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1 (1700-1725).djvu/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講四分,人聽全希。還是東川,讚擊成務,遵欲廣流法 味,理任權機,乃旦剖法華,晚揚法正,來為聞經,說為 通律。屢停炎燠,漸致附宗,開導《四分》,一人而已,迄至 於今,僧祇絕唱。遵為人儀形儒雅,動據規猷,而神辯 如泉,聲相鐘鼓。預升法位,罕有昏漠,開悟之勣,實難 嗣焉。仁壽二年,敕送舍利於衛州之福聚寺。將出示 眾,乃放紅赤二光,晃發遠近,照灼人目,道俗同睹,大 生慶悅。仁壽四年,下詔曰:「朕祗受肇命,撫育生民,遵 奉聖教,重興像法。而如來大慈,覆護群品,感見舍利, 開導含生。朕已分布遠近,皆起靈塔,其間諸州,猶有 未遍。今更請大德,奉送舍利,各往諸州,依前造塔。所 請之僧,必須德行可尊,善解法相,使能宣揚佛教,感 悟愚迷。宜集諸寺三綱,詳共推擇,錄以奏聞,當與一 切蒼生,同斯福業。」遵乃搜舉名解者,用承上命。登又 下敕三十餘州,一時同送。遵又蒙使於博州起塔。初 至州西,有白鶴數十頭,當於輿上,旋繞數帀,久之而 逝。及至城東隆聖寺置塔之所,夜有白光數十道,如 車軸住於基上,邊有鳥巢樹上。及光之洞明,眾鳥驚 散。又雨銀華委地,光耀如雪。掘基五尺,獲粟半升。夜 降神仙八十四人,持華繞塔,久乃方隱。又婦人李氏 患目二十餘年,及來禮拜,兩目齊見。後行道之夕,又 放赤光,照寺東房,見臥佛及坐佛說法之像。復見梵 僧對架讀經,經有一十四字,皆是梵書,時人不識。及 四月八日,當下塔時,感黑蜂無數,銜香繞塔,氣蔚且 薰,不同人世。又見白蓮花在塔四角,高數百丈,華葉 分布,下垂於空,時間五彩蓮華廁填其內。又見天人 燒香而左轉者,於是總集而觀,歎未曾有,矚目不見 者,非無一二。及下覆訖,諸相皆止。遵於京邑,盛開律 種,名駭昔人,而傳敘元宗,其後蓋闕。又著《大純鈔》五 卷,用通律典。尋又下敕,令知寺任,弼諧僧眾,亟光徽 績。以大業四年五月十九日卒於興善,春秋七十有 九。隋初又有道洪、法勝、洪淵等,以律學著名。洪據相 州,紹通雲引,容止沉正,宣解有儀,學門七百,亟程弘 量。故諸經論之士,將欲導世者,皆停洪講席,觀其風 略,採為軌躅。勝博涉有功,而言行無副,神志高卓,時 共潛推,但身令未廣,故聽徒簡略。淵學業遵統,化被 中山,綱維正像,有聲幽冀,年代非遠,並不測其終。

僧朗

按《續高僧傳》:「僧朗,一名法朗,俗姓許氏,南陽人。年二 十餘,欣欲出家,尋預剃落,栖止無定,多住鄂州。形貌 殊有奇相,飲噉同俗,為時共輕。常養一猴一犬,其狀 偉大,皆黃赤色。不狎餘人,唯附於朗,日夕相隨,未曾 捨離。若至食時,以木盂受食。朗噉飽已,餘者用餧,既 同器食訖,猴便取盂戴之,騎犬背上,先朗而行。人有」 奪者,輒為所咋。朗任犬盤遊,略無常度。陳末隋初,行 於江嶺之表,章服粗敝,威儀越序,杖策徒行,護養生 命。時復讀誦諸經,偏以《法華》為志。素乏聲弄,清靡不 豐,乃潔誓誦之,一坐七遍。如是不久,聲如雷動,知福 力之可階也。其誦必以七數為期,乃至七十七百七 千,逮於七萬,聲韻諧暢,任縱而起。其類箏笛,隨發明 了。故所誦經時,傍人觀者,視聽皆失朗,脣吻不動,而 囀起咽喉,遠近亮徹,因以著名。然臂腳及手,伸縮任 懷,有若龜藏。時同肉聚,或在酒席,同諸讌飲,而嚼噍 豬肉,不測其來。故世語曰:「法華朗五處,俱時縮,豬肉 滿口顙。」或復巡江洄泝,拱手舟中,猴犬在傍,都無艤 棹,隨意所往,雖陵犯風波,瞬息之間,便達所在。有比 丘尼為鬼所著,《超悟元解》,《統辨》經文,居宗講導,聽採 雲合,皆不測也,莫不讚其聰悟。朗聞曰:「此邪鬼所加, 何有正理?須後檢校。」他日清旦,猴犬前行,徑至尼寺。 朗隨往到,禮佛繞塔,至講堂前。尼猶講說,朗乃厲聲 呵曰:「小婢,吾今既來,何不下座?」此尼承聲奔下,走出 堂前,立對於朗,從卯至申,卓不移處,通汗流地,默無 言說。問其慧解,奄若聾癡。百日已後,方復本性。其隆 行通感,皆此類也。大業末歲,猶未塵飛,而朗口唯唱 賊,朝夕不息。官人懼其惑眾,遂幽而殺之。襄陽法琳, 素與交遊,奉其遠度,因事而述,故即而敘之。

道仙

按《續高僧傳》:「道仙一名僧仙,本康居國人,以遊賈為 業。梁周之際,往來吳蜀江海上下,集積珠寶,故其所 獲貲貨,乃滿兩船。時或計者云直錢數十萬貫。既懷 寶填委,貪附彌深,唯恨不多取。又涉海行賈,達于梓 州新城郡牛頭山,值僧達禪師說法曰:『生死長久,無 愛不離。自身尚爾,況復財物』。仙初聞之,欣勇內發,深」 思惟曰:「吾於生多貪,志慕積聚,向聞正法,此說極乎。 若失若離,要必當爾。不如沉寶江中,出家離著,索然 無擾,豈不樂哉。」即沉一船深江之中。又欲更沉,眾共 止之,令修福業。仙曰:「終為紛擾,勞苦自他。」即又沉之。 便辭妻子,又見達房,凝水滉漾,知入定,信心更重,投 灌口山竹林寺而出家焉。初落髮日,對眾誓曰:「不得 道者,不出此山。」即迥絕人蹤,結宇巖曲,禪學之侶,相 次屯焉。每覽經卷始開,見佛在某處,無不哽咽:「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