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8 (1700-1725).djvu/1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明皇禮請先生而問理化,對曰:「道德,君王師也。昔漢

文行其言,仁壽天下。」次問金鼎,對曰:「道德,公也。輕舉, 公中私也。時見其私,聖人存教,若求生徇欲,乃似繫 風耳。」帝加元靜之號以尊之。無何,固以疾辭,東還勾 曲山,敕於其所居造紫陽觀以居焉。自後天書繼至, 資奉相續,及公卿祈請,往來無虛月,卒使元門之中, 轉見真操,持慈儉之寶,歸羲皇之風。至矣哉,先生之 教也!所撰《仙學傳》及論《三元異同》,又著《真經》并《本草 音義》,以大曆四年冬十一月,顧謂入室弟子韋景昭、 孟湛然曰:「吾將順化。」神氣怡然,若坐亡長往,時年八 十七。靈雲降室,芝草叢生,執簡如常,和色不去。據《真 經》,斯乃秉化自然,仙階深妙者也。景昭授皋洞虛,洞 虛授李方來,皆嗣德不墜。時柳識又頌先生云:「古有 強名,元精希夷,黃帝遺之,先生得之,縱心而往,與一 相隨。真性所容,太元同規。日行仙路,不語到時。人言 萬齡,我見常姿。明皇仰止,徵就京師。紫極徒貴,白雲 不知。遐方後學,來往怡怡。空有多門,真精自持。順化 而去,人焉能窺。元科祕訣,本有冥期。」

張果

按《唐書方技傳》:「張果者,晦鄉里世系以自神。隱中條 山,往來汾晉間,世傳數百歲人。武后時,遣使召之,即 死。後人復見,居恆州山中。開元二十一年,刺史韋濟 以聞,元宗令通事舍人裴晤往迎,見晤輒氣絕,仆久 乃蘇。晤不敢逼,馳白狀。帝更遣中書舍人徐嶠齎璽 書邀禮。乃至東都,舍集賢院,肩輿入宮。帝親問治道」 神仙事,語祕不傳。果善息氣,能累日不食,數御美酒, 常云我生堯。丙子歲位侍中,其貌實年六七十。時有 邢和璞者,善知人夭壽;師夜光者,善視鬼。帝令和璞 推果生死,懵然莫知其端。帝召果密坐,使夜光視之, 不見果所在。帝謂高力士曰:「吾聞飲菫無苦者,奇士 也。」時天寒,因取以飲,果三進頹然曰:「非佳酒也。」乃寢。 頃視齒燋縮,顧左右取鐵如意擊墮之,藏帶中,更出 藥傅其齗,良久,齒已生,粲然駢潔。帝益神之,欲以玉 真公主降,果未言也。果忽謂祕書少監王迥質、太常 少卿蕭莘曰:「諺謂娶婦得公主,平地生公府,可畏也。」 二人怪語不倫。俄有使至,傳詔曰:「玉真公主欲降」,先 生果笑,固不奉詔。有詔圖形集賢院,懇辭還山。詔可, 擢銀青光祿大夫,號通元先生,賜帛三百匹,給扶侍 二人。至恆山蒲吾縣,未幾卒。或言尸解,帝為立棲霞 觀。

按《太平廣記》:「張果者,隱於恆州條山,常往來汾晉間, 時人傳有長年祕術,耆老云:為兒童時見之,自言數 百歲矣。唐太宗、高宗累徵之,不起,則天召之出山,佯 死於妬女廟前。時方盛熱,須臾臭爛生蟲,聞於則天, 信其死矣。後有人於恆州山中復見之,果常乘一白 驢,日行數萬里,休則重疊之,其厚如紙,置於巾箱中」, 乘則以水噀之,還成驢矣。開元二十三年,元宗遣通 事舍人裴晤馳驛於恆州迎之,果對晤氣絕而死。晤 乃焚香啟請,宣天子求道之意。俄頃漸蘇,晤不敢逼, 馳還奏之。乃命中書舍人徐嶠齎璽書迎之。果隨嶠 到東都,於集賢院安置,肩輿入宮,備加禮敬。元宗因 從容謂曰:「先生得道者也,何齒髮之衰耶?」果曰:「衰朽 之歲,無道術可憑,故使之然,良足恥也。今若盡除,不 猶愈乎!」因於御前拔去鬢髮,擊落牙齒,流血溢口。元 宗甚驚,謂曰:「先生休舍。少選晤語。」俄頃召之,青鬢皓 齒,愈於壯年。一日,祕書監王迥質、太常少卿蕭莘嘗 同造焉。時元宗欲令尚主,果未之知也。忽笑謂二人 曰:「娶婦得公主,甚可畏也。」迥質與莘相顧,未諭其言。 俄頃,有中使至,謂果曰:「上以玉真公主早歲好道,欲 降於先生。」果大笑,竟不承詔。二人方悟向來之言。是 時公卿多往候謁,或問以方外之事,皆詭對之。每云 余是堯時丙子年人,時莫能測也。又云:堯時為侍中, 善於胎息,累日不食,食時但進美酒及三黃丸。元宗 留之內殿,賜之酒,辭以山臣飲不過二升,有一弟子, 飲可一㪷。元宗聞之喜,令召之。俄一小道士自殿簷 飛下,年可十六七,美姿容,旨趣雅淡,謁見上,言詞清 爽,禮貌臻備。元宗命坐,果曰:「弟子當侍立於側,未宜 賜坐。」元宗目之愈喜,遂賜之酒,飲及一㪷不辭。果辭 曰:「不可更賜過度必有所失,致龍顏一笑耳。」元宗又 逼賜之,酒忽從頂湧出,冠子落地,化為一榼。元宗及 嬪御皆驚笑視之,已失道士矣。但見一金榼在地覆 之,榼盛一㪷,驗之乃集賢院中榼也。累試仙術,不可 窮紀。乃下詔曰:「恆州張果先生,遊方之外者也,跡先 高尚,心入窅冥,久混光塵,應召赴闕,莫知甲子之數, 自謂羲皇上人,問以道樞,盡會宗極。今則將行朝禮, 爰申寵命,可授銀青光祿大夫,仍賜號通元先生。」未 幾,元宗狩於咸陽,獲一大鹿,稍異常者。庖人方饌,果 見之,曰:「此仙鹿也,已滿千歲。昔漢武元狩五年,臣曾 侍從畋於上林,時生獲此鹿,既而放之。」元宗曰:「鹿多 矣,時遷代變,豈不為獵者所獲乎?」果曰:「武帝捨鹿之 時,以銅牌誌於左角下。」遂命驗之,果獲銅牌二寸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