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1 (1700-1725).djvu/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剃髮。又經一載,進受具戒,謹攝自修,宗稟心學,而專 志決烈,同侶先之,圓備戒律。又誦《法華》,初夏既登,還 師定業。承僧稠據於蒼谷,遂往問律。稠亦定山郢匠」, 詢以聲光所被,遙相挹敬。住既異林,精融理極,思展 言造,每因致隔。但為路罕人蹤,岡饒野獸,栖幽既久, 性不狎塵,來往質疑,未由樵徑,直望蒼谷,以為行表。 荊棘砂礫,披跨不難,巖壑幽阻,攀緣登陟,志存正觀 也。故不以邪道自通,又以旁垂,利道由曲,前而通滯。 吾今標指雖艱必直進以程業,用斯微意,隨境附心, 不亦善乎?每云:「與其失道而幸通,寧合道不幸而窮 耳。」故履踐重阻,不難途窮。後經三夏,移住鹿土谷修 禪,屬枯泉重出,鹿麋繞院,故得美水馴獸,日濟道鄰。 從學之徒,相慶茲瑞。時因請法,暫往雲門,值徑陰霧 昏,便成失道。賴山神示路,方會本途。此乃化感幽冥, 神明翼衛。時有盜者,來竊蔬菜,將欲出園,乃為群蜂 所螫。詢聞來救,慈心將治,得全餘命。常有趙人遠至, 慇懃致禮。陳云:因病死蘇,故蒙恩澤。往見閻王詰問, 罪當就獄。賴有曇詢禪師,來為請命。王因放免。生來 未委,訪尋方究。又山行值二虎相鬥,累時不歇。詢乃 執錫分之,以身為翳。語云:「同居林藪,計無大乖,幸各 分路。」虎低頭受命,便飲氣而散。屢逢熊虎交諍,事略 同此。而或廓居榛梗,唯詢一蹤,入鳥不亂,獸見如偶。 斯又陰德感物,顯用成仁,何以加焉。每入禪定,七日 為期,白虎入房,仍為窟宅。獨處靜院,不出十年。自有 禪蹤,斯人罕擬。自爾化流河朔,盛闡禪門,杖策裹糧, 鱗歸霧結。隋文重其德音,致誠虔敬,敕儀同三司元 壽親送璽書,兼以香供。以開皇十九年風疹忽增,卒 於柏尖山寺,春秋八十五十五夏矣。初遘疾彌留,忽 有神光照燭,香風拂扇。又感異鳥,白頸赤身,遶院空 飛,聲唳哀切,氣至大漸,鳥住堂基。自後狎附,不畏人 物。或在房門,至於臥席,悲叫逾甚,血沸眼中。既而往 化,鳥便飛出,外空旋轉,奄然翔逝。又感猛虎遶院,悲 吼兩宵,雲昏三日,天地結慘。又加山崩石墜,林摧澗 塞,驚發人畜,栖遑失據。其哀感靈祥,未可殫記。武德 五年十二月,弟子靜休、道願、慧方等,乃闍毗餘質,建 塔立碑,沙門明則為文焉。

法充

按《續高僧傳》:法充姓畢氏,九江人。常誦《法華》,並讀《大 品》,其遍難紀。兼繕造寺宇,情在住持。末住廬山半頂 化城寺修定,自非僧事,未嘗妄履。每勸僧眾,無以女 人入寺,上損佛化,下墜俗謠。然世以基業事重,有不 從者。充歎曰:「生不值佛,已是罪緣。正教不行,義須早 死。何慮方土不奉戒乎?」遂於此山香爐峰自投而下, 「誓粉身骨,用生淨土。」便於中虛,頭忽倒上,冉冉而下, 處於深谷,不損一毛。寺眾初不知也。後有人上峰頂 路,望下千有餘仞,聞人語聲,就而尋之,乃是充也。身 命猶存,口誦如故。迎還至寺,僧感其死,諫為斷。女人 經於六年,方乃卒世。時屬隆暑,而屍不臭爛,香氣滿 房,即隋開皇之末年也。

信行

按《續高僧傳》:「信行姓王氏,魏郡人。其母久而無子,就 佛祈誠,夢神擎兒告云:『我今持以相與』。寤已,覺異常 日,因即有娠。及行之生也,性殊恆童。年至四歲,路見 牛車沒泥犢,母分離,因悲泣不止,轉人牽引乃出,或 有侵欺之事。生平知分,不喜愛憎。八歲既臨,標據清 敏,儇慧奇拔。嘗有書生問曰:『爾今何姓?外家何姓』?答」 曰:「此王彼孫。」生因謂曰:「何因不氏飯,乃姓孫?」行應聲 曰:「飯能除饑不除渴,孫能饑渴兩相除,故氏孫而非 飯也。」其隨機譎對,皆此之類。及履道弘護,識悟倫通, 博涉經論,情理遐舉。以時勘教,以病驗人,蘊獨見之 明,顯高蹈之跡。先舊解義,翻對不同,未全聲聞,兼揚 菩薩。而履涉言教,附行為功。且如據「佛之宗,敬無過 習,由見起慢怠,即懷厭離,便為邊地下賤之因。今雖 聞真告,心無奉敬,自知藥輕病重,理加勤苦,竭力治 之。所以隨遠近處,凡有景塔,皆周行禮拜,遶旋翹仰, 因為來世敬佛之習。」用斯一行,通例餘業,其克覈詳 據,率如此也。後於相州法藏寺捨具足戒,親執勞役, 供諸悲敬,禮通道俗,「單衣節食,挺出時倫,冬夏所擬, 偏過恆習。故四遠英達者,皆造門而詰問之。行隨事 直陳,曾無曲指。諸聞信者,莫不頂受其言」,通捨章疏, 從其化及稟為父師之禮也。未拘之以法歲。開皇之 初,被召入京,僕射高熲邀延住真寂寺,立院處之。乃 撰《對根起行》《三階集錄》,及山東所制《眾事諸法》,合四 十餘卷,援引文據,類敘顯然,前後望風,翕成其聚。又 於京師置寺五所,即化度、光明、慈門、慧日、弘善寺是 也。自爾餘寺贊承其度焉。莫不六時禮旋,乞食為業, 虔慕潔誠,如不及也。末病甚,勉力佛堂,日別觀像,氣 漸衰弱,請像入房,臥視。至卒,春秋五十有四,即十四 年正月四日也。其月七日,於化度寺送屍「終南山阜。 道俗號泣,聲動京邑。捨身收骨,兩耳通焉。樹塔立碑, 在於山足。」有居士逸民河東裴元證製文。證本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