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9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露盤由來小短,不稱塔形,乃捨金三百兩,共諸善信 者更造露盤。既成,拆下至《覆盆》《香氣蓬》。如雲騰涌, 流芳城邑,十日乃歇。

雒縣塔

益州北百里雒縣塔者,在縣城北郭下寶興寺中,本 名大石基,相同前。隋初有天竺僧曇摩掘叉遠至東 夏,禮育王塔,承蜀三塔。叉往禮拜,至雒縣大石寺塔 所,敬事已訖,欲往成都,宿兩女驛,將旦,聞左右行動 聲,叉曰:「是何人耶?妄相恐動。」空中應曰:「有十二神王 從本國來,所在擁護。明日當見成都塔。今日西還,與 師別耳。」叉曰:「既能遠送,何不現形?」神即現形。叉為人 善畫,便一一貌之,既遍形隱。及至成都,禮大石塔訖。 詵律師乃依圖刻木,為十二神像,莊飾在於塔下,今 見在云。

超化寺塔

鄭州超化寺塔者,在州西南百餘里,密縣界,在縣東 南十五里,東大川,西嵩嶽,南歸山,北又川寺院東西 五六十里,南北亦爾。塔在東南角,其北連寺方十五 步許。其寺塔基在淖泥之上,西面有五六泉,南面亦 有,皆孔方三尺,騰涌沸出,流溢成川,灌溉遠近。泉上 皆下安柏柱,鋪在泥水上,以炭沙石灰,次而重填。最 上以大方石,可如八尺床,編次鋪之,四面細腰,長一 尺五寸,深五寸,生鐵錮之。近有人試發一石,下有石 灰乃至百團,便抽出一團,長三丈,徑四尺見在。自非 輪王表塔神功所為,何能辦此基構,終古不見其儔 也。今於上架塔三重,塔南大泉涌沸,鼓怒,絕無水聲, 豈非神化所致也?有幽州僧道嚴者,「姓李氏,形極奇 偉。本入隋煬帝四道場從俗服。今年一百五歲,獨住 深山,每年七日,來此塔上,盡力供養。」莊嚴怪其泉流 涌注無極,乃遣善水崑崙入泉討之。但見石柱羅列, 不測其際。中有寶塔,可高三尺,獨立空中,四面水圍, 凝然而住,竟不至塔所。考其源始,莫測其由。時俗所 傳,育王所立,隋祖已來寺塔見在寺南,歸山寺西,嵩 山寺在川中,地極汙下。每年二山大水,常東流注,繞 寺北轉,方始東逝。水漲寺高,水減寺下,自古至今,終 不遭溺。泉初出孔,文如蓮華,下打碾磑,浪極恬靜。水 中沙石,淥色鮮明。國家見寺衝要,欲造離宮。尋行有 塔,將欲南徙,其基牢固遂休。近有僧於南夜坐,望見 此塔,光明殊異矣。

妙樂寺塔

懷州妙樂寺塔者,在州東武陟縣西七里妙樂寺中, 見有五級白浮圖塔,方可十五步,並是側石編砌,石 長五尺,闊三寸以下鱗次葺之,極細密。道俗目見,咸 驚訝其鬼作其下不測其底。故老相傳,塔從地涌,下 有大水,莫委真虛。有刺史疑僧濫飾,乃使人傍掘其 下,至泉涌,猶不盡其基際。

臨黃塔

魏州臨黃塔者,在縣西北三十里,本名舍利寺,今為 尼住。其塔見在。三邊有水,惟西開路,基構編石,從水 底上蓮華彌滿於三面。其水澄深,人皆怯入。傳云:「舍 利真塔在水內空中如鄭州者。」今改為冀州大都督 府。

長河塔

滄州長河界中,塔稱「育王」,名非虛立,豈惟骨塔靈像 亦爾。吳宜涼三州,俱山現像,郊北屬山,近復出佛,愚 俗謗為虛誕,故知謗者虛焉。豈有人造妖訛,山中藏 三丈石佛,特是謗者坎井,焉知九海之天池哉?

甎塔

齊州臨邑縣東有甎塔,云是誌公所營,四面石獸迅 殺可畏。周滅法時,令人百千挽出,終不可脫,亦無有 損。今在彼云。

高麗土塔

高麗遼東城傍塔者,故老傳云:往昔高麗聖王出見, 案行國界,次至此城,見五色雲覆地,即往雲中。有僧 執錫住立,既至即滅。遠看還,見傍有土塔三重,上如 覆釜,不知是何。更往覓僧,惟有荒草,掘深一丈,得杖 并履。又掘得銘,上有梵書。侍臣識云是佛塔。王委曲 問答,曰:「漢國有之,彼名浮圖。」王因生信,起木塔七重。 後佛法始至,具知始末。今更增高,木塔朽壞,斯則育 王所統,一閻浮洲,處處立塔,不足可怪。倭國在此洲 外大海中,距會稽萬餘里,有會丞者,隋時來此,學諸 子史,統及術藝,無事不閑。武德之末猶在,至貞觀五 年,方還本國。曾問「彼國昧谷東隅,佛法晚至,未知已 前有育王塔不?」會答:「文字不言,無以」承據,驗其事跡, 則是所歸。何者?人開發土地,往往得古塔、露盤、佛諸 儀相,故知素有也。

坊州甎塔

坊州玉華宮寺南二十里許大高嶺,俗號檀壹山。上 有古塔,基甚宏壯,面方四十三尺,上有一層甎塔,四 面開戶,石門高七尺餘,廣五尺餘,傍有破甎無數。故 老傳云:「昔周文王於此遊獵,見有沙門執錫持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