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8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右破外道論師「一切法一、異、俱、不俱」 四宗義。

提婆菩薩釋《楞伽經中破外道小乘涅槃論》一卷。

右解釋佛說《涅槃因果正義》,破二十種諸外道衺見異論。

《大乘緣生論》一卷。

右詳解《十二緣生法門》。

《金剛瑜伽中發菩提心論》一卷。

右大廣智說修瑜伽:「人身雖人身,心同佛心,以祕密加持,頓同諸佛。《華嚴經》云:『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知一切眾生究竟成佛』。」 又云:「信解清淨心,自悟不由他,具足同如來,則超凡夫位,入佛所行處,生在如來家。令修行者,觀照本心」 ,湛然清淨,猶滿月遍虛空,皎潔分明,合普賢之心,速具一切智。

《金剛針論》一卷。

右法稱菩薩造《破圍陀論》。妄執稱婆羅門種性行業最高等。

《聲聞對法藏》

《阿毗曇八犍度論》三十卷。

右迦旃延子造,竺佛念等譯。阿毗曇者,此云無比。法犍度者,此云聚,即法聚也。解釋種種法義,謂初說世間第一法、頂法、暖法,次十二緣、九十八使、結繫、四果、見諦、三界所斷煩惱、四諦、七覺意、八智等法。此論三十卷分為八犍度八部,法類不同故:一雜、二結使、三智、四行、五、四大、六二十二根、七定、八見。八犍度中復列四十四品:一雜雜明諸事故;二結使明諸根隨煩惱;三釋智慧差別;四辯善惡衺正諸行;五明淨根智證見聖諦理;六辯利鈍根乘行業差別;七明四禪八定差別;八明意止欲想時節見解各不同故。此論中性相理事法數無邊,故名法聚,亦是藏之別名,故《新論》作「八蘊。」

《阿毘達磨發智論》二十卷。

右奘法師譯,與《阿毘曇論》本同譯別譯,文順暢,即是說一切有部對法藏之根本。佛圓𡧯後三十年中,論師迦多衍尼子之所造也。後代傳人本有廣略。此《發智論》文義具足,傳習之者號為「身論」 ,以餘論各辯一支有異于身故。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十二卷。

右大目揵連造《集眾法寶聚普施群生論》首偈曰:「阿毘達磨如大海,大山大地大虛空,具攝無邊聖法財,今我正勤略顯示。」 其總頌曰:「覺支淨果行,聖種正勝足,念諦靜慮、無量、無色定,覺支離根處蘊界緣起。」

法,蘊足論者,蓋阿毘達磨之權輿,一切有部之洪源也。大目犍連所製,鏡六通之妙慧,晰三達之智明,枹金鼓于大千,聲玉螺于百億,摘藏海之奇琬,鳩教山之勝珍,使天鏡常懸,法幢永樹,眾邪息藩籬之望,諸子騁遊戲之歡也。佛涅槃後百有餘年,疊啟五分之殊,解開二九之異,雖各擅連城之貴,俱稱照乘之珍。唯一切有部卓乎迥秀。若妙高之處宏海,猶朗月之冠眾星者,豈不以本弘基永者歟。至如《八種揵度》騖微于發智之場;《五百應真》馳譽于廣說之苑。斯皆挹此涓波分茲片玉,遂得駕群部而高蹈接天衢而布武。是知登崑閬者必若塿于眾山;游溟渤者亦坳塘于群澍矣。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二十卷。

右,佛令舍利弗代我為眾宣說法要,自一法二法以至十法。一法者,一切有情皆依食住,一切有情皆依行住。二法品,謂名色等,總二十七門。「三法有十,謂善不善根各三,善不善尋各三,惡行妙行各三,三界欲恚害三界出離。」 四法有十,謂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四靜處、四聖諦、四想、四無量、四無色、四聖眾、四沙門果,次五法,次六法,以至十法。佛歎:「善哉!善哉!汝能結集如來所說《增一》法門。」 復告苾芻眾:「汝等皆應受持讀誦,能引大善大義大法,清白梵行,菩提涅槃。」

集謂聚積,異謂差別,法門名相各別異故。足謂周足。舍利子智慧第一,于佛所說法,《十二分教》中增一名數,勒為一聚,廣大周足故。

《阿毘達磨識身足論》十六卷。

右提婆說磨阿羅漢造。《論初頌》曰:「阿毘達磨正法燈,心中淨眼智根本;三界照明慧眼道,一切法燈佛語海;能發勝慧破諸疑,是諸聖賢法衢路;了此勝法至聰明,悟斯聖教真佛子。」

《阿毘達磨界身足論》三卷。

右尊者世友造。說十大地法、十六煩惱地法、十小煩惱地法、五惱、五法數、性相、事理,各各體性差別。如地、水、火、風四大,欲、色、無色十八界等各不同,故名界;多界共聚集,故名身;攝義周圓滿足,故名足;總通大小乘三界九地五位修斷行門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