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1 (1700-1725).djvu/5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闍提斯那

按《續高僧傳》:「闍提斯那住中天竺摩竭提國,學兼群 藏,藝術異能,通練於世。以本國忽然大地震裂,所開 之處,極深無底。於其岸側獲一石碑,文云:『東方震旦, 國名大隋,城名大興,王名堅意,建立三寶,起舍利塔。 彼國君臣欣感嘉瑞,相慶希有。乃慕道俗五十餘人, 尋斯靈相。初發祖送,並出王府。路逢賊掠,所遺蕩盡』」, 唯餘數人逃竄達此。以仁壽二年至仁壽宮,計初地 裂獲碑之時,即此土開皇十四年也。行途九載,方達 東夏。正逢天子感得舍利,諸州起塔,天祥下降,地瑞 上騰,前後靈感,將有百數。闔國稱慶,佛法再隆。有司 以事奏聞,帝以事符大夏,陳跡東華,美其遠度,疑是 登聖。引入大寶殿,躬屈四指,顧問群「僚,解朕意不?」僉 皆莫委。因問斯那能解意不?答曰:「檀越意謂貧道為 第四果人耶?實非是也。」帝甚異之,乃置於別館,供給 華美膳夫,以酒酵和麪,擬為䴵調,候時不起。因以問 那,答曰:「此不合食。便用水溲煮之,與常酵者不異。」上 問:「今造靈塔,遍於諸州,曹陝二州,特多祥瑞,誰所致 耶?」答曰:「陝州現樹地藏菩薩,曹州光華虛空藏也。」又 問:「天華何似?」答曰:「似薄雲母,或飛不委地。雖委地而 光明奇勝。」帝密以好雲母及所獻天華各一箱,用示 諸人,無有別者。恰以問那,那識天華而退。雲母及獻 后,云崩空發樂音,并感異香,具以問由。答曰:「西方淨 土名阿彌陀,皇后往生,故致諸天迎彼生也。」帝奇其 識鑒,賜綿絹二千餘段辭而不受因強之乃用散諸 福地焉。

明誕

按《續高僧傳》:「明誕姓史,衛州汲人。律儀行務,履顧前 賢,通《十地地持》,赴機講解,攝《大乘論》,彌見弘演。後入 京住勝光寺,溫柔敦厚,性無迫暴。有敕召送舍利於 襄州上鳳林寺。」基址梁代彫飾,隋初顯敞。高林跨谷 連院,松竹交映,泉石相喧,邑室相望,索然閑舉,有遊 覽者,皆忘返焉。文帝龍潛之日,因往禮拜,乞願弘護。 及踐寶位,追惟往福,歲常就寺,廣設供養,仍又改為 大興國寺。及誕之至彼,安厝塔基。寺之東院,鑿地數 尺,獲琉璃瓶,內有舍利八枚,聚散呈祥,形質不定,或 現全碎,顯發神奇。即與令送,同處起塔。又下穿掘得 石,銘云:「大同三十六年以後,開仁壽之化。依檢梁曆, 有號大同,至今歲紀,髣髴符會誕,欣」感嘉瑞,乃表奏 聞。寺有金像一軀,舉高丈六,面部圓滿,相儀充備。於 時堂內眾鳥,無敢踐足。庭前樹碑,庾信文,蕭雲書,世 稱冠絕。誕歷覽徽猷,講授相接。終於本寺。

明璨

按《續高僧傳》:「明璨姓韋,莒州沂水人。十歲出家,二十 受具。中途尋閱,備通經史。稟性調柔,初不陳怒。未及 三夏,頻揚成論及《涅槃經》。值廢教隱淪,避世林澤,還 資故業,重研幽極。周宣創開,陟岵慧遠,率侶登之。璨 時投足,歸師諸部。未久深悟,遂演於世。講徒百數,心 計明白。開隱析疑,善通問難。精慮勃興,未曾沈息。加」 又福德所被,聞見欣然。敕召入京,住大興善。仁壽初 歲,召送舍利於蔣州之栖霞寺,今之攝山寺也。璨情 存傳法,所在追訪,乃於江表獲經一百餘卷,並是前 錄所遺及諸闕本,隨得施利,處處傳寫。末又住大禪 定寺,弘法為務,《春秋》良序,頻往藍田,登山臨水,欣其 得性。唐初卒也。

慧重

按《續高僧傳》:「慧重姓郭,雍州人。志幹威稜,不怯邪障。 鬼神林屋,聞有棲止,無往不降。淨持戒地,明解攝論, 履遊名教,清迥不群。住大興善,博綜機要。榮達敘顧 辯章言,令寫送有法,仁壽置塔,敕召送舍利於泰山 之岱嶽寺。初至放光,乃至入塔,相續流照。嶽上白氣 三道,下流至於基所。嶽神廟門,無故自開。如是者三」, 識者以為神靈歸敬故也。四年建塔,又送於隆州禪 寂寺。初至設齋,忽有野鹿從南山下度嘉陵江,直趣 塔所,人以手摩,自然依附。乃至下訖,其鹿方去。夜放 大光在佛堂上,燄高數丈,青赤流集,眾人同見。三日 打剎,合州喜捨紫雲覆塔,雨金銀華,遍於城邑。其收 得者,乃有五色相鏤。又獲舍利五枚,於天華上,浮泛 旋轉,合散隨心。州內修梵寺,先為文帝造塔,有一分 舍利,欲與今塔同日下基。其夜兩塔雙放光明,朗照 幽顯,至曉方滅,同睹此瑞,無數千人。將下之晨,又雨 銀花,變轉非一。重還京室,改革前度,專修禪悔,晝夜 十有二時,禮五十三佛。餘則跏坐正念,畢世終業。

寶積

按《續高僧傳》:「寶積姓朱,冀州條人。割略愛網,訪道為 任,浮游靡定,不存住止。齊亡法毀,潛隱太山,迴互魯 兗,乃經年稔。開皇十四年,隋高東巡,候駕請謁,一見 便悅。下敕入京,住勝光寺,講揚智論及攝大乘。而體 量虛廓,不計仇隙。或有屏毀達其耳者,解衣遺之曰: 『卿見吾過,真吾師友』。」仁壽初年,敕送舍利於華嶽思 覺寺。寺即左僕射楊素之所立也。初下之晨,雲垂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