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1 (1700-1725).djvu/5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後諸奇,不可廣錄。大業之始,帝彌重之,威轢王公,見 皆屈膝。常侍三衛,奉之若神。又往名山,召諸隱逸郭 智辯、釋誌公、澄公,杯度一時總萃,慧日道藝二千餘 人,四事供給,資安而立。又於東都為立寶揚道場,唯 安一眾,居中樹業。至十一年春,四方多難,無疾而終, 所住春秋九十八矣。初將終前,告帝後事「安其亡後 百日,火起,出於內宮,彌須慎之。」及至寒食,油沸上焚, 夜中門閉,三院宮人一時火死。帝時不以為怪,送柩 太白,資俸官給。安德潛於內外同諸俗,唯眠不施枕, 頭無委曲,延頸床邊,口流涎溜,每至升許為異。時復 有釋法濟者,通微知異僧也。發跡陳世。及隋二主,皆 宿禁中,后妃雜住,精進寡慾,人罕登者。文帝長安為 造香臺寺,後主東都造龍天道場,帝給白馬,常乘在 宮。如有疹患,咒水飲之,無不必愈。又能見鬼物,預睹 未然。大業四年,忽辭上曰:「天命不常,復須後世,唯願 弘護,荷負含生。」便爾坐卒剃髮。將殮,須臾髮生,長半 寸許。帝曰:「禪師滅定,何得埋之?」索大鐘打之,一月餘 日,既不出定,身相如生。天子廢朝,百官素服,敕送於 蔣州,吏力官給。行到設齋,物出所在。東都王公已下 為造大旛四十萬口,日齋百僧至於七七人,別日䞋 二十五段,通計十餘萬疋。斯並荷其福力,故各傾散 家珍云。

慧侃

按《續高僧傳》:慧侃姓湯,晉陵曲阿人也。少受學於和 闍梨。和靈通幽顯,世莫識其淺深,而翹敬尊像,事同 真佛。每見立像,不敢前坐。勸人造像,唯作坐者道行 遇諸困厄,無不救濟。或見被縛之豬,和曰:「解脫《首楞 嚴》。豬尋解縛,主因放之。」自爾偏以慈救為業,大眾集 處,輒為說法,皆隨事讚引,即物成務,眾無不悟,而歸 於道。末往鄴下,大弘正法,歸向之徒,至今流詠。臨終 在鄴,人問其所獲,云得善根成熟耳。侃奉其神化,積 有年稔,眾知靈異,初不廣之。後往嶺南,歸心真諦,因 授禪法,專精不久,大有深悟。末住棲霞,安志虛靜,往 還自任,不拘山世。時往揚都偲法師所,偲素知道行, 異禮接之。將還山寺,請現神力。侃云:「許復何難。」即從 窗中出,臂長數十丈,解齊熙寺佛殿上額。將還房中, 語偲云:「世人無遠識,見多驚異,故吾不為耳。」以大業 元年終於蔣州大歸善寺,春秋八十有二。初,侃終日 以三衣襆遙拋堂中,自云:「三衣還眾僧,吾今死去,便 還房內。」大眾驚起,追之,乃見白骨一具,跏坐床上。就 而撼之,鏗然不散。

智曠

按《續高僧傳》:「智曠姓王,本族太原中居徐部,厥考後 住荊州新豐縣。母初將孕,夢入流浴,童子乘寶船來 投,便覺有娠。及生長,敏而重行。梁太清初,喪亂無像, 元帝當辟,曠少勇壯,招募壯士,隨軍東行。未幾淪陷, 深悟虛假,遂不婚娶,專求離俗。初值巾褐,誘以神仙, 先受符籙,次陳章醮,便問此術能致道乎?答曰:『籙既 護身,章亦招貨』。」曠曰:「斯乃保茲苦器,便名道耶?」又請 《度世法》,乃示斷粒,必到玉清,七日便飛,至期不應。道 士曰:「爾猶飲水,致無有赴。」次更七日,口絕水飲。道士 又曰:「爾夜尚眠,致無感耳。」又更七日,常坐不臥。三期 屢滿,靡克昇天。而氣力休強,遠近驚異。後值高僧授 戒,為佛弟子,德行動人,漸示潛跡。江陵張詮者,二世 眼盲,曠曰:「爾家塚內,棺枕古井,移墳開甃,必獲禳焉。」 因即隨言。瞽者見道,請求剃落,眾咸憚之。便伐薪施 僧,空閒靜慮。又言澗有古鐘,可掘出懸寺。仁州刺史 謂為詭惑,鞭背百下,無慘無破。便送出臺,拘在尚方。 有力者試以八尺械懸來捶膝傍觀,謂言糜碎,而曠 容既無撓,肉亦無痕。獄吏云:「承居士能忍饑」,便絕食 七日,身色如故。市衢見行,驗獄猶有,方委分身。梁宣 大定三年,從人乞草屩,今夜當急行。及三更,合城火 發,四門出人不泄,燒殺七千。曠在獄引囚二百,安步 而出。年將不惑,始蒙剃落。進戒以後,頭陀州北四望 山,此地去城六十里,猛獸所屯。初止以後,馳弭床側。 每夕山隅四燈同照,士俗雲:赴奄成華寺。後宣明二 年,平、顯二陵,皆在寺前,驗於往矣。至於梁元覆敗,王 琳上迫,後梁國移,並預表莂。有一宰鴨而為齋者,鴨 神夜告便曰:「何為殺牲而充淨供?」自爾便斷。曾度夏 水,徒侶數十,欲住不可,欲去無從。前岸兩船,無人將 至,曠笑而舉聲呼之,船自截流直到。遂因濟水,誡以 勿傳。又於咸陽造佛跡寺,有牛產犢,出首還隱,已過 信次,母將離弋。僧告曠知惻答曰:「此犢是寺居士,侵 用僧物,今來償債,其羞不出。」牛母無他。因執爐呵誡: 「犢子疾當償報,何恥生乎?」應言便出。故神異冥徵,不 可備載。以開皇二十年九月二十四日終於四望開 聖寺,春秋七十有五。自剋終期,天香滿室,合寺音樂 西南而去。未亡二年,預云終事,示如脾痛,問律師曰: 「阿那含人亦有疾不?」未答間,自云報身法然。及遷神 後,手屈三指。仁壽元年,永濟寺僧法貴死而又蘇,見 閻羅王放還,正值曠乘,宮殿自空直下。罪人喜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