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5 (1700-1725).djvu/7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分身,納師資之攝受。經稱「信為能入,智為能度,願消

甘露,咸濟苦海。應變穢土,通同淨國。天覆地載,長轉 金輪。七廟六宗,永安玉座。本支百世,紹隆萬紀。男女 緇素,皆染大乘;水陸空行,咸知佛性。須彌入於芥子, 未足」成難。食頃猶如巨刦,曷以為怪。井蛙不識江海, 蚊睫安知鵬翼。以我今懺,並乞冰消;以我今誠,皆入 願海。發菩提心,遍在諸物。菩提心者,即是佛心。下度 眾生,上求佛果。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以無所得 即菩提心,無所得即是得無所得。稽首歸命,十方三 寶。

《三藏聖教序》
唐·太宗

蓋聞「二儀有像,顯覆載以含生;四時無形,潛寒暑以 化物。是以窺天鑒地,庸愚皆識其端;明陽洞陰,賢哲 罕窮其數。然而天地包乎陰陽而易識者,以其有像 也;陰陽處乎天地而難窮者,以其無形也。故知像顯 可徵,雖愚不惑;形潛莫睹,在智猶迷。況乎佛道崇虛, 乘幽控寂,弘濟萬品,典御十方。舉威靈而無上,抑神 力而無下,大之則彌於宇宙,細之則攝於毫釐。無滅 無生,歷千刦而不古;若隱若顯,運百福而長今。」妙道 凝元,遵之莫知其際;法流湛寂,挹之莫測其源。故知 蠢蠢凡愚,區區庸鄙,校其旨趣,能無疑惑者哉!然大 教之興,基乎西土,騰漢庭而皎夢,照東域而流慈。昔 者分流分跡之時,言未馳而成化;常現常隱之世,民 仰德而知遵。及乎晦影歸真,遷儀越世。金容掩色,不 鏡三千之光;麗象開圖,空端四八之相。於是微言廣 被,拯含類於三途;遺訓遐宣,導群生於十地。然而真 教難仰,莫能一其旨歸;曲學易遵,邪正於焉紛糾。所 以空有之論,或習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沿時而隆 替。有元奘大法師者,沙門之領袖也。幼懷真敏,早悟 三空之心;長契神情,先包四忍之行。松風水月,未足 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故「以智通無累, 神測未形,超六塵而迥出,隻千古而無對。凝心內境, 悲正法之陵遲;棲慮元門,慨深文之訛謬。思欲分條 析理,廣彼前聞;截偽續真,開茲後學。是以翹心淨土, 往遊西域。乘危遠邁,杖策孤征。積雪晨飛,途間失地; 驚沙夕起,空外迷天。萬里山川,撥煙霞而進影;百重 寒暑,躡霜露而前蹤。誠重勞輕,求深願遠。」周遊西宇, 十有七年,窮歷道邦,詢求正教。雙林八水,味道餐風; 鹿苑鷲峰,瞻奇仰異。承至言於先聖,受真教於上賢。 探賾妙門,精窮粵典。一乘五律之道,馳驟於心田;八 藏三篋之文,波濤於口海。爰自所歷之國,總將《三藏》 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譯布中夏,宣揚勝業。引慈雲 於西極,灑法雨於東垂。聖教缺而復全,蒼生罪而還 福。濕火雲之乾燄,共拔迷途;朗愛水之昏波,同臻彼 岸。是知惡因業墜,善以緣昇,昇墜之端,惟人所託。譬 夫桂生高嶺,雲霞方得泫其花;蓮出綠波,飛塵不能 汙其葉。非蓮性自潔,而桂質本真,良由所附者高,則 微物不能累;所憑者潔,則濁類不能沾。夫卉木無知, 猶資善而成善,況人倫有識,不緣慶而求慶。方冀茲 經流施,將日月而無窮,斯福遐敷,與乾坤而可久。

《佛頂尊勝陀羅尼幢讚》
獨孤及

道無形相,不離文字。非言無以導引,故諸法生於假 名;非智無以調伏,故大音傳於密教。茫茫五濁,客塵 覆之。根識相緣,生滅相隨。世王有為之牢獄,二乘求 慧而著空,十住見性而不微,我智印侯,誰司南故?如 來以大悲自定之慧力,總持無畏之祕藏,雲覆世界, 雷震群有,淨除我垢,令入法性。設宗根本,假文以筌 意也。足聲齒舌,因音以見法也。以十四意攝一切智, 雖入無漏而不捨有為,即色以證空也。奉之者惡趣 固可使關閉,黑業必為之清淨,況勝緣乎?初太保韓 國苗公以兩朝秉鈞,所積廩賜,顧令宗子家老曰:「喪 祭之餘,以庀功德。」於是我相國潁川公將演成公,弘 恩廣慧,是以樹因此幢。韓公生代天「工,德本植焉;歿 無鬼責,惠牙滋焉。而潁川公猶興哀於絕絃之地,將 乞靈於無我之法,庶俾法雨,雨公身田。故𤥨堅石,以 刊微言,仰之讚之,如揭日月。嗚呼!墨點之界有極,鐵 圍之山有壞。唯梵音與法印,等虛空而無窮,則公之 前際,疇可彌度?」其詞曰:

六趣輪轉,根塵相刃。死生變化,如嚮如勝,何用拯溺? 總持祕印,道罔不在。弘之者人。乃繼靈幢,公子是因。 讚持大力,啟迪迷津。天魔遁形,地獄開門。拔箭解縛, 如日破昏。韓公菩根,與石長存。

《為太平公主五郎病愈設齋謝佛文》

宋之問

「至矣哉,釋迦之《本願》也!念起干大悲,業成于廣濟,代 俗以積迷為用,有感斯通;眾生以諸病作身,至誠能 愈。我鎮國太平公主,娥靈襲彩,女曜聯英,戒環珮于 中閨,邑山河于外館。位彌高而跡彌下,保是洪猷,身 日貴而心日微。由乎夙植,全其忠孝,頌美于家邦;宜 爾子孫,理歸于福壽。」第五子某官某,才光性與,慧發 「生知,山桂含芳而逼人,階蘭吐秀而驚俗。頃以寒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