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1 (1700-1725).djvu/5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願,乞蒙杖步,依言立愈。疾走而歸。將下塔時,忽有大 鳥十二,形相希世,不識名目,次第行列,旋遶空中,正 當塔上,覆訖方逝。貴後鎮業京輦,不測其終。

道順

按《續高僧傳》:「道順,貝州人。習學《涅槃》,文疏精覈,志勤 策立,堪勝艱苦,常樂弘法。於囹圄中,無緣拘縶,假訴 良善。文書既劾,方便雪他,投身桎梏,情志欣泰。監獄 者愍斯厄苦,將欲解免,方取經疏,鋪舒詳讀,㫄為囚 隸,說法勸化,事本無蹤,還蒙放釋,出獄之日,猶恨太 早。有問其故,答曰:『吾聞諸聖,地獄化生,雖不逮彼,且』」 事徽轍。開皇隆法,杖步入關,採訪經術,住「元法寺。及 後造塔,敕召送於宋州。初到宋城,市中古井,由來鹹 苦,水色又赤,無敢嘗者。及舍利至,色忽變白,味如甜 蜜。至造塔所,初放赤光,又放白光,通照寺內。七日辰 時,天雨白華,如雪下落,紛紛滿空。及下塔時,白鶴九 頭,飛翔塔上。下函既了,方乃北逝。」順後還京,遊尋行 業。唐運初興,巡棲山世。年既遲暮,欲事終心。行至霸 川驪山南足,遇見古寺龕窟崩壞,形像縱橫,即往修 理,先有主護,乃具表請。武皇特聽,遂得安復。今之津 梁寺是也。僕射蕭瑀為大檀越,福事所資,咸從宋國, 僧眾濟濟,有倫理焉。順後卒於住寺,春秋八十餘矣。

法顯

按《續高僧傳》:「法顯,雍州扶風人。厥姓甯氏。生平志尚, 禪寂為宗。文字紙筆,性不遊履。沉默寡欲,不為世累。 其師法開定門,幽祕殆是不測。元魏之末,住京兆王 寺,與實禪師齊駕朝野。兼以簡約清素,華貴傾屬。顯 遇斯名匠,承奉累年,傳習師宗,頗接徽緒。住日嚴寺。 仁壽末歲,置塔隴州,下敕令送。顯自帝京奉轝至彼」 藥王寺內。然寺去州一十餘里,褊狹斜仄,殊非形望。 乃移近州北三王山下,背崖臨水,高勝博敞。仍構大 塔,放大光明。闔境同觀,欣其罪滅。顯因其所利,即而 利之。廣說法要,傾其心惱。當斯一會,榮歎成諠。晚還 入京,聚徒綜業。每年歲首,受具者多。顯為開發戒緣, 鼓行壇懺,引聚清眾。即而惠之。後終「時也,將八十餘 矣。」

僧世

按《續高僧傳》:「僧世,青州人。負袠問道,無擇夷險,觀其 途,李略周方嶽。而雄氣所指,鋒刃當時,談論是長。偏 愛喉舌,豐詞疊難,名聞齊魯。開皇入京,住興善寺,長 遊講會,必存論決。仁壽下敕,召送舍利於萊州之弘 藏寺。四年,又敕送密州茂勝寺。行達青州,停道藏寺, 夜放赤光,從房而出,直指東南。爾夜,密州城內又見」 光明從西北來,相如火炬,叢焰非一,遶城內外,朗徹 如日。預有目者,無不同睹。後及勘究,方知先告。既至 治所,兩夜放光如前,遶城朗徹無異。及至舉瓶欲示 大眾,忽然不見。後至寺塔,復放大光,通照寺宇。行道 初日,打剎教化,舍利二粒,見於瓶內。及造石函,忽變 為金,如棗如豆,間錯函底,餘處並變為青瑠璃。因具 圖表,帝大悅。世後還京,不久尋卒。

法周附景暉

按《續高僧傳》:法周,不知何許人,狀相長偉,言語高大, 《涅槃攝論》是所留神。稠會勝集,每預登踐。身相孤拔, 多或顧問,由是振名者復繫於德矣。初住曲池之靜 覺寺,林竹叢萃,蓮沼盤遊,縱達一方,用為自得。京華 時偶,形相義學如周者可有十人,同氣相求,數來歡 聚,偃仰茂林,賦詠風月,時即號之為「曲池十智」也。仁 壽建塔,下敕送舍利於韓州修寂寺。初造石函,忽有 一鴿飛入函內,自然馴狎,經久乃去。寺有磚塔四枚, 形狀高偉,各有四塔,鎮以角隅,青瓷作之,上圖本事 舍利,到夜各放光明,如燄上衝,四方眾生一時同見, 數數放光。至於末,入空中如絳,長三丈許。諸佛聖僧 眾相非一,皆列其中。周後復住大禪定寺。唐運初基, 為僧景暉,於仁壽坊置勝業寺,召周經始,敕知寺任, 又改坊名,還符寺號。初暉同諸僧侶,住在長安。晚又 變改常度,形同俗服,棲泊寺宇,不捨戒業,言語隱伏, 時符讖記。高祖昔住岐州,登有前誡。既承大寶,追憶 往言,圖像立廟,爰彰徽號。自周積年處任,不事奢華, 房宇趣充,僧事僅足。貞觀之始,以疾而終,春秋八十 餘矣。

慧誕

按《續高僧傳》:「慧誕,雍州人。學究《涅槃》及通《攝論》,每登 講席,有名京室,即曇延法師之學士也,住延興寺。仁 壽下敕召起塔於杭州天竺寺,住在靈隱山,林石岑 竦,實來仙聖。初構塔基,多逢伏石,掘得一所,是古石 函,傍推其際,眇不可測。因用令造,置古函中,大小和 可,宛如昔契。誕還本寺,講授尋常,雖非卓犖,亦例能」 色。貞觀初年,卒於本寺,七十餘矣。臨終清言安話,容 色無異。顧諸法屬,深累住持,通告《好住》,怡然神逝。

智光

按《續高僧傳》:「智光,江州人,居論師之學士也。少聽攝 論,大成其器。言論清華,聲勢明穆。志度輕健,鮮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