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聚,不阻名聞。加復器用平直,無受輕陵,決斷剛正, 未私強禦。後住勝光,披究律典,經其房戶,莫不懍然。 仁壽二年,敕召送舍利於陝州大興國寺。寺即皇考 武元本生處也。故置寺建塔,仰謝昔緣。初達州境大 通、善法、演業三寺,夜各放光,不知何來,而通照寺內」, 朗徹無障。善法寺中見三華樹,形色分明。四月二日, 靈勝寺中夜忽放光,五色彩雲合成一蓋,通變為紫。 比靈轝入城,雲蓋方散。又有五色彩雲,從乾巽二處, 纏糾而來,至於塔上,相合而住。及掘塔基,下深五尺, 獲一異鳥,狀如鴝鵒,色甚青黃,巡行基址,人捉無畏, 惟食黃華,三日而死。又青石為函,忽生光影,表裏洞 徹,現諸靈異。東西兩面俱現雙樹,樹下悉有水紋生 焉。函內西面現二菩薩,南邊金色,北邊銀色,相對而 立。又一菩薩坐華臺上,各長一尺,並放紅紫光明。函 內南面現神尼像,合掌向西。函脣西面又見臥佛,右 脅而偃首北面。西函外東面雙樹間現前死鳥傾臥, 須臾起立,鳥上有三金華。其鳥西南而行,至臥佛下, 住立不動。凡此光相,從巳至未,形狀儼然,命人圖寫, 上紙素訖,方漸歇滅。及將下日,忽然雲起,如煙如霧, 團圓翳日。又如車輪,雲色條別;又如車輻,輪輻雲色 皆如紅紫。人皆仰視,共相歎怪,希遇。藏瘞。既了,天還 明淨,失雲所在。當斯時也,寺院牆外咸見旛蓋圍遶, 謂言「他處助來供養。」事了追問,一無蹤緒。朗慶斯神 瑞,登即奏聞。晚還京師,以疾而卒。
曇遂
按《續高僧傳》:「曇遂,雍州人。初學《大論》,後味《唯識》,研精 《攝論》,選其幽理。每言三界虛妄,但是一心。追求外境, 未悟難息。故得名稱高遠,有通美焉。然復慎守根門, 勤修戒檢,住真寂寺,掩關勵業。仁壽中年,下敕送舍 利於晉州法吼寺。初停公館,放大光明,照精舍門,朗 如金色。又放黃白二光,從道場出,久久乃滅。又從舍」 利轝所至於塔基,而放瑞光,三道虹飛,色如朝霞,耿 然空望。下塔之日,又放光明,隱顯時現。大都為言,「七 日之內,瑞靈雜㳫,相仍不絕。」還京服業,迄於唐運,八 十餘卒矣。
曇觀
按《續高僧傳》:「曇觀,莒州人。七歲出家,慕欣法宇。及進 具後,尋討義門,偏宗成實,祛析元滯。後以慧解亂神 本也。乃返駕澄源,攝慮巖壑。十六特勝,彌所留心,神 咒廣被,消殄邪障,高聞周遠,及於天闕。開皇之始,下 敕徵召,延入京室,住大興善,供事隆厚,日問起居,屢 止紫庭,坐以華褥,帝親供待。欽德受法。觀寬懷敦裕, 言無浮侈,深得法忍,苦樂虛心,故使名利日增,而素 氣常在。所獲信施,並入僧中,房宇索然,衣缽而已。時 俗流湎之,夫雅尚之也。」仁壽中歲奉敕送舍利於本 州定林寺。初停公館,即放大光,掘基八尺,獲銅浮圖 一枚。平頂圓基,兩戶相對,制同神造,彫鏤駭人。乃用 盛舍利,安瓶置內,恰得相容。州民禽《巨海》者,患瘂六 年,聞舍利至,自書請瑞。見本一粒,分為三分,色如黃 金,乍沈乍舉,及見三佛從空中而降,即能陳述,詞句 如流。觀還京都,不委終事。
靈遠
按《續高僧傳》:「靈遠,恆州人。先在儒門,備參經史,惟見 更相圖略。時有懷仁抱義,然復終淪諸有,未免無常。 乃釋髮道流,希崇正軌,從遠公學義,咸知大意,因即 依隨,三業無捨。及遠之入京輦,慕義相從。晚住延興 寺,退隱自守,端斂身心,終日禪默,衣食麤敝,不希華 美。仁壽中,敕召送舍利於本州龍藏寺。初定基址,聞 有異香,漸漸芬烈,隨風而至,遍於寺內。有民金元瓚 者,住在寺側,先患鼻塞,二十餘年莫知香臭。當於此 日,忽聞香氣,驚尋至寺,因爾齆差。」又雨天花,從空而 下,光彩鮮淨,晃若金銀。先降塔所,後及寺院,道俗競 接,輕薄如鏤。下舍利訖,有白鶴旋於塔上,良久翔逝。 遠後連尋定業,追訪山野,不顧名實。頭陀林冢,雖逢 神鬼,都不怖憚。《大業》之始,終於墓叢,初不委之。村人 怪不乞食,就看已卒,跏趺如在。因合床殮於杜城窟 中。
僧昕
按《續高僧傳》:「僧昕,潞州上黨人。自騖道法津,周聽大 小,逮諸禪律,莫不登臨傾渴,身心無席,不赴而導彼 愚智,眾通諠靜。昕一其正度,恭慎橫經,聆其披析,曾 不忽忘。初眾見其低目寡言,絕杜論道,皆號為矇叟 也。後有智者問其文理,咸陳深奧,輕浮章句,略不預 懷。有問其故,答曰:『勿輕未學,妙德常箴。夫惟大覺,方 能靜照,盛德明約,可無細瑕。愚師軌物,時有通悟。惟 目兩明殷鑒,方取會通。不得以法累人,致乖祗奉』。」暨 周滅二教,逃隱泰山,大隋開法,還歸聽習。遊步洛下, 從學遠公,《十地》《涅槃》,咸究宗領。後入關,住興善寺,體 度高爽,不屈非濫,時復談講,辨詞迅舉,抑揚有度。至 於僧務營造,情重勤劬,躬自率先,擔負運涉。仁壽中 歲,置塔毛州護法寺,下敕令送。初至公館,有沙門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