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9 (1700-1725).djvu/9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本房,可取經函與之。」即乘駝而返,如睡如夢,奄至晉 陽,以函返命。不久帝行至谷口木井寺,有捨身癡人 不解語,忽語帝曰:「我先去,爾後可來。」帝然之。是夜,癡 人死不久,帝于晉陽不豫,使劉桃枝負行,鼻血淋瀝。 是夜帝崩云:真寂法苑珠林作冥寂

雍州鄠縣南繫頭山寺者,其山本舟人繫船其側,故 以名焉。昔太一未分,山連太行、王屋、白鹿河水停于 此川,號為山海。及巨靈大人秦洪海者,患水浩蕩,以 左掌托太華,右足蹋中條,太一為之裂,河通地出,山 遂高顯,仍本號焉。張衡《西京賦》云:「高掌遠蹠,以流河 曲」是也。古老傳云:繫頭南有九空仙寺,昔有人入山 「採樵,逼暮不知歸道,依林而宿,夜聞鐘聲在近,即尋 之。忽見一寺,僧眾百餘,但有行,坐而不敘問,其人怪 之,至明失寺。此來在近,無往尋者。有僧曾至山,但有 層峰秀林,不可登踐。」又云:「山有九窟,仙人所居也。有 藍田大谷伏羲城側歸義寺僧弘藏者,有膽勇,聞而 往尋,積日累夜,巡踐山隒,止獲五窟」,甚圓淨,如人所 造,無缺漏,似有居者。又光明寺了禪師亦往尋覓,依 窟一夏。今所謂「照陽窟」也。足為華望之大觀也。而仙 寺終不見焉。

子午關南大秦嶺竹林寺者,貞觀初,採蜜人山行,聞 鐘聲,尋而至焉。寺舍二間,有人住處。傍大竹林可有 二頃。其人斷二節竹以盛蜜,可得五斗許。兩人負下, 尋路而至。大秦戍具告防人:「竹林至此可十五里。」戍 主利其大竹,將往伐取,遣人依言往覓,過小竹谷,達 于崖下,有鐵鎖,長三丈許,防人曳鎖掣之。大牢上有 二大蟲,據崖頭向下大呼,其人怖急返走。又將十人 重尋,值大洪雨,便返。藍田悟真寺僧歸真,少小山棲, 聞之便往,至小竹谷,北上望崖,失道而歸,常以為言。 真云:「此竹林去關可十五里許。」

終南山折谷內棕櫚寺者。近有人見一僧云:「倩為擎 襆。」問寺在何處?云:「在折谷炬明東額頭。」其人為荷襆, 將至寺,見一僧從南崖來,可長數丈,來相召。其人辭 返,語曰:「君日日入山採柴,可於柴下取齋殘餅食之, 不須道得之由緣。」便隨其言,日得其餅。妻怪窮之,不 得已便說,遂啞。經年又見二僧入谷,其人手招指口, 如是三返,便即得語。其人近死,今入山者至炬明額 側,嘗聞鐘聲,亦往往見異僧。近有一僧聞之,遇見入 谷僧,疑是棕櫚寺。問云:「大德是棕櫚寺僧不?」曰:「是。」「欲 隨大德去得不?」曰:「可相隨來。」但聞耳邊颼颼風聲至 急,心思惟曰:「此何必是聖?或入深山躓頓,我竊生念。」 時前僧便失,懊恨之甚。返迴三日,方「達谷口,乃於避 世堡立精舍以候之。精舍現存,其僧不知所終」,云。 《法苑珠林》終南庫谷內西南,又名胡盧谷。昔有人於 山採斫,遇見一寺,并石室石門,門內並寶器,重大不 可勝。然不見僧人,是眾僧供用具度。其人徘徊顧盼, 記誌處所,以所齎瓠蘆掛於室樹。下山召村人往尋, 其谷內樹上往往悉是瓠蘆,莫知蹤跡。今有《尋山》云 石門扇在山崖傍,半入山下,其半雖出,無人力開之。 今其谷名庫,地名天藏,故谷口府坊皆名天藏。測其 山中,則彌勒下生,方現于俗耳。

《酉陽雜俎》:長白山,相傳古肅然山也,峴山有鐘鳴。燕 世桑門釋惠霄者,自廣固至此,聽鐘聲,稍前,忽見一 寺,門宇炳煥,遂求中食,見一沙彌,乃摘一桃與霄,須 臾又與一桃語霄曰:「至此已淹留,可去矣。」霄出,迴頭 顧,失寺。至廣固,見弟子,言失和尚已二年矣。霄始知 二桃兆二年矣。

《佛祖統紀》:「羅浮山沙門慧常,因採茶入山洞,見金字 榜羅漢聖寺,居中三日而出,乃在茅山,人間五年矣。」 《鴈門野說》:「建康瓦棺寺閣,晉哀帝時造,逶迤精巧,甲 於江左,年代寖遠,而南角久已攲側。唐明皇開元九 年七月十一日,江淮大風拔木,是夜因風雨,自正大。 宋開寶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剋復之際,為兵火所」 焚,時已五百八十餘載矣。明年,有客自東海來,言是 夕雪中天上有光,自西南引一閣由東北去,聞鐘梵 鼓樂之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