔在世, 佛與眾僧,僧伽藍內,本不自營其食具也。至時持缽, 往福眾生。今之僧眾,非唯持缽者少,乃有腆恣甘腴, 廚膳豐豪者。今有加請召,並不得已而後來。以滋腴 之口,進蔬蔌之具,延頸蹙額,固不能甘。既非樂受,不 「容設福。非若在昔,不得自營,非資四輩,身口無託者 也。此以求福,不其反乎?篤而論之,其義不爾。何者?出 家之人,本資行乞,戒律昺然,無許自立廚帳,并畜淨 人者也。今既取足,寺內,行乞事斷,或有持缽到門,便 呼為僧徒,鄙事下劣。」既是眾所鄙恥,莫復行乞。悠悠 後進,求理者寡,便謂乞食之業不可「復行。白淨王子, 轉輪之貴,持缽行詣,以福施者,豈不及千載之外,凡 庸沙門,躬命僕豎,自營口腹者乎?」今之請僧一會,既 可髣像行乞,行乞受請,二事不殊。若以今不復行乞, 又不請,召則行乞求法,於此永冥。此法既冥,則僧非 佛種;佛種既離,則三寶墜於地矣。今之為會者,宜追 想在昔四十九年,佛率比丘入城乞食,威儀舉止,動 目應心。以此求道,道其焉適。若以此運心,則為會可 矣。

《述僧中食論》
前人

人所以不得道者,由於心神昏惑。心神所以昏惑,由 於外物擾之。擾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則勢利榮名,二 則妖妍靡曼,三則甘旨肥濃。榮名雖日用於心,要無 晷刻之累,妖妍靡曼,方之已深,甘旨肥濃,為累甚切。 萬事云云,皆三者之枝葉耳。聖人知不斷此三事,求 道無從可得,不得不為之立法,使簡而易從也。若直 云「三事惑本,並宜禁絕」,而此三事是人情所甚惑,念 慮所難遣,雖有禁約之旨,事難卒從。譬於方舟濟河, 豈不欲直至彼岸?河流既急,曾無直濟之理,不得不 從流邪?靡久而獲至,非不願速,事難故也。禁此三事, 宜有其端。何則?食之於人,不可頓息,其於情性,所累 莫甚。故推此晚食,併置中前。自中之後,清虛無事。因 此無事,念慮得簡,在始未專,在久自習。於是束以八 支,紆以禁戒,靡曼之欲,無由得前,榮名眾累,稍隨事 遣。故云「往古諸佛,過中不餐。」此蓋是遣累之筌蹄,適 道之捷徑。而或咸謂止於不食,此乃迷於向方,不知 厥路者也。

《因緣義》
前人

「凡含靈之性,莫不樂生,求生之路,參差不一。一爾流 遷,塗徑各異。一念之間,眾緣互起。一因一果,內有差 忒。好生之性,萬品斯同。自然所稟,非由緣立。固知樂 生非因緣,因緣非樂生」也。雖然,復俱宅形骸,而各是 一物。一念既召眾緣,眾緣各隨念起。善惡二念,誠有 不同。俱資外助,事由一揆。譬諸非水非土,穀芽不生。 因緣性識,其本既異,因果不惑。雖則必然,善惡獨起, 亦有受礙。雖云獨起,起便成因。內因外緣,實由乎此 也。

《懺悔文》
前人

弟子沈約稽首上白諸佛眾聖:「約自今生已前,至於 無始,罪業參差,固非詞象所筭,識昧往緣,莫由證舉。 爰始成童,有心嗜慾,不識慈悲,莫辨罪報,以為毛群 魪品,事允庖廚,無對之緣,非惻隱所及。晨剉暮爚,亙 月隨年,嗛腹填虛,非斯莫可兼。曩昔蒙稚,精靈靡達, 遨戲之間,恣行夭暴,蠢動飛沈,罔非登俎,儻相逢值, 橫加勦撲。卻數追念,種彙實蕃,遠憶想間,難或詳盡。」 又「暑月寢臥,蚊䖟噆膚,忿之於心,應之於手,歲所殲 殞,略盈萬計。手因怒運,命因手傾,為殺之道,事無不 足,迄至於今,猶未頓免。又嘗竭水而漁,躬事網罭,牽 驅士卒,懽娛賞會。若斯等輩,眾夥非一,黨隸賓遊,愆 眚交互。或盜人園實,或偷人芻豢,弱性蒙心,隨喜讚 悅,受分吞贓,皎然不昧。性愛《墳》典,苟得忘廉,取非其 有,卷將二百。」又「綺語者眾,源條繁廣,假妄之愆,雖免 大過,微觸細犯,亦難備陳。」又追尋少年,血氣方壯,習 累所纏,事難排豁。淇水上宮,誠無云幾,分桃斷袖,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