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9 (1700-1725).djvu/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高山知天之峻。」今之探賾,其此之謂。《南蘭陵蕭》幽 栖抗志,獨法絕群,遁世茲山,多歷年所。臨終遺言,葬 法師墓側。還符田豫託西門之冢,更似梁鴻偶要離 之瘞。又按《神錄》云:楚靳神在今臨沂縣。齊永明初,神 詣法度道人受戒,自通曰靳尚,即楚大夫之靈也。大 同元年二月五日,神又見形,著菩薩巾,披袈裟,閑雅 甚都,來入禪堂,請寺眾說法。崑嶺之中,百神所在;「首 陽之路,八駟並驅。未有修淨戒之品,詣得道之僧;整 忍辱之衣,入安禪之室。是知名山大澤,靈異憑依者 矣。」慧布法師,幼落煩惱,早出塵勞,律儀明白,貞節峻 遠。貫綜三乘,不自媒衒,楷模七眾,無所詆訶。曩日靜 憩鍾巖,余便觀止,餐仁飲德,十有餘年。頃於攝阜受 持諸戒。佩服之敬,何敢怠於斯須?「汲引之勞,且曷伸 於報效。夫言意難盡,鉛槧易凋,固比河山,莫如金石。 凡諸徵應,并預隨喜」,並勒於碑左。乃為頌曰:「漫漫心 火,冥冥世流。論生若寄,喻死如休。三明未了,十智難 周。盡纏癡愛,豈離瘡疣?敬仰雞足,恭聞鷲頭。斯風可 羨,其路何由?我開梵宇,面壑臨丘。我圖靈跡,果植因 修。兼金畫繪,泐石」彫鎪。連雲出沒,泄雨沉浮。經行松 磴,禪坐蕙樓。澗風長瀉,崖溜懸抽。花臺似雪,夏室疑 秋。名僧宴息,勝侶薰修。三乘為筏,六度為舟。金幢合 蓋,寶駕驅輈。地祇來格,天眾追遊。五時無爽,七處相 侔。辭題翠琰,宇勒銀鉤。賢乎樂餌,過客宜留。

《大莊嚴寺碑》
前人

蓋聞僧伽水濱,波斯創以禪地;醍醐山頂,舍郍肇其 梵城。此乃往劫之勝因,上方之妙範。於是俯察地勢, 懸之以水,仰惟皇極,揆之以日。百堵咸作,千坊洞啟。 前望則紅塵四合,見三市之盈虛;後睇則紫閣九重, 連雙闕之聳峭。加以園習歡喜,水成功德。池溢甘露, 不因玉掌;樹搖音樂,無待金奏。薰爐夜爇,遙來海岸 「之香;法鼓晨讙,非動泗濱之石。擢莖金表,跨八萬之 俱成,界道銀繩,面四衢而拓製;廁璧綴珠,凌丹霞而 結宇。雕光鏤彩,望紫極而開軒。俯看驚電,影徹琉璃 之道;遙拖宛虹,光遍水精之域。層楹刻桷,風伯走而 未升;靈橑飛甍,雨師攀而不逮。」銘曰:「灼爍金莖,崔嵬 銀表,翔鶤仰翥,威鳳靈矯,木密聯綿」,香泥繚繞。日圖 檐外,荷披棟杪。翠落陰虯,珠填陽鳥。高僧累萃,願學 茲多。弘宣《方等》,博綜圍陁。皆傷寸晷,並悟尺波。式旌 鏤碣,無待雕戈。標年剎土,比數恆河。

《懷安寺剎下銘》
前人

四聰睿后,萬行了因。運光玉鏡,道茂金輪。爰構靈剎, 地跡重闉。迎風雲表,承露天津。飛甍巀𡾲,累棟嶙峋。 護持七眾,警衛百神。籌銷草木,劫盡沙塵。支提永固, 福業恆新。變易東海,長久北辰。

《鹿苑賦》
北魏·高允

「啟重基於朔土,系軒轅之洪裔。武承天以作主,熙大 明以御世。灑靈液以滂沱,扇仁風以遐被。踵姬文而 築苑,包山澤以開制,植群物以充務,蠲四民之常稅。 暨我皇之繼統,誕天縱之明叡,追鹿埜之在昔,興《三 轉》之高義。振幽宗于已永,曠千載而可寄。」于是命匠 選工,刊茲西嶺,注誠端思,仰模神影。庶真容之髣髴, 「燿金暉之煥炳,即靈崖以構宇,辣百尋而直正,緪飛 梁於浮柱,列荷華于綺井。圖之以萬形,綴之以清永, 若祗洹之瞪對,孰道場之途迥?嗟神功之所建,超終 古而秀出,實靈祇之協贊,故存貞而保吉。鑿仙窟以 居禪,闢重階以通術,澄清氣于高軒,佇流芳于王室。 茂花樹以芬敷,涌醴泉之洋溢,祈龍宮以降雨,侔膏 液于星畢。若乃研道之倫,行業貞簡,慕德懷風,杖策 來踐,守應貞之重禁,味《三藏》之淵典。或步林以經行, 或寂坐而端宴,會眾善以並臻,排五難而俱遣。道欲 隱而彌彰,名欲毀而逾顯,伊皇輿之所幸,每垂心于 華囿,樂在茲之閒敞,作離宮以榮築,固爽塏以崇居, 枕平原之高陸,恬仁智之所懷,眷山水以肆目,玩藻 林以遊思,絕鷹犬之馳逐,眷耆年以廣德,縱生生以 延福,慧愛內隆,金聲外發,功濟普天,善不自代。尚諮 賢以問道,詢芻蕘以補闕,盡恭敬於靈寺,遵晦望而 致謁,奉請戒以畢日,兼六時而宵月,何精誠之至到, 良九劫之可越,資聖王之遠圖,豈循常以明教,希縉 雲之上升,羨頂生之高蹈。思離塵以邁俗,涉元門之 幽奧。禪儲宮以正位,受太上之尊號,既存無而御有, 亦執靜以鎮躁。睹天規于今日,尋先哲之遺誥,悟二 乾之重蔭,審明《離》之並照。下寧濟於兆民,上克光於 七廟。一萬國以從風,總群生而為導。正南面以無為, 永措心于沖妙。」夫道化之難期,幸微躬之遭遇。逢扶 桑之初開,遘長夜之始曙。顧衰年以懷傷,惟負沗以 危懼。敢布心以陳誠,效鄙言以自著。

《大覺寺碑》
溫子昇

「維,天地開闢,陰陽轉運,明則有日月,幽則有鬼神。初 地遼遠,末路悠長,自始及終,從凡至聖,積骨成山,祗 劫莫數,垂衣拂石,恆河難計。及冠日示夢,蒙羅見謁, 應世降神,感物開化,顏如滿月,心若盈泉,體道獨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