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8 (1700-1725).djvu/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塵中,千論百疏,又于一塵流出如帝釋宮殿。因陀羅 網,一珠映「八十億珠。法界義中,法身法性,百佛世界, 細一毛端,扸一毛端,成微塵數世界。一一世界法身, 演無量百千萬億諸佛法藏。是身為陀羅尼藏、湧法 海藏、眾法瑤藏、舍乘敷藏、花頂眾藏、密耶護藏」,言頓 顯也。此皆奢摩他、毗缽舍那定慧之力,觀見如來等 藏。藏依識攝,有舍藏,理發于心而形于藏,內外俱朗, 不其然乎?斯文純一,非敢戲論。《光佛相好,贊佛功德, 從佛知見中來》。頌曰:「雪山紺宮,等虛空耶?叔父付囑, 澹交續耶?妙華光雲,香普薰耶?娑碣所措,摩醢護耶? 喝剌呼嚧,歸命護耶?」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石幢讚》并序
梁·肅

「二十五有之內,根塵相磨,生滅相蕩,斡流旋轉,往復無際。如來憫之,於是開智慧門,示諸法如義,俾夫即動而寂,即寂而照,假文字以筌意,一色空而觀妙。然後離一切相,得無住心。二乘遠而不見,十住見而不辨。」 如是信解乎?難哉!隴西李氏先夫人,常州刺史獨孤公之姊,聖善之德,自天而植。不捨母訓,受持是經。內涵道機,外順物化。十一年八月,即世于晉陵郡舍。公茹尚右之痛,追無作之福,纘微言于金石,庶幽贊乎妙報。嘻!傾沙界以施,而施有窮,等山王之大而大有終。唯金剛空印,永不壞滅。蓋夫人福慧之所以臻也,於是乎讚。

脫三解軛,入一相地。資慧力兮,追琢道妙。為祐與道。 實懿德兮。石可轉而字有磷。福不極兮。

《大唐金剛般若石經記》
釋真言

有唐相國寺大德曰景融,建《金剛般若石經》於大梁。 當唐氏帝天下百六十有八祀。貞元元年龍集乙丑, 皇帝拜南郊之來月,壬戌立於寺,奉國報慈,從昔願 也。夫先佛者法,法空則境證;後佛者教,教離則言亡。 雖至德而無形,亦假名而有後。由是脫靈之源流,重 華於漢土;慧命之懸解,載頌于魯文。融公宣之,與慧 命俟。矣。公性惟明敏,量秉淳固,生而好學,幼則老 成,孝傳鄉黨,名冠緇宿。心堅不玷之玉,行滿上弦之 月。為儒之龜鏡,則在三之義全;紹佛之弓冶,則第一 之道立。加以才高利用,跡著通方,掌僧有火光之烈, 待客有泉水之稱。不求虛飾,外以浮榮,異世同流,聯 芳並美。公以出塵而不為宗之嗣,毀服而不為邦之 吏,常追昊天之報,每蓄《維桑》之敬。遭逢世故,蕩溺兵 間。定亂之術,非孫吳不可;問安之禮,非荀趙不大。君 親之效,我復何有?遂乃恭己懇志,建言有謀,以為至 聖無私,會感必通;正智無情,在幾必兆。因疇遺訓,歷 考故實,願欲寫誦章句,潛融觀照,持三輪空,成萬象 印。禍不卻而自抑,福不招而自剋,本無為以「寧家,體 淳化以建國。」則知刑賞之內,權衡制之;刑賞之外,我 法綏之。事無績而有忠,功不伐而多義。斷其今古,度 以優劣。苟折骨刺血於皮紙,則節苦而難就;欲垂露 懸針於竹素,則工費而易朽。所以徵藍田之美璞,擬 繁昌之麗刻,庶暫勞而永固,與天長以地久。於是月 殿西次,雕楹南嚮,四序光景,「六時香煙,模可以廣千 萬經,觀可以更億兆眾,公與《真言》十年之長,三紀之 故」,假詞抒意,難讓課虛,謝命含毫,感事題記者也。

《東林寺經藏碑》
李肇

「釋迦者流,有十二部經,猶儒之《詩》《書》《易》《禮》《樂》《春秋》」,皆 立言垂教之本。儒無文字則天下大壞,三藏之說不 行,西方聖人之教幾乎息矣。若聲聞乘之四諦門,緣 覺乘之十二因緣門,菩薩乘之六波羅蜜門,以至佛 乘之一切種智,生而知之則已,學而知之者向微斯 文,是必懵然不自知其術也。人主擅萬乘之權,富有 「四海。至於生死報應之際,常必瞿然。有生之徒,奔走 之不暇」,實由斯言之恆赫而致化。夫塔廟莊嚴之為 像教,其用大矣。佛有天龍大會,未嘗不以《契經》為事。 佛滅後,大迦葉召千羅漢,結集《法藏》,阿難傳焉。西土 以胡文紀之,謂之「梵書」,蝌蚪文字之類也;著于貝葉, 謂之「梵夾」,殺青為簡之類也。後漢天竺人摩騰始至 中國,出其文四十二章,翻為隸書,其後稍稍不絕。至 晉沙門法護,遍遊西國,達言語之不通者,究三十六 書之體,而還梵書之詁訓音義,然後大備。雖為道滋 廣,而難能亦甚。蓋以事生六合之外,教出五常之後, 時人無能知者,小則誤于文句,大則失其宗旨。道安 嘗嘆「釋經有五失本」、三不易,故信奉之代,亦以名臣 佐而成之。自漢永平至唐開元,祖述之士凡一百七 十六人。有桑門之重譯,有居士之覃思,有長老之辨 論,有才人之撰集。校其經、律、論、傳、記、文集,刪改之㹅 五千四十八卷,號為實錄。其中貞觀法師元奘作居 多,五分其數有其一。其為該博,首出前輩。而歷代精 舍能「者藏之,方之蘭臺祕閣,而不繫之官府也。五都 之市,十室之邑,必設書寫之肆,惟王公達於眾庶,靡 不求之。以至徼福祐,防患難,嚴之堂室,載之舟車,此 其所以浩瀚於九流也。」廬山山嶽之神秀,而東西林 為海內名剎,有惠遠、道安之遺風。四百餘年,鐘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