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5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於金石,傳信百劫,彼隨墮淚之感,豈儒者流傳之。敬 酬斯言,銘示真俗。」文曰:「如來說法,遍滿大千。得勝義 者,強名為禪。至道不二,至言無辯。心法東行,群迷丕 變。七葉無詞,四魔潛扇。佛衣生塵,佛法如線。吾師覺 者,冥極道樞。承受密印,端如貫珠。一室寥敻,高山之 隅,為法來者,百千人俱。裔民嗤嗤,戶有犀莊。攝」行方 便,家藏佛書。願力既普,度門斯盛。合為一乘,散為萬 行。即動求靜,故能常定。絕緣離覺,乃得究竟。死「即我 休,生非我病。常藏者身,常圓者性。本無言說,咐囑其 誰。等空無礙,後,覺得之。」像閟靈塔,跡留仁祠。十方四 輩,瞻禮於斯。

《故衡嶽律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

前人

「佛法在九州間,隨其方而化。中夏之人汨於榮枯,破 榮莫若妙覺」,故言禪寂者宗嵩山。北方之人銳以武 力,攝武莫若示現,故言神通者宗清涼山;南方之人 剽而輕佻,制輕莫若威儀,故言律藏者宗衡山。是三 名山為莊嚴國,必有達者,與山比崇。南嶽律門,以律 公為上首,律之後雲峰證公承之,證公之後湘潭儼 公承之,星月麗天,珠璣同貫,由其門者,為正法焉。公 號智儼,曹氏子,世為柳之右姓。兆形在孕,母不嗜葷, 成童在侶,獨不嗜戲,其夙植因厚者歟。生九年,樂為 僧,父不能奪其志,抱經笥入岣嶁山,從名師執業。凡 進品受具,聞經傳印,皆當時大長老。「我入名門,不住 珠乘;我得覺路,逕入智地。」屋室方丈,名門大千,護法 大臣,多所賓禮。嗣曹王皋之鎮湖南,請為人師。自是 登壇蒞事,三十有八載,由我得度者萬有餘人。人持 寶衣,解瓔珞為禮,公色受之,謂門弟子曰:「彼以有相 求我,我以有為應之。」凡建寶幢,修廢寺,飾大像,極其 工,應物故也。元和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中夜,具湯 沐,剃頭頂,與門人告別。既即寂,而現身與色,無有壞 相。嗚呼!豈生能全吾真,故死不速朽,將有願力耶?余 不得而知也。問年八十二,問臘六十二。葬於寺東北 隅。傳律弟子中選、道準,傳經弟子圓皎、真璨與其徒 圓靜、文外、惠榮、明素、存政等,欲其師之道光且遠,故 咨余乞辭。乃作長句,以偈銘之曰:「祝融靈山禹所治, 非天有道不可止。中有《毗尼》出塵,士以律視,儼猶孫 子登壇,人師四十紀,南方學徒宗奧旨。幼無童心至 齯齒識滅形全異凡死長沙潭西逾五里,陶偘故居 石頭寺,門前一帶湘江水。吁嗟律席之名兮,與湘流 而不已。」

《吉州送簡師序》
皇甫湜

「鳳羽而麟毛,鳥與獸也。經傳以興,比於聖人」,豈非以 其心不以其形者耶?師雖佛,其名而儒,其行雖夷狄, 其衣服而仁義,其知雖未齒於士,與鳳麟類矣。不猶 愈於冠儒冠,服朝服,惑溺於淫怪之說,以斁彝倫者 耶?嗚呼!師吾獨賢也。刑部侍郎昌黎韓愈,既貶於潮 州,浮屠之徒歡快以抃。師獨憤起,訪余求序行,以資 適潮,不顧蛇山鱷水萬里之險毒,若將朝得進拜而 夕死可者。嗚呼悲夫!吾絆不得侶師以馳。

《南嶽彌陀寺承遠和尚碑》
呂溫

「原夫法起於無,色生於妄。求。離於色者,未得皆空;徇 念於無者,斯為有著也。是以至人心無所念,念無所 求,利未動而誰安?本不然而何滅?」然而利根難植,頓 詣罕聞,不有舟梁,孰弘濟度?匪因陛級,莫踐堂塗。必 在極力以持其善心,慧念以奪其浮想。不以身率,誰 為教先?誰能弘之?則南嶽大師其人也。師諱承遠,漢 州綿竹縣謝氏之子。積修妙性,宿起冥因,乘報現身, 應期弘道。自天鍾美,因地稟靈。七尺全軀,峨岷興瞻 敬之狀;九漏懸解,江漢資清淨之源。殊相夙成,隱照 潛發。甫志學始遊鄉校,驚禮樂之陷阱,覺《詩》《書》之桎 梏,忽忽不樂,未知所逃。俄有信士以尊勝真言質疑 於學,怡然聳聽,宛若前聞。識契心冥,神動意往。遂涕 訣慈顧,行徇幽緣。初事蜀郡唐禪師,禪師學於資州 詵公,詵公得於東山弘忍。堅林不盡,祕鍵相傳。師乃 委質僮役,服勤星歲,旁窺奧旨,密悟真乘。既壯遊方, 沿峽東下。開元二十三年至荊州玉泉寺,謁蘭若真 和尚。荊蠻所奉,龍象斯存。歷劫方契其幽求,一言懸 會於靈受。愛從剃毀,始備緇錫,昂然古貌,森映高松。 真公南指衡山,俾分法派,越洞庭,浮湘沅,息於天柱 之陽。從通相先師受聲聞具戒,三乘之經教,四分之 紀律,八正之倫要,六度之根源,莫不更贊神機,遞歸 心術。聞京師有慈愍三藏,出在廣州,乃不遠重阻星 言睹謁。學如不足,求所未盡,一通心照,兩捨言筌。敏 公曰:「如來付受吾徒,用弘拯救。超然獨善,豈曰能仁?」 俾依無量受經而修念佛三昧,樹功德劫,以濟群生。 由是頓息諸緣,專歸一念。天寶初歲,還於舊山。山之 西南別立精舍,號彌陀臺焉。薙草編茅,僅蔽經像。居 靡童侍,室無斗儲。一食不遇,則茹草而過;敝衲莫完, 而歲寒自若。奉持贊歎,苦劇精至。恆於真際靜見大 身,花座踴於意田,寶月懸於眼界。永泰中,有高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