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塚,杖履而已。東坡居士曰:「士中有所挾,雖小技,不 輕出也,況至人乎?」至人固不可得識,至人者豈易得 哉?王公非得道,不能知率牛之異也。居士嘗作《三槐 堂記》,意謂公非獨流慶其子孫,庶幾身得道者。及見 率子廉事,益信其然。公詩不見全篇,書以遺其曾孫 鞏,使「求之家,集而補之,或刻石置紫虛閣上云。 按《衡嶽志》,率子廉一云:帥子連,形貌魁梧,膂力絕人, 獨住魏夫人觀三十年,寂無黔爨。王全裕奉詔禱南 嶽,見子連,因贈三絕云:『下瞰虛空臨絕澗,上排雲霧 出山巔。四邊絕險無猿鳥,獨臥深雲三十年』。」又:「古屋 當崖映日關,年年常伴白雲閒。餱糧丹火從何出,四 面無人見下山。」又:「心意逍遙約莫知,山中山下識人 稀,想君絕慮離塵了,不是王喬即令威。」以宋興國中 盛夏尸解,後有僧紹能於關右見之。
郭忠恕
按《宋史》本傳:「忠恕,字恕先,河南洛陽人。七歲能誦書 屬文,舉童子及第。尢工篆籀。弱冠,漢湘陰公召之,忠 恕拂衣遽辭去。周廣順中,召為宗正丞,兼國子書學 博士,改《周易》博士。建隆初,被酒,與監察御史符昭文 競於朝堂。御史彈奏,忠恕叱臺吏奪其奏,毀之,坐貶 為乾州司戶參軍。乘醉毆從事范滌,擅離貶所,削籍」, 配隸靈武。其後流落,不復求仕進,多游岐、雍、京、洛間, 縱酒跅弛,逢人無貴賤輒呼苖。有佳山水,即淹留浹 旬不能去,或踰月不食。盛暑暴露日中,體不沽汗,窮 冬鑿河冰而浴其傍,凌澌消釋,人皆異之。尤善畫,所 圖屋室重複之狀,頗極精妙。多游王侯公卿家,或待 以美醞,豫張紈素倚於壁,乘興即畫之,苟意不欲而 固請之,必怒而去,得者藏以為寶。太宗即位,聞其名, 召赴闕,授國子監主簿,賜襲衣、銀帶、錢五萬,館於太 學,令刊定歷代字書。忠恕性無檢局,放縱敗度,上憐 其才,每優容之。益使酒肆言謗讟時擅鬻官物取其 直。詔減死決杖,流登州,時太平興國二年,已行至齊 州臨邑,謂部送吏曰:「我今逝矣。」因掊地為穴,度可容 其面,俯窺焉,而卒槁葬於道側。後累月,故人取其尸, 將改葬之。其體甚輕,空空然若蟬蛻焉。所定《古今尚 書》并《釋文》,並行於世。
跛仙
按《衡嶽志》:宋太平興國中,有跛仙者,無姓氏,遇呂洞 賓於君山。後亦隱抱黃洞,行靈龜吞吐之法,功成回 嶽麓,自號瀟湘子。嘗言:「我愛瀟湘境,紅塵隔岸除。南 山七十二,惟喜洞真虛。」元祐間,嘗有白鶴棲鳴於松 杉之上,三日而去。
劉氏女
按《續文獻通考》:「劉氏女,高化劉安上女,雍熙初九齡, 與羽人談道得度。及笄,許妻何氏子,劉氏送之,忽有 一白鵝自空而墮,劉女乘之去。陳軒詩曰:『白鵝乘去 人何在,青鳥飛來信已遙。若使何郎有仙骨,也須同 引鳳凰簫』。」
劉希岳
按《續文獻通考》:「劉希岳,漳州人。端拱中為道士,居西 都老子觀中,遇異人得道,號朗然子。嘗自言:辛勤未 踰十年,人驚不老,歲月俄經一紀,自覺如新。」又詩云: 「『夾脊雙關至頂門,修行徑路此為根』。一日,沐浴更衣, 陳席而臥,須臾飛出一金蟬,遂失所在。」
按《河南府志》:「宋朗然子,姓劉名希岳,字望嵩。本漳水 舉人。棄儒歸道,居水南之通仙觀。事跡璽異,不能盡 述。一日,忽辭鄉人,言次日當遠行。至期,鄉人相約聚 送,見其擁衲兀坐,漸漸縮入,久而失其所在,止有衲 衣存焉。眾方驚異,又聞蟬聲振耳,異於平日。皆舉首 望空,見彩雲軒軒而上,乃知白日飛昇也。事在宋端」 拱間。所著詩三十首,悉修煉祕訣。今刻於棲霞宮碑 上。
饒洞天
按《臨川縣志》:「宋饒洞天,臨川人,為縣掾。淳化中,夢神 告曰:『汝心公平,名已動天。遂修道。有羽士告以宜見 譚紫霄,訪之數年,遇於南豐。一日忽曰:『群仙會綠竹 峰,予被召,遂別其徒,不知所往』』。」
溫道者
按《吉安府志》:「溫道者,諱受,龍泉人。得念佛三昧,不依 師落髮,自言吾即佛母,故時人以道者稱之。宋至道 元年,入傳擔山,結茅庵以居,撒菜豆麻粟於山,皆茂 結。其山多虎,道者出入不忌,或臥於山,虎見則坐而 守之。有時入巖罅中,取蓮藕花果遺人,雖多亦辦。有 藍土二行者繼來,師事之。一日,謂鄉老蕭應求曰:『吾 有替人當遠去,可來敘別』。」亟視之,則長揖趺坐塔中, 命眾人共封錮之,約後七日開。既開,已失所在,獨遺 一布巾,雙草屨。應求之弟浩,以綱運至陳留市見之, 笑語如平生,附《三書》與應求及二僧。其後藍行者坐 化,土行者隱葬於石函。一月開視之,亦不見其處。
景知常
按《南陽府志》:「景知常,鄧州人。少從趙氈襖學道。宋太