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5 (1700-1725).djvu/9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孝克,陵之第三弟也。東遊居于錢塘之佳義里,與諸 僧討論釋典,遂通三論。每日二時講佛經,晚講禮傳, 道俗受業者數百人。天嘉中除郯令,非其好也。尋復 去職。太建四年,徵為祕書丞,不就。乃蔬食長齋,持菩 薩戒,晝夜講誦《法華經》。高宗甚嘉其操行孝克。以疾 卒,時年七十三。臨終正坐念佛,室內有非常異香氣, 鄰里皆驚異之。

《佛祖統紀》:陳永陽王伯智,字策之,文帝第八子。至德 初,出為東陽刺史,請大師出鎮開講,致書至,三師遂 往。王與子湛家人同稟菩薩戒,執弟子禮。晝聆講說, 夜習坐禪。講事將解,立法名曰靜智。製疏文,設大會, 度人出家,鑄大士像。其疏有云:「『願生生世世,與天台 闍黎及講眾黑白恆結善友,俱向一乘』。師謂門人智」 越曰:「吾欲勸王修福禳禍。」越曰:「府僚非舊,或有炎涼。」 遂止。其後王出遊,墜馬將絕,師為率眾行《觀音懺》法, 遂覺微醒。憑几而坐,見一梵僧手擎香爐,遶王一匝, 香氣徘徊,痛惱頓釋。

沈君理,字仲倫,吳興人。尚陳武帝女會稽長公主,位 儀同,受大師菩薩戒,製疏請住瓦官,開《法華經》題。宣 帝敕停朝一日,令群臣往聽。時光祿王固、侍中孔煥, 尚書毛喜,僕射周弘正,俱服戒香,同餐妙法。仍請一 夏,剖釋元義,道俗俱會,開悟為多。

「毛喜,字伯父,陽武人。少好學,善草隸。陳宣帝時,為五 兵尚書瓦官法會,獲預聽眾,懇求禪要,躬執弟子禮, 受六妙門及四十二字法門,旦夜研習,不因事廢。」 《魏書崔浩傳》:「浩非毀佛法,而妻郭氏敬好釋典,時時 誦讀。浩怒,取而焚之,捐灰於廁中。及浩幽執,置之檻 內,送於城南,使衛士數十人溲其上,呼聲嗷嗷,聞於 行」路。自宰司之被戮辱,未有如浩者,世皆以為報應 之驗也。始浩與冀州刺史頤、滎陽太守模等,年皆相 次,浩為長,次模,次頤,三人別祖,而模、頤為親。浩恃其 家世魏、晉公卿,常侮模、頤。模謂人曰:「桃簡正可欺我, 何合輕我家周兒也?」浩小名桃簡,頤小名周兒,世祖 頗聞之,故誅浩時二家獲免。浩既不信佛道,模深所 歸向,每雖糞土之中,禮拜形像。浩大笑之,云:「持此頭 顱不淨處,跪是胡神也。」

《法苑珠林》: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丙戌,是北魏太平 真君七年。太武皇帝信任崔浩,邪佞諂諛,崇重寇謙, 號為天師。殘害釋種,毀破浮圖,廢棄法事。諸臣僉曰: 「康僧感瑞,太皇創寺。若也除毀,恐貽後悔。」又於後宮 內掘地得一金像,浩乃穢之,陰處尤痛,叫聲難忍。太 史卜曰:「由犯大神故。」於是廣祈名山,多賽祠廟,而痛 苦尤重,內痛彌甚。有信宮人屢設諫曰:「陛下所痛,由 犯釋像,請祈佛者,容可止苦。」浩曰:「佛為大神耶?試可 求之。」一請便愈,欣慶易心。乃以車馬迎康僧會法師, 請求洗懺,從受五戒,深加敬重。方知寇謙陰用邪誤, 乃加重罰,以置四郊,埋身出口。今四衢行人,皆用口 廁,以盡形命。徒黨之流,並皆斬決。至庚寅年,太武遭 疾,方始感悟。兼有曇始、白足禪師,來相啟發,生愧悔 心,即誅崔浩。到壬辰歲,太武帝崩,孫文成立,即起浮 圖,七年還興三寶。至和平三年,昭元都統沙門釋曇 曜,慨前陵廢,欲今再興,故於此臺石室寺,集諸僧眾, 譯《經傳》,流通後賢之徒,使法藏住持,千載不墜。准此 掘地獲像,明知秦周已有佛教驗矣。

《魏書高允傳》:「允年十餘,奉祖父喪還本郡,推財與二 弟而為沙門,名法淨,未久而罷。」

《釋老志》沙門統曇曜,與天竺沙門常那邪含等,譯出 新經十四部。又有沙門道進、僧超、法存等,演唱諸異。 顯祖即位,敦信尤深,覽諸經論,好《老》《莊》,每引諸沙門 及能談元之士,與論理要。

《佛法金湯編》:「獻文帝雅好佛學,每引朝士沙門,共談 元理,有遺世之心。延興元年六月,詔傳位太子,徙居 崇光宮,稱上皇。建鹿野寺于北苑,與禪僧居之,講習 元要。」

《魏書韋纘傳》:「纘字遵彥,年十三,補中書學士。聰敏明 辨,寺為博士李彪所稱。除祕書中散,遷侍御中散。高祖 每與名德沙門談論往復,纘掌綴錄,無所遺漏,頗見 知賞。」

《楊謙之傳》:謙之以父舅氏沮渠蒙遜曾據涼土,國書 漏闕,謙之乃修《涼書》十卷,行於世。涼國盛事佛道,為 論貶之,因稱佛是九流之一家。當世名士,競以佛理 來難,謙之還以佛義對之,竟不能屈。

《馮熙傳》:「熙,文明太后之兄也。除車騎大將軍,開府都 督洛州刺史,侍中太師如故。洛陽雖經破亂,而舊三 字石經宛然猶在,至熙與常伯夫相繼為州,廢毀分 用,大至頹落。熙為政不能仁厚,而信佛法。自出家財, 在諸州鎮建佛圖精舍,合七十二處,寫一十六部一 切經,延致名德沙門,日與講論,精勤不倦,所費亦不」 貲。而在諸州營塔寺,多在高山秀阜,傷殺人牛。有沙 門勸止之,熙曰:「成就後,人惟見佛圖,焉知殺人牛也。」 《城陽王長壽傳》:長壽次子鸞,世宗初除平東將軍,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