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1 (1700-1725).djvu/3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皮中裹正。」曰:「斯則常存意矣。」帝以延悟發天真五眾 法則,便授為國統,使夫周壤導達,延又有功。至武帝 將廢二教,極諫不從,遂隱於太行山,屏跡人世。後帝 召延出輔,中使屢達,而確乎履操,更深巖處,累徵不 「獲。逮天元遘疾,追悔昔愆,開立尊像,且度百二十人 為菩薩,僧延預在上班,仍恨猶同俗相,還藏林藪。」隋 文創業,未展度僧。延初聞改政,即事剃落,法服執錫, 來至王庭,面申弘理。未及敕慰,便先陳曰:「敬聞皇帝 四海為務,無乃勞神。」帝曰:「弟子久思此意,所恨不周。」 延曰:「貧道昔聞堯世,今日始逢」云云。帝奉聞雅度,欣 泰本懷,共論開法之模,孚化之本。延以寺宇未廣,教 法方隆,奏請度僧,以應千二百五十比丘、五百童子 之數。敕遂總度一千餘人,以副延請。此皇隋釋化之 開業也。爾後遂多,凡前後別請度者,應有四千餘僧。 周廢伽藍,並請興復。三寶再弘,功兼初運者,又延之 力矣。移都龍首,有敕於廣恩坊給地立延眾寺。至開 皇四年,下敕改延眾可為延興寺,面對通衢。京城之 東西二門,亦可取延名以為延興、延平也。然其名為 世重,道為帝師,而欽承若此,終古罕類。昔中天佛履 之門,遂曰「瞿曇」之號。今國城奉延所諱,亞是其倫。又 改本住雲居,以為棲巖寺。敕太樂令齊樹提造中朝 山佛曲。見傳供養延安其寺宇。結眾成業。敕。賚蠟燭, 未及將爇,而自然發焰。延奇之,以事聞帝,因改住寺, 可為光明也。延曰:「弘化須廣,未可自專。」以額重奏,別 立一所。帝然之,今光明寺是也。其幽顯呈祥,例率如 此。至六年亢旱,朝野荒然。敕請二百僧於正殿祈雨, 累日無應。帝曰:「天不降雨,有何所由?」延白事由一二。 帝退與僚宰議之,不達意故。敕京兆太守蘇威問延 一二所由,答曰:「陛下萬機之主,群臣毗贊之官,並違 治術,俱愆元化。故雨而不雨,事由一二耳。」帝遂躬事 祈雨,請延於大殿,登御座,南面授法。帝及朝宰五品 已上,咸席地北面而受八戒。戒授纔訖,日正中時,天 有片雲,須臾遍布,便降甘雨,遠近咸足。帝悅之,賜絹 三百段。而延虛懷物我,不滯客主為心。凡有貲財,散 給悲敬,故四遠飄寓,投造遍多。一時糧粒將盡,寺主 道陸告云:「僧料可支兩食。」意欲散眾。延曰:「當使都盡 方散耳。」明旦,文帝果送米二十車,大眾由是安堵。或 者謂延有先見之明,故停眾待供。未幾,帝又遺米五 百石。於時年屬饑薦,賴此僧侶無改。帝既稟為師父 之重,又敕密戚懿親,咸受歸戒。至於食息之際,帝躬 奉飲食,手御衣裳,用敦弟子之儀,加敬情不能已。其 為時君禮重,又此類也。敕又拜為平等沙門。有犯刑 網者,皆對之泣淚,令彼折伏。從此或投跡山林,不敢 容世者。以開皇八年八月十三日終於所住,春秋七 十有三矣。臨終,遺啟文帝曰:「延逢法王御世,偏荷深 恩,往緣業淺,早相乖背。仰願至尊護持三寶,始終莫 二。但末世凡僧,雖不如法,簡善度之,自招勝福。」帝聞 之哀慟,敕王公已下並往臨弔,并罷朝三日,贈物五 百段,設千僧齋。所著《涅槃義疏》十五卷,《寶性》《勝鬘》《仁 王》等疏各有差。其門人弟子,紹緒厥風,具如別傳。

慧遠附智猛

按《續高僧傳》:「慧遠姓李氏,燉煌人,後居上黨之高都 焉。天縱殊朗,儀止沖和,局度通簡,崇履高邈。幼喪其 父,與叔同居,偏蒙提誘,示以仁孝。年止三歲,心樂出 家,每見沙門,愛重崇敬。七歲在學,功逾常百,神志俊 爽,見稱明智。十三,辭叔往澤州東山古賢谷寺,時有 華陰沙門僧思禪師見而度之。思練行高世,眾所宗」 仰。語遠云:「汝有出家之相。」善自愛之。初令誦經,隨事 訓誨,六時之勤,未勞呼策。登為虐暴不安,㩦以南詣 懷州北山丹谷,每以經中大義問師,皆是元隱深知, 長有成器也。年十六,師乃令隨闍棃湛律師往鄴,大 小經論,普皆博涉,隨聽妙深,隱特蒙賞異,而偏重大 乘,以為道本。年滿進具,又依上統為和上,順都為闍 棃,光師十大弟子並為證戒,時以為聲榮之極者也。 便就大隱律師聽《四分律》,流離請誨,五夏席端,淘簡 精粗,差分軌轍,滅諍揵度,前後起分。自古相傳,莫曉 來意。遠乃剖析約斷,位以單重,原鏡始終,判之即離, 皆理會文合。今行誦之末,專師上統,綿貿七年,迥洞 至理,爽拔微奧。負笈之徒,相諠亙道。講悟繼接,不略 三餘。慕道成器,量非可笇。乃㩦諸學侶,返就高都之 清化寺焉。眾緣歡慶,歎所未聞,各出金帛,為之興會。 講堂寺宇,一時崇敞,韓魏士庶,通共榮之。及承光二 年春,周氏剋齊,便行廢教,敕前修大德,並赴殿集。武 帝自升高座,敘廢立義。命章云:「朕受天命,養育兆民。 然世弘三教,其風彌遠,考定至理,多皆愆化,並今廢 之。然其六經儒教,文弘治術,禮義忠孝,於世有宜,故 須存立。且自真佛無像,則在太虛,遙敬表心,佛經廣 歎,而有圖塔崇麗,造之致福,此實無情,何能恩惠?愚 民嚮信,傾竭珍財,廣興寺塔,既虛引費,不足以留,凡 是經像,盡皆廢滅。父母恩重,沙門不敬,悖逆之甚,國 法豈容?並退還家,用崇孝始。朕意如此,諸大德謂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