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8 (1700-1725).djvu/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顯揚聖教論》二十卷。

右無著菩薩造。宣說「《瑜伽師地論》中《要義》,顯揚聖教,文約義周,使人易曉」 ,區別義類,為十一品,錯綜該羅,法義深廣。

《瑜伽師地論釋》一卷。

右最勝子等諸菩薩造。略釋《瑜伽師地法》義。

《顯揚聖教論頌》一卷。

右無著等造頌十一品。釋諸《法要》。

《王法正理論》一卷。

右彌勒菩薩造說出受。王問佛言:「有訶諫我不真實過失,心不悔惱,有讚我不真實功德,心亦不喜,唯佛能知諸王過失,功德真實,願為我說。」 佛言:王有九種過失:一不自在,二性暴惡、三猛憤發、四恩惠薄、五受袤佞、六所作不思、七不顧善法、八不知差別、九縱任放逸。無此過失,為九功德。又有五種衰損門、五方便門。又有五可愛樂法王。能遠離過失。修習功德。當獲一切利益安樂。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七卷。

右無著菩薩造。解釋《五蘊》《十八界》《六度》《四攝》《四無量行》《四諦》《三十七菩提分》等法義,令後學披覽略文,知深廣妙義。

《大乘雜集阿毘達磨論》十六卷。

右安慧菩薩翻釋上《集論》。

《中論》四卷。

右龍樹菩薩造。佛入滅已,論宗紛諍,大士依《大般若義》,造論以折中。此論無言不窮,無法不盡,會通真俗、有無、斷常之邊見,故名曰《中論》,亦名《中觀》。以觀辯于心,論定于口耳。叡法師序云:「《百論》治外以閑邪,《中論》祛內以流滯。大智釋論之淵博,十二門觀之精詣,尋斯四者,真若日月,無不朗然鑒徹矣。」 予翫之味之,不能釋手云。

《般若燈論》十五卷。

右龍樹菩薩本。分別明菩薩釋。顯深妙法明佛道因。破迷滅闇息諸惡見。分別照明。列為二十七品。與《中論》本同譯異。

《十二門論》一卷。

右龍樹造。《叡法師序》云:「十二門者,總眾枝之大數;門者,開通無滯之稱。窮理盡性,實相之折中,道場之要軌也。」

《十八空論》一卷。

右「十八空」 者,一內空,二外空,三內外空,四大空,五空空,六真實空,七有為空,八無為空,九畢竟空,十無前後空,十一不捨離空,十二佛性空,十三自相空,十四一切法空,十五無法空,十六有法空,十七無法有法空,十八不可得空。

《百論》二卷。

右提婆菩薩造,天親釋。肇法師序云:「此論以百為名,理致淵元,統群籍之要;文義婉約,窮製作之美。什法師常所詠味,以為心要。」

《廣百論》一卷。

右聖天菩薩造。釋《百論法義》。

《廣百論》十卷。

右聖天菩薩造論。護法菩薩釋。論破一切執有滯空之見。妙開中道。使學者了悟真空故。唐元奘三藏于西域法師隨聽隨譯成此十卷。

《菩住婆娑論》十六卷。

右龍樹造《大不思議論》十萬頌。釋《華嚴經》備傳西域。此論十六卷。即是彼論釋十地中初之二也。

《菩提資糧論》六卷。

右龍樹菩薩造。說諸菩薩求無上菩提,皆以般若波羅蜜多為母,諸佛皆由此出生,故《六度》萬行,三十二相出生之業,及種種菩薩之行,微妙法門,詞約義廣,理圓事備,求一切智者之妙門大路。

《大乘莊嚴經論》十三卷。

右無著菩薩造。解釋大乘菩薩從初發心至成一切智,修習證入種種功德法門。天竺三藏云:「西域大小乘學,皆以此論為本,于此不通,未可弘法。」 論初說造此論者以五義譬:一、如金成器,令信向轉彼心故;二、如華敷,開示彼故;三、如食美膳,得法味故;四、如解文字,為令修習,更不思故;五、如開寶篋,實證得故。

《大乘莊嚴經論》十五卷。

右馬鳴菩薩造。說菩薩修習《大乘功德》種種法門。

《順中論》二卷。

右龍樹造。無著菩薩釋破空有二邊之執,是《般若波羅蜜多》初品空義。

《攝大乘論》三卷。

右無著菩薩造。《真諦三藏》第一譯。收攝「《一切大乘聖教法門要義》,總集于此」 而辨明之。

《攝大乘論》三卷。

《攝大乘論》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